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致术前访视对普外科患者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中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前进行常规访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术前访视,然后将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的心境状态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访视后观察组的心境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细致术前访视对普外科患者心境状态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前不良情绪,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 标签: 细致术前访视 普外科 心境状态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音乐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50例即将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结果观察组的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后,出现疼痛症状的有4例,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有3例;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后又进行音乐干预,最终出现轻微疼痛症状的患者有1例,25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均表现良好。结论音乐干预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心理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有效地降低患者疼痛的感觉,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手术患者 音乐干预 心理状态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为儿童混合散光随年龄增加的屈光改变情况,探讨近视加深、远视减轻和散光的改变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63例混合散光儿童的屈光状态定期散瞳验光、配镜、弱视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检查结果并记录,连续观察三年以上,平均3.94年。结果本组63例121眼中有106眼的近视度数增加,占87.6%;48眼变为复性近视散光,有9眼变为单纯性近视散光,有64眼仍是混合性散光;有62眼散光度数不变,占51.12%;有32眼散光度数增加,占27.27%;有26眼散光度数下降,占21.49%;有90眼散光轴不变,占74.38%。第一次验光后诊断有弱视102眼,占84.30%,经戴镜、弱视训练等治疗3年后,102只弱视眼的矫正视力均达1.0以上,弱视治愈率达100%。结论儿童混合散光应定期验光复查,至少每半年散瞳验光一次,定期了解屈光状态,及时更换合适眼镜。

  • 标签: 儿童 混合散光 屈光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之实施心理护理,观察并对照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有着积极影响,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护理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方法在患者疾病不同时期针对家属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者家属正确的面对心理问题,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家属心理问题。结论入住神经内科ICU的患者家属显著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责任护士的职责不仅是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可加强护患之间的理解,更好的协调医、护、患、家属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和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在治疗配合程度和疾病认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肿瘤中心216例晚期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租,对照组7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并告之相关病情;干预一组72例患者对其隐瞒病情并给予心理干预;干预二组72例患者告之相关病情同时给以心理干预。结果(1)干预一组、干预二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干预一组、干预二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稳定情绪、疾病认知、治疗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重要临床治疗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晚期肿瘤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0例肿瘤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完全根据医嘱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KPS评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中,仅1例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3%;对照组75例患者中,跌倒2例,压疮1例,自杀1例,投诉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是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是9.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754,P=0.029)。结论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能够获得显著应用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配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下降的均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心理护理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癌症 化疗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心内科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功能制责任护理服务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入院第一天和入院一周后(第8天)的焦虑状态,进行评分。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后,干预组一周后(第8天)的HAMA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病情稳定,促进患者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接种乙肝疫苗成人1254例,以及同期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成人1250例,对其进行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试剂盒展开乙肝标志物检查,并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大小三阳感染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感染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对乙肝疫苗进行接种能够显著改善乙肝的免疫状态,对于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乙肝免疫状态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对我院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测评,根据年龄是否大于75周岁,分为非高龄组和高龄组,并分析两组抑郁发生率及抑郁严重度。结果高龄组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8.42%,显著高于非高龄组44%。两组抑郁严重度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高龄组重度抑郁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结论高龄卒中后失语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因此,对于高龄卒中后失语患者应早期进行抑郁情绪评估,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 抑郁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地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神经内科收治的47例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4例,对照组2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病患通过治疗后,在抽搐控制率、抽搐控制时间、48小时内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可知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癫痫持续状态病患而言,采用地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别。

  • 标签: 地西泮 丙戊酸钠 癫痫持续状态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病理状态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病理状态是否会引起药物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状态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水平变化。结果透析前,两组各炎性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6个月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Hs-CRP、IL-6、IL-8、TNF-α)较透析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以往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继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企业人群亚健康状态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某企业的1600名员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所有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该企业员工中亚健康状态的人员,并对其进行亚健康状态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并对亚健康状态员工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后的健康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0名员工中亚健康状态员工占78.125%,亚健康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114.64±20.457分,健康人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135.47±22.658分,健康人员与亚健康人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对亚健康状态人员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亚健康状态人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为125.67±32.543分,与干预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体状态的重要因素,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员工的健康状态,提高员工对健康状态的认识,引导员工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 标签: 人群 亚健康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组(n=40)和常规组(n=40),给予心理组患者心理护理,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组患者疼痛恐惧心理、担心手术风险、担心手术预后、担心手术费用等相关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术室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