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2型糖尿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本院内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状况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管理比实施内科门诊的治疗效果要好,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区管理 内科门诊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对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组各100例及妊娠糖尿(GDM)组80例进行了空腹血糖(FPG)、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正常对照组未做GCT)。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FPG及HbAlc无差异(P>0.05),GDM组FPG、GCT、HbAlc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别有显著性(P<0.O1)。GDM组FPG、GCT、HbAlc阳性率分别为37.5%、75.5%、82.5%。HbAlc在GDM筛查中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5%、96%、89.9%、94.3%。HbAlc在妊娠糖尿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足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2019年11月~2020年11 月早期糖尿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 35例。常规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足浴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9% ,高于常规组62.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足浴治疗早期糖尿足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明显减小足部创面面积,其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足 加味桃红四物汤 足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针对布氏菌引起的急性睾丸附睾炎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的作用和改善炎症指标水平的效果。方法 抽选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治疗的94例布氏菌引起的急性睾丸附睾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均给予多西环素口服、利福平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治疗组抗菌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外敷,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总疗效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中药外敷 布氏菌病 急性睾丸附睾炎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炎评价(operative link on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系统及基于肠化的胃炎评价(operative link on gastritis assessment based on intestinal metaplasia,OLGIM)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预测价值,以及可能的其他胃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经内镜结合病理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的643例患者资料。标准胃镜检查评估有无萎缩及其范围,病理证实并评估萎缩、肠化严重程度,以及有无上皮内瘤变。采用OLGA及OLGIM系统进行萎缩和肠化分期,比较OLGA和OLGIM低分级与高分级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检出率。结果OLGA高分级患者HGIN检出率(13.89%,10/72)显著高于低分级患者(3.85%,22/571, χ2=13.618,P<0.001);OLGIM高分级患者HGIN检出率(13.41%,11/82)显著高于低分级患者(3.74%,21/561, χ2=14.150,P<0.001);OLGA与OLGIM均为高分级患者,HGIN检出率进一步升高[21.21%(7/33)比4.10%(25/610), χ2=19.38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LGA、OLGIM高分级患者发生HGIN的危险度是低分级患者的2.640倍(95%CI:1.083~6.439,P=0.033)及2.747倍(95%CI:1.156~6.528,P=0.022),OLGA与OLGIM均为高分级患者,比值比为6.300(95%CI:2.497~15.897,P<0.001)。结论OLGA与OLGIM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癌变风险预测价值,是患者进行胃镜精查和制定随访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炎,萎缩性 化生 癌变风险评估 胃炎评价 基于肠化的胃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糖尿高危足患者,探讨基于HAPA理论的足部护理干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将78例患者按护理方法差异实施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39:39,前者与后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基于HAPA理论的足部护理干预的手段,对比临床数据差异。结果 经临床干预,观察组血糖水平更接近目标值,P<0.05;观察组足部不良症状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糖尿高危足患者护理时推荐基于HAPA理论的足部护理干预的方法,可明显提升护理效果,降低血糖与不良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HAPA理论 足部护理干预 糖尿病高危足 不良症状率
  • 简介:摘要虽然临床医生通过诊断性实验室(遗传检测机构或实验室)所提供的新的遗传学技术如二代测序及染色体芯片等极大地提高了对遗传性肾脏的诊断,然而,要做到精准诊断此类疾病,首先需要临床医生能识别出可能的此类疾病患者,然后在熟知各种遗传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患者表型选择恰当的分子诊断技术手段和合适的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获得的遗传检测报告需结合患者的表型、可能的遗传模式以及共识指南等进行临床解读,与此同时发挥研究性实验室功能,通过应而设的技术方法解决诊断性实验室无法解决的特殊问题,最终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精准诊治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氯雷他定与派瑞松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皮炎湿疹类佩服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与派瑞松联合治疗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现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2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性为42(84.00%),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为74.32±3.28,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54.48±2.11。实验组50例患者中,治愈31例,有效19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性为50(100.00%),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为74.29±3.24,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40.10±1.54。实验组患者治疗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氯雷他定与派瑞松联合治疗方法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实现治疗后患者临床中症状的有效缓解,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氯雷他定 派瑞松 联合治疗 皮炎湿疹类 皮肤病 疗效
  • 简介:【摘要】肥厚型心肌(HCM)患者围手术期心衰、低血压等并发症并不少见,麻醉和手术刺激会加剧H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其手术风险高、麻醉难度大,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疾病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围术期管理方案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妊娠合并心脏是产科严重问题,其发生率为 1%~6%,在我国孕产妇死亡顺位中居第二位,是最常见的非直接产科死因,是围麻醉手术期死亡的第三位原因[2,6]。孕产妇的心输出量、血容量等均会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左心衰或者右心衰等症状,更严重会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3]。本文选取2022年于我院行急诊剖宫产的一名合并肥厚型心肌的产妇,麻醉管理重点为维持患者心泵功能及循环稳定。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麻醉管理 围术期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在并发糖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依从性和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显著,使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使用P<0.05表示。结论 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在并发糖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糖尿病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均为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有利于显著改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实施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对其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文共计选取100例受试者,均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老年病患。以护理模式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常规模式纳入对照组,50例,常规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纳入研究组,50例。对比组间各项观察指标,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6%,较研究组的6%,明显更高(P<0.05);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护理前均有了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较之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可降低低血糖风险,提高病患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健康宣教 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33b靶向调控多聚嘧啶通道结合蛋白1(PTBP1)调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的行为机制。方法选取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83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133b和PTBP1 mRNA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MCF-7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miR-133b模拟物(mimic)组、miR-133b inhibitor组、miR-133b mimic+PTBP1沉默组和miR-133b inhibitor+和PTBP1沉默组,噻唑蓝(MTT)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CF-7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PTBP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33b对PTBP1的靶向调控机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结果miR-133b和PTBP1 mRNA在乳腺癌组织(0.94±0.18、4.28±0.27)及乳腺癌细胞的表达水平(1.09±0.22、3.65±0.19)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癌旁组织(2.12±0.09、t=4.343,P<0.05;1.37±0.21、t=6.006,P<0.05)及MCF-10A细胞(1.99±0.11、t=5.223,P<0.05;1.15±0.09、t=5.774,P<0.05)。miR-133b和PTBP1均与TNM分期(1.204±0.057、3.865±0.172,χ2=6.217,P<0.001)和淋巴转移(0.489±0.041、1.632±0.147,χ2=7.031,P<0.001)等明显相关,而与年龄(0.601±0.052、2.008±0.187,χ2=0.261,P>0.05)、分化程度(0.592±0.057、1.994±0.187,χ2=0.274,P>0.05)和病理分级无关(0.587±0.059、1.921±0.172,χ2=0.257,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33b mimic组增殖率[(35.43±1.74)%、(8.43±0.35)%,F=166.465,P<0.05]、迁移、侵袭细胞数(109±10.562、77±5.751,t=4.663,P<0.05;128±11.624、81±7.251,t=7.453,P<0.05)、bcl-2(2.78±0.32、0.76±0.11,t=4.122,P<0.05)和PTBP1表达(3.45±0.33、0.89±0.26,t=3.154,P<0.05)明显降低,G1期阻滞明显延长(F=276.872,P<0.05),bax表达明显增加(1.22±0.12、3.39±0.46,t=9.123,P<0.05),miR-133b mimic+PTBP1沉默组变化更为明显(1.22±0.12、7.71±0.23,t=6.009,P<0.05),miR-133b inhibitor组明显逆转上述指标变化(1.22±0.12、0.76±0.11,t=3.334,P<0.05),miR-133b inhibitor+PTBP1沉默组逆转更为明显(1.22±0.12、0.33±0.11,t=5.098,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133b可靶向调控PTBP1。结论miR-133b靶向调控PTBP1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微小RNA-133b 调控多聚嘧啶通道结合蛋白1 乳腺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管理模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慢管理模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干预6个月后的疾病管理知识掌握、血液指标、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在疾病基础知识、日常生活、药物治疗、病情监测、关节保护和功能锻炼的疾病管理知识评分分别为(3.21±1.05)分、(4.87±1.21)分、(4.91±1.55)分、(3.72±1.02)分、(4.21±1.24)分、(5.32±1.75)分,高于对照组的(2.24±0.76)分、(3.35±0.94)分、(3.84±1.27)分、(2.38±1.14)分、(3.05±0.98)分、(4.38±1.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4、7.015、5.505、6.194、5.190、3.099,P均<0.05)。观察组患者类风湿性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分别为(13.48±3.27)U/ml、(23.23±5.81)mm/h、(15.34±4.36)mg/L,低于对照组的(16.59±4.18)U/ml、(28.65±5.74)mm/h、(18.77±4.83)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44、4.693、3.727,P均<0.001)。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达成结果、自我管理、应对问题的评分分别为(3.74±0.98)分、(3.95±0.89)分、(3.87±0.84)分、(4.17±1.15)分,高于对照组的(2.92±0.74)分、(2.97±0.75)分、(2.94±0.73)分、(3.26±0.9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2、5.954、5.910、4.351,P均<0.001)。观察组患者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健康自我认识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72±1.15)分、(6.20±2.24)分、(5.43±1.37)分、(3.53±1.25)分,高于对照组的(1.59±0.57)分、(3.06±1.32)分、(3.21±1.08)分、(1.35±0.4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35、8.540、8.998、11.481,P均<0.001)。结论慢管理模式能够增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管理知识掌握和自我效能,改善疾病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管理模式 关节炎,类风湿 疾病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釉丛蛋白1(TUFT1)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9—2014年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14例,以同期因子宫良性疾病同时切除正常卵巢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癌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UFT1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卵巢癌组织中TUFT1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FT1蛋白阳性、阴性患者的预后。(2)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中TUFT1 mRNA的表达,慢病毒转染SKOV3细胞,实验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两组SKOV3细胞的增殖、凋亡、克隆能力及细胞周期比例的差异。结果(1)卵巢癌组织中TUF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4.6%(85/114),正常卵巢组织为26.7%(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18,P=0.000)。TUFT1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TUFT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38.8%)显著低于TUFTl蛋白阴性表达者(69.0%;χ2=11.064,P=0.001)。(2)RT-PCR技术检测显示,转染组SKOV3细胞中TUFT1 mRNA的表达水平为0.26±0.07,阴性对照组为1.17±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7,P=0.001)。CCK-8法检测显示,转染后分别培养24、48、72 h后,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的A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为(26.8±3.4)%,阴性对照组为(12.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2,P=0.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的G0/G1期比例显著增高,S期比例显著下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转染组细胞的克隆数为(16.0±2.6)个,阴性对照组为(108.0±11.4)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64,P=0.000)。结论TUFT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TUFT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TUFT1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克隆的形成,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并影响卵巢癌细胞细胞周期比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5—2018年兰州市5岁以下住院腹泻儿童分子流行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和相应临床信息,采用RT-PCR方法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其中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2015—2018年兰州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特征。结果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4.27%(112/785),2015—2018年的检出率为7.8%~17.6%,不同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季节高峰分别出现在1月、5月和10月。1岁检出率最高,2岁检出率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基因分型结果,GII.4 Sydney[P31]和GII.3[P12]为主要流行基因组合,分别占54.5%(61/112)和36.6%(41/112)。结论兰州市急性胃肠炎患儿诺如病毒基因型具有多样性,其中以GII.4 Sydney[P31]和GII.3[P12]为主要流行株。

  • 标签: 诺如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46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血清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记录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AECOPD组患者(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SP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1)。结论AE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D-二聚体可作为反映AE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D-二聚体 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