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一起少年特大少年凶杀案的分析可以看出关怀和爱的缺失,学校监管功能的弱化,沉迷网络,个体愤怒因子的累积,是致使他犯罪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的司法化改造,对未成年人的责任监护制度的建立,构建与督导学校的德育考评体系,和对网络和自媒体不良信息的多维度管控。

  • 标签: 少年犯罪 收容教养制度 责任监护制度 德育考评体系
  • 简介:2018年2月13日是广西浦北县小江镇的圩日,春节临近,街上十分热闹,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17岁的张山(化名)和父母挤在置办年货的人潮中,感受着这浓浓的节日气氛。

  • 标签: 团圆 缓刑 少年 节日气氛 浦北县 年货
  • 简介: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沿海地区城市的经济建设中来,他们的子女往往留在家乡随着其他近亲属一起生活,形成了独特的“留守儿童”现象,并因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以及犯罪问题。与此同时,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未成年人离开父母,跟随老乡或亲戚来到沿海地区寻找工作。

  • 标签: 犯罪控制 社会力量 沿海地区经济 “留守儿童” 少年 外来务工人员
  • 简介:2001年6月1日中午.年仅10岁的崔某某路经某村村南两个东西并排安装的变压器时.发现支撑两个变压器的三根电线杆上中间电线杆有小鸟窝;于是.想掏鸟窝的崔某某就从位置较西侧低而且紧靠东侧变压器的河堤攀爬上去.当崔某某触摸到中间电线杆中段位置时.被并排着正在运行的西侧变压器高压电流击穿.崔某某从数米高处落地……经路过的好心人通知亲属,崔某某被及时送至解放军某医院。经医院抢救并诊断:(崔某某)双上肢及腹部电击伤,烧伤面祝40%.右臂自肘下处截肢。经法医鉴定,崔某某的伤残等级为4级伤残。崔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压器的产权单位即正在运行中变压器的产权人供电局和废弃未运行变压器的产权人村委会承担赔偿责任.主张二被告赔偿64万元的经济损失。

  • 标签: 变压器 电击伤 法律思考 案件 少年 天津
  • 简介:我国少年审判历经33年的改革和发展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少年审判改革顶层设计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亟须进一步改革突破。从世界范围来看,注重未成年人权益的综合保护以及对犯罪行为的预防矫正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们可以对从域外未成年人审判机构设置的考察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探索少年家事综合审判模式,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审判机构设置的方案。

  • 标签: 少年法庭 审判机构设置 综合审判
  • 简介: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由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的转轨过程中,发行制正处于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阶段。我国保荐制度所处的这种宏观环境,决定了其当前的目标定位与运行的客观状态。现阶段的保荐制度既受到发行制度转轨进程的制约,又能有效推动这一转轨进程。在发行制度的转轨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保荐制度的功效,推动制度设定目标的实现,除需转变监管理念和改革发行审核方式等制度外,还需完善保荐制度本身的各项具体制度,包括强化保荐人市场监管,平衡保荐人权利、义务与责任,加强行业自律监管等。

  • 标签: 保荐制度 发行审核 证券市场转轨
  • 简介:辛亥革命前后,大量法政杂志纷纷问世,全面系统地向国内介绍和传播西方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使西方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促进了国人法律观念的萌发与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这些法政杂志为西法东渐构筑了舶来渠道与生存土壤,西法东渐为中国修律变法提供了法律仿照、移植的条件,为近代中国法律、法学的萌芽、诞生发挥了启蒙与奠基的作用。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法政杂志 西法东渐
  • 简介:弘扬焦裕禄精神,要恪守公仆情怀,亲民爱民服务群众;要大兴求实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传承奋斗精神,迎难而上破解难题;要秉持道德情操,坚定信念修德正己。焦裕禄精神形成于中原大地,它不仅是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是激励华夏儿女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是鼓舞炎黄子孙不断向前的精神支撑。

  • 标签: 焦裕禄精神 群众工作
  • 简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法制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实施,档案管理工作由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指令逐步步入法制化管理。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不仅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影响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加强新时期档案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档案工作单纯依靠政策指导和行政手段管理的状况,国家加快了档案立法步伐。1987年9月5日六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档案法》1996年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档案法》是我国档案领域第1部法律,自1988年实施以来,在保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对社会各方面、档案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档案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各类违反档案法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档案法》...

  • 标签: 新时期档案 档案法制建设 试论新时期
  • 简介:进入澳门少年感化院,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辅导员们一张张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面容,他们端庄大方的气质风度俨然似学校中的教师,让人有一种容易接近、很好沟通的感觉。院内环境优雅,教室、休息室整洁舒适,让参观者感到真像是走进了一所管理有序、纪律严明目充满着温馨的学校。

  • 标签: 感化院 法制教育 少年 澳门 心灵 气质风度
  • 简介:昨日,北京传出消息,武汉一名17岁的鄢姓少年前天向北京宣武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状告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全国各地24个烟草企业,成为国内向烟草公司“发难”的第一人。

  • 标签: 北京 烟草业 武汉 烟草企业 中国 国内
  • 简介:小军和同学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举碗就喝,喝完就摔,其中小军在“噼里啪啦”声中连喝了9碗,没走多远便醉倒在地。小军被送到家后嘴唇发青,昏迷不醒,120急救人员赶来发现已没了心跳。听过“摔碗酒”吗?它是一种节日的比赛,男女老少争相豪饮、摔碗,为的就是享受那清脆的声音和豪爽的情怀。可是,在这种群众性活动中,总是有

  • 标签:
  • 简介: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视青少年犯罪为社会的“瘟疫”和“癌症”,并大声疾呼研究和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各种类型的青少年法规,有的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少年司法制度。我国历来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早在1979年党中央就转发了中宣部等八个单位《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1985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做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在1986年少年合议庭的基础上,于1991年1月经区委、区人大批准在我市率先组建了第一个庭级建制的少年刑事审判庭。十年来我们坚持刑事审判与综合治理,刑事处罚与教育挽救相结合,共审结少年刑事案件512件,涉及未成年被告人558名。经追踪调查,重新犯罪率为3.6%,大大低于成年犯8.7%的重犯率。在刑满释放、缓刑.免刑的少年中,有的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的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有的加入了共青团,有的成为国家级演员,八名少年考上大学。其中一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现在我市高科技园区成为高级专业人才。

  • 标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 审判机关 预防 青少年犯罪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根据新修订的预算法,10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从指导思想等宏观方面,到具体制度等微观方面,对改进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做了系列规定。这对于新阶段下进一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 标签: 国家治理 预算法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 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当前,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中,如何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司法行政工作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做到敏锐识变、顺势应变、主动求变,已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 标签: 司法行政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嬗变 司法行政事业 政法系统
  • 简介: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当中相对脆弱的群体。在民国社会特定的背景之下,灾荒逃民、战乱流民、失业游民及老幼病残等人构成了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堪忧,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对此,民国政府作出了必的回应,采取措施,开展立法,建立机构,与社会民众一道共同推进弱势群体保护事业,确保社会稳定发展。民国政府在开展弱势群体保护的过程中,表现出保护对象的广泛性、救济措施的主动性、政府民间的合力性等特色,值得当下的我们进一步考察和分析。

  • 标签: 民国时期 弱势群体 生存状态 保护措施
  • 简介:<正>民国时期的法律家群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在一个中华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法律职业家阶层。由于受到民国动荡的政治形势和严酷的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的法律思想呈现出开放、多元、复杂的特征,法律家在运用西方的法治理论来改造中国法制现实的过程中,其研究触角已经涉及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其理论思维已经将纯粹的西方法治理想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但其主要的学术观点往往是不统一甚至是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正是这种开放性的研究视野和强烈的关注现实法制的学术责任,法律家以自己的法律知识为背景,或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或投身现实矢志司法实践,或兴办学校培养法律人才,为民国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司法

  • 标签: 法律家 司法问题 西方法治 中国法制建设 法律人才 法律职业
  • 简介:以河南、陕西法院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法院为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创新司法审判模式,吸纳公民参与司法,接连引发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种种争议。司法职业化是实现司法独立的有效保障,理所当然是司法审判模式创新的主导方向。但司法职业化固有的一些弊端对司法改革进程的阻碍也不容忽视,公民对司法审判的有序参与则正好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因此,实现公民参与与司法职业化的辩证统一,应当成为中国司法审判模式创新乃至整个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路径选择。

  • 标签: 司法 审判 创新 司法职业化 公民参与
  • 简介:民国时期《民法》是我国近代立法史上一部重要的民法典。它是在继受西方法文化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又渗透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是中西法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民国时期《民法》的内容比较完整,特征比较突出,较好地体现了法的时代精神。如今,我国民法的法典化日益受到重视,对民国时期《民法》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中国 民国时期 《民法》 传统法文化 西方法文化 法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