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索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评价高压氧对PVS患者的疗效,我们对本院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后PV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氧 持续植物状态 治疗 SPECT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睡眠状态和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接收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骨折部位的情况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翻身方式进行术后的恢复,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位进行恢复。统计2种不同体位方式对患者睡眠状态指标(负性情绪阳性、睡眠时间减少、严重疼痛)、康复知识评分、肺部感染和感染恢复天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睡眠状态指标中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8.89%(4/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17.78%(8/45)、严重疼痛比例22.22%(10/45),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24.44%(11/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55.56%(25/45)、严重疼痛比例51.55%(23/45),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44%(2/45)、康复知识评分为(92.14±4.47)分,感染恢复时间(3.1±1.1)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4.2±1.3)分;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7.78%(8/45)、康复知识评分为(78.51±5.02)分,感染恢复时间(7.0±3.0)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8.3±2.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舒适位进行康复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肺部感染比例降低,感染恢复时间缩短,是临床上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体位的最佳选择。

  • 标签: 不同体位 髋部骨折 肺部感染 睡眠状态 严重疼痛
  • 简介:目的:讨论护理干预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肾结石手术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SAS评分、睡眠效率、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SAS评分、睡眠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中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本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结石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医学应对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同一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0名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结果,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医学应对方式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结果均差于对照组,不同学应对方式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应对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较大,应重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监控与干预。

  • 标签: 医学应对方式 乳腺癌 化疗 睡眠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治疗(DBS)对认知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连续的27例PD患者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STN-DBS)手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对认知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认知功能与术前认知、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术后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与术前抑郁评分和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STN-DBS可能对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不加重抑郁状态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目的:探究河北临城中学高中生考前心理应激水平和睡眠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核算考前学生的心理状况。本次问卷题目设置主要包括应激水平测试和睡眠状态指数测试,对影响考生考前心理状况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抽样访谈,将考前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平时状态进行比较,以此为依据,提出一些相对实用性的建议和缓解方式。使得考生考前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为其取得最佳成绩提供实际参考。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存在紧张心理,有51.83%的学生处于适度紧张状态,而3.66%的学生极度紧张,不利于考试的正常进行,另外16.46%的学生完全不紧张,说明这部分学生不在乎考试,学习效率不高。比较考生考前与正常情况下心理应激水平,结果显示考前学生心理应激水平总分(23.01±1.94)分明显高于正常情况下(21.67±1.93)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考生考前与正常情况下睡眠状况,结果表明考生考前睡眠状态总分(6.95±3.4)分明显高于正常情况(6.16±4.98)分,表明考前学生睡眠状态较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甚至对自己不自信。与正常情况比较,考前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明显偏高,睡眠状态较差。因此,本文综合主观、客观、心理、生理等方面为高中生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 标签: 应激水平 睡眠状态 河北临城中学 调查 心理状况
  • 简介: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指南基于2013年发表《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的专家共识》,根据近一年来相关领域出现的新的研究成果和各位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完善.增加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推荐,使其成为较具权威性和更具指导的技术指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更好的开展手术工作,本指南参照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的循证医学和推荐级别分类[1]。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脑功能区 唤醒麻醉 指南
  • 简介:情绪状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结构又是影响儿童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家庭结构机会使儿童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不同的情绪状态又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本文通过不同类型家庭结构对儿童情绪状态影响的量化研究,建议家长尽可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给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的宽松的环境。

  • 标签: 情绪状态 学业成绩 不同类型 家庭结构 学习成绩 家长
  • 简介:目的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与评定,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年级及城乡差异。方法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人。结果理工科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存在年级差异(P<0.001),4年级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明显高于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城乡差异均不显著。

  • 标签: 理工科 大学生 焦虑 性别 心理问题
  • 简介:目的:比较盲人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问卷对盲人大学生100人,正常大学生11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盲人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在抑郁、焦虚、孤独、自卑感,偏执和敌对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盲人大学生内部,全盲和半盲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盲人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

  • 标签: 盲人 大学生 群体心理状态 比较 调查 焦虚
  • 简介:目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探讨对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结核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睡眠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8月份为界限,之前治疗的42例患者为循证护理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之后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分析护理的影响和作用。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总体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慢性肾炎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westernblot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60例不同级别原发性胶质瘤和25例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EGFR蛋白水平和基因扩增状态,并分析其与肿瘤凋亡蛋白P53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胶质瘤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与扩增程度不同,I~Ⅱ级组与Ⅲ~Ⅳ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胶质瘤中EGFR免疫组化阳性率和基因扩增率分别为85%和40%,显著高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28%和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过表达与基因扩增状态并不一致,在有EGFR扩增的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均有EGFR过表达,在EGFR过表达的肿瘤中仅有31.03%EGFR扩增;在胶质瘤中EGFR阳性表达与P53呈正相关(r=14.22,P:0.001)。结论EGFR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差异性过表达和扩增,且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其基因扩增状态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差异,EGFR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 标签: EGFR 胶质瘤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及观察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梗死恢复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一体化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与4周时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分别以POMS量表和PSQI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脑梗死恢复期 情绪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模式。分析2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后,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会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慢阻肺 呼吸衰竭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98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1例),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5例)。监测AHI、氧减指数、夜间最低脉氧饱和度(SaO2)等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测定Hcy、丙二醛、谷胱甘肽。结果:重度组的Hcy(13.9±3.1)μmol/L高于轻度(10.8±3.2)μmol/L、中度(12.4±3.5)μmol/L、对照组(8.9±2.3)μmol/L,P〈0.05。重度组的丙二醛(7.2±1.3)μmol/L高于轻度(5.5±0.7)μmol/L、中度(6.7±1.2)μmol/L、对照组(4.8±0.5)μmol/L,P〈0.05。重度组的谷胱甘肽(8.4±1.3)mg/L高于轻度(6.4±1.4)mg/L、中度(7.5±1.7)mg/L、对照组(4.4±1.2)mg/L,P〈0.05。OSAHS患者的血清Hcy与丙二醛(r=0.231,P〈0.05)、谷胱甘肽(r=0.312,P〈0.05)、AHI(r=0.334,P〈0.05)、氧减指数(r=0.201,P〈0.05)均呈正相关。丙二醛(β=0.296,P〈0.05)、谷胱甘肽(β=0.147,P〈0.05)、AHI(β=0.330,P〈0.05)、氧减指数(β=0.308,P〈0.05)为正向预测血清Hcy水平。结论:Hcy水平越高,OSAHS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越明显,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变的一种内在机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氟哌啶醇注射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齐拉西酮的研究;其中齐拉西酮组16例(20~40mg/d),氟哌啶醇组16例(10~20mg/d),共治疗3d。采用PANSS-EC、ACES、CGI评定临床疗效,AE、RSESE、BA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3d治疗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87.5%,氟哌啶醇组为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的PANSS-EC,ACE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两药均可快速有效的控制急性激越兴奋症状。不良反应分析,氟哌啶醇组的AE、EPS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齐拉西酮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嗜睡、心悸等,未见QTc间期延长。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注射用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注射液 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