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土地物权、行政、司法等传统法律制度均有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一田二主”制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盛行,时值今日仍有其现实的生命力。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行政管理体制都有“理性行政”的特色,近代西方将其引入并改造为通行西方世界的文官制度。目前在西方兴起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在价值理念上与儒家的和谐思想与调解制度有诸多近似之处,封中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法律传统 现代价值 法律制度
  • 简介:人格尊严和信息自由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主要法律价值,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还原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构成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背后最核心的价值冲突。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人格尊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而追求个人信息自由流通,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要求。面对此价值困境,我国应当在保障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兼顾信息自由,这是回应现实问题、保护人格利益之必须。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 人格尊严 信息自由 价值冲突
  • 简介:检察指导侦查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建立起的一种以公诉为中心,侦查服务公诉的新型办案机制,并不改变我国现存的警检关系.其诉讼价值体现在实现司法的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创立检察机关在同级公安机关设立派驻机构--指导侦查室的运作模式,有利于解决捕诉之争.

  • 标签: 检警关系 检警一体化 实体公正 程序公式
  • 简介:最高人民检察院2006年8月17日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中规定了附条件逮捕制度。该制度确定以来,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被广泛运用。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内涵、制度价值、适用程序等问题尚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日前,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联合举办的“逮捕制度的深化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来自立法部门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围绕附条件逮捕制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在此,本刊特组织“附条件逮捕研究专题”,选登部分研讨会论文和会议综述,供读者参考。

  • 标签: 逮捕制度 制度价值 附条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 审查逮捕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义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其含义丰富而又复杂。正义构成了公民诉权的首要价值。公民通过行使诉权所寻求的正义,在形态上表征为通过司法实现的正义,即司法正义。司法正义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矫正正义,这种矫正正义包含着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矫正正义则主要属于一种程序正义。由此,公民诉权的正义价值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主要体现为程序正义。公民诉权的这种正义价值始终隐含着走向形式化而架空实体性价值的危险。

  • 标签: 诉权 正义 程序正义
  • 简介:在我国群体性纠纷多发的背景下,深入挖掘示范诉讼的存在价值,将其积极运用于民事诉讼领域,是当前纠纷解决的必然要求。从价值维度来衡量,示范诉讼机制的运行,应达到促使裁判一致化、提高诉讼效率的效果,并在程序进行中注重发挥法官的诉讼指挥权和公共政策的延伸功能。在将示范诉讼从学理上划分为“部分请求型”、“先决关系型”和“同类纷争型”并提炼实践中各种准“示范诉讼”形态的基础上,应当从示范诉讼的各个价值维度出发,细化、充实示范诉讼的程序规范。这一思路可以延展为两个操作层面:一是由双方当事人缔结各类示范诉讼契约,如“示范判决拘束力协议”、“停止争讼协议”、“示范诉讼当事人择定和权限的协议”等;二是由法院适度行使诉讼指挥权,依职权择定示范诉讼当事人,采取优先审理等效率策略,并对未出庭当事人的利益予以关注和保护。

  • 标签: 示范诉讼 价值 实践
  • 简介:价值判断是刑法问题的核心。两项实体性论证规则为刑法价值判断的合理实现提供了最低限度的保证,它们分别是:只有在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的情形下,才能对刑法进行扩张解释;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应当坚持强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以实体性论证规则为前提,经由妥当的论证程序,运用妥当的论证方法,方能合理实现刑法问题的价值判断。

  • 标签: 价值判断 实体性论证规则 罪刑法定原则 平等原则
  • 简介:残疾人法律援助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是法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援助的经济性、援助的道义性、援助的法制性、援助的社会性四个方面阐述残疾人法律援助的价值取向.

  • 标签: 残疾人 法律援助 价值取向
  • 简介:"宪法是母法"的观点在我国宪法研究和立法实践中有着重要影响,其理论基础是凯尔森的"法律位阶理论"。在这种观点下,宪法被认为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则被看做宪法的具体细化。宪法母法说在规范形态上表现为"授权规范说"。在处理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上,应实现从"授权规范说"到"违宪无效说的"的价值转变。

  • 标签: 宪法 母法 违宪
  • 简介:<正>目次一、前言二、背景的考察:市场与国家互动中的法治三、结构的考察:公、私法的融合及其意义四、价值的考察:现代法之形式理性实质化五、结语:一点后现代的思考思考已经思考过的问题。直到怀疑还是确信无疑。——君特·格拉斯一、前言显然,长期以来努力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某种服务功能的法学理论,一

  • 标签: 经济法现象 形式理性 中国法制建设 解释法律 国家干预 法学理论
  • 简介:住宅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场所,更是人们寄寓温情与安宁的家园.作为个人的栖息之地,住宅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的保护,俨然作为与社会相对隔离的堡垒.近现代以来,住宅不受侵犯权已经成为普适性人权,它通过私人领域的划定,保护着人的安全、自由、自主,并以此凸显人的尊严.正是住宅不受侵犯权对人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各国均将其纳入宪法之中,并以不同于物质财产权利的精神性权利而熔铸在法律文本与民众心间.

  • 标签: 住宅权 私人领域 人格尊严 价值阐释 住宅 侵犯
  • 简介:法的价值是体现一定时期立法主体的需要的.收养法律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也体现了其对于人的意义--以维护被收养的儿童利益为最大价值取向.本文将围绕收养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确立、国内收养制度的法律规制及国际有关收养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说明这核心价值取向.

  • 标签: 收养制度 法的价值 价值取向
  • 简介:自201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树立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到2011年中央政法委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再到人民法院随后开展的“核心价值观再学习再教育”系列活动.对其认识和提炼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升华过程。这一简洁表述在内容上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的完整结构,在功能上也将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事业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当然,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人民法官 培育机制 人民法院 2010年 司法公信力
  • 简介:法律要具有活力或者被信仰,则必须函摄社会和历史的“魂”。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无疑是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应有的“魂”之一,而法律的“魂”则不可能被植入,只可能自然生成。因此,在社会与历史的传统、转型、现代的转换之中,如何将文化的基因纳入其中,便是法伦理学的担当与追求。

  • 标签: 法伦理学 转型 制度伦理 价值 使命
  • 简介:法律规则缺失是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景象和现实难题,法律解释弥合说、法律续造补充说和法律论证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困境。从司法实践的结晶"创制型案例"出发,能够为解决"大前提"缺失提供实践性思路。作为法官实践智慧的载体,创制型案例是法官在"无法可司"与"不得拒绝裁判"的夹缝中裁判的案件,"规则创制"和"法律认可"共同构成其判定标准。以创制型案例中规则创制的外观形态和必要性为维度,可将创制型案例分为形式性、实质性、刚性、柔性四个类别。在法治实践中,创制型案例对填补法律漏洞、补充制定法、裁判争议和疑难案件、提升法官裁判说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将创制型案例类别化,则对指导法官裁判和法治价值的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创制型案例 判定标准 规则创制
  • 简介:商鞅的法治理论丰富,其积极面与消极面相并存。文章从其积极方面着眼,将商鞅的法治理论分为五个方面,并围绕这五个方面说明我国当今法治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借鉴商君法治理论为我们当今法治建设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最后作者阐明了现代法治与商君所言法治的差异,强调了借鉴的重要性

  • 标签: 商鞅 法治理论 借鉴价值
  • 简介:本文围绕公证人这一主题、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公证价值;二、公证职业及角色定位;三、公证职业素质要求及职业素质养成。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三条线索”贯穿起来:应然、实然、如何实现实然到应然。应然,即应该是什么,侧重于理论分析;实然,即实际情况怎么样,侧重于现实状况的介绍(包括国内

  • 标签: 公证价值 公证职业 职业素质 公证制度 公证业务
  • 简介:关怀、维护、扩大和发展生命权价值已成为整个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应当通过宪法确认并保护。但宪法规定的生命权一般条款,在法律生活里,要靠"具体的做法"才能维护人的生命权利。应当肯定宪法生命权保护的主观价值,在于生命权自由价值;但在我国现有制度框架内,无法发挥宪法生命权自由价值的客观功能,不具有请求权的宪法生命权不可能通过司法扩张社会权利,更不能直接从生命权价值中推导出其他权利,否则模糊的权利不仅会引发道德危机,甚至会带来法律适用上的混乱。我国当前亟需整合生命权价值,并建构生命权规范体系。

  • 标签: 生命权价值 自由权 社会权 生存权
  • 简介:反垄断法之所以被称为"经济宪法",并非仅仅因为反垄断法与宪法存在形式上的相似性,而是因为反垄断法蕴涵着经济民主价值。反垄断法的经济民主价值的基本内涵是竞争机会平等和竞争条件平等,这二者在反垄断法中都有具体的制度支撑。反垄断法的经济民主价值对宪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反垄断法维持民主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宪政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反垄断法确保政府行为的边际,塑造宪政的法治环境;反垄断法维护和培育竞争文化,为宪政提供不竭动能。

  • 标签: 反垄断法 经济宪法 经济民主 宪政
  • 简介:引言萨维尼创立之物权行为理论,不仅对《德国民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波及到继受德国法律传统的国家和地区。通说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奉行物权行为理论,《瑞士民法典》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日本本未采纳该理论,但一直有学者致力于通过它重新解释与改造《日本民法典》,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①我国学者也深刻地认识到,是否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是制定我国物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一理论的探讨,不仅可以为我国制定物权法寻求一个妥当的理论基础,并将大大提高我国民法的理论水平。~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特别是在物权法的制定

  • 标签: 事实价值 价值体系 体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