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3例行显微手术治疗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3例均获得全切。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1例,同术前1例,加重1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应积极行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延髓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翻译、修订日文版患者安全护理(PSN)自评量表,评价其信度、效度。方法:遵循外文量表翻译原则,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通过专家评定和对313名护士调查,对量表进行修订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评价。结果:中文版量表通过主轴因子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共抽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5.768%。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61,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7~0.901。结论:中文版患者安全护理自评量表信度、效度较好,但结构效度与原量表不完全等同,将原日文量表8个维度修订为7个维度,其中文版量表可作为我国患者安全护理研究参考工具。

  • 标签: 患者安全 护士 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来院时即已处于脑疝期,病情危重,往往存在血凝、生化等多项指标异常,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对手术耐受性差,因此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术后部分患者死于严重并发症。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理念1983年由Stone^[1]首先提出,主要针对严重创伤患者,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损伤控制外科
  • 简介: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CVST患者行320排头颅CT一站式检查,包括CT平扫、各期增强,然后将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出容积图像,传入Vitreafx工作站,处理获得动脉期、动静脉混合期、静脉期及静脉窦期血管重建图像。结果12例CVST中10例累及多个静脉窦,2例为单个静脉窦受累。CVST直接征象有:CT平扫显示为“高密度三角征”(3例),“带征”(1例),CT增强显示“空三角征”(4例);间接征象有:血栓形成部位邻近脑组织水肿(3例),静脉性脑梗死(4例),静脉性脑出血(5例)。12例CVST中静脉期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可见特征性“空槽征”。12例患者CVST均经3D—DSA证实。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测方法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无创伤、时间短和辐射剂量少,对CVST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大脑中动脉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缺血性卒中仍是当今社会威胁健康主要疾病,它是我国引起死亡以及残疾重要原因。S100B是与神经系统紧密相关蛋白,它在缺血性卒中过程中可以发挥神经毒作用,诱导神经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临床试验发现,S100B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面积大小和预后有关。由于S100B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物学特性,提示它可能在将来作为一项诊断卒中生物标记物。

  • 标签: S 100B蛋白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关系。方法选择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者16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14d后细胞形成集落数,并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分析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吞噬荆豆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功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三抗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三抗阳性细胞数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无动脉瘤者明显降低。

  • 标签: 内皮细胞 干细胞 颅内动脉瘤 病因学
  • 简介: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最早由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提出,指一种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有基因组表达以及表达后修饰全部蛋白质…。蛋白组学(proteomics)即是对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实际表达蛋白质组研究,有机体表型复杂性由其蛋白质组决定。多数神经外科疾病不是单基因遗传所致,而是不同时相或部位特定蛋白变化及多种蛋白相互作用更加复杂过程;疾病状态下与正常状态下组织不同蛋白表达谱,可提供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蛋白标志物等;对特定通路中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建立起相应信号转导通路体系,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发生机制;

  • 标签: 蛋白组学 双向电泳 脑肿瘤 脑外伤 脑血管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管身固定在侧脑室外引流手术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和皮外近段413//1管身缝合固定到头皮上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1例成功拔除脑部外引流管,5例改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合并颅内感染1例,经更换部位重新放置外引流管后好转。57例中放管5~7d7例,8~14d32例,〉14d18例,平均放管时间为(14.3±10.5)d。结论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4cm管身妥善固定到头皮上,可避免头部或引流管活动对管身周围组织包裹破坏,降低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延长放管时间。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颅内感染 皮下潜行 皮外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脑内脱髓鞘性假瘤(DPT)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DPT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内DPT以急性起病为主;影像学多表现为皮质下单一病灶,其强化呈非闭合性、斑片样或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火焰样;病理检查发现病灶呈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脑内DPT临床表现与大多颅内肿瘤类似,易误诊为脑胶质瘤;其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类固醇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脱髓鞘性假瘤 临床表现 MRI 治疗
  •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风险。本研究立意于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ESRS之间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卒中(TACI),部分前循环卒中(PACI),腔隙性卒中(LACI)和后循环卒中(POCI)。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OCSP分型构成。结果纳入5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T)161例(50.9%)。PACI者143例(45.3%),LACI者99例(31.3%),POCI者43例(13.6%),TACI者31例(9.8%)。所有患者中,不同OCSP分型在不同ESRS分值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1);不同OCSP分型在高低风险组间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97)。AT患者中,不同ESRS分值组OCSP分型分布也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817);高、低风险组中OCSP分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88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大小与其发生部位可能无关联;②AT卒中发生部位与再发风险尚无明确关联性,风险愈高,并不意味着某部位卒中病灶出现概率就愈高。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OCSP分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术中MDU监测作用。结果术中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术中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术中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额颞叶退行性变(frontotemporallobedegeneration,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疾病,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额颞叶型痴呆(behavioralvariantfrontotemporaldementia,bvFTD)即狭义额颞叶痴呆或额颞叶痴呆额叶型、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退行性变 诊断标准 临床综合征 人格改变 颞叶型
  • 简介:目的:描述并评价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在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而提出可行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所三级医院急诊科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缺乏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特别是在注射位置方面。结论: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护士潜能,以提高临床浅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知识 调查 急诊科护士
  • 简介: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血浆Hcy水平关系。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各类型急性脑梗死组、初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高Hcy比率。同时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对脑梗死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初发患者(P〈0.01),且复发组高Hcy比率(54.45%)高于初发组(32.83%)(P〈0.05)。(2)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非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1年内和1年后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4)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复发患者高Hcy比率略高于其他类型脑梗死(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高Hcy水平密切相关(P〈0.01)。结论高血浆Hcy水平是脑梗死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复发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纳美芬对高血压伴脑肿瘤患者术后血压及预后影响。方法185例高血压伴脑肿瘤病人根据术前血压控制情况分为平稳控制组(98例)和非平稳控制组(87例)。按照投掷硬币法随机将两组又分为纳美芬治疗组(稳压治疗组52例,非稳压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稳压对照组46例,非稳压对照组45例),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6d,后者术后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监测血压,在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术后第3、5、7、14、60天进行GCS评估。结果纳美芬治疗组患者血清COR在治疗后4、6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6dAC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意识改善状况在术后一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非稳压治疗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非稳压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伴脑肿瘤患者术后使用纳美芬能显著改善应激状态、血压与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纳美芬 高血压 应激
  • 简介: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由蛋白质非酶促化反应生成不可逆终产物,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是其体内重要受体。通过临床、动物实验及病理研究发现,AGEs与认知功功能损害发生有关,对神经细胞直接毒性作用、对β-淀粉样蛋白(Ap)、TAU蛋白及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等修饰、炎症反应和脑血管损伤是AGEs参与认知损害发生重要机制。通过药物拮抗AGEs作用可能是治疗认知障碍一个有效途径。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 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既定项目的教学法,在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的设计、布置、汇报和评价来达到知识点传授目的。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教学效果。

  • 标签: 项目教学 解剖 教学
  • 简介: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对三叉神经微结构影响。方法分析1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双侧三叉神经各向异性值(FA)值在术前、术后短期(1W)及术后长期(6个月)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组术前三叉神经FA值患侧较健侧下降约7%(P=0.001);术后1W患侧FA值稍有上升,双侧差异缩小为3%(P=0.081);术后6个月患侧与健侧已无明显差异(P=0.493)。对照组双侧FA值无差异(P=0.609)。结论DTI序列从影像学上证实MVD术可通过恢复病变三叉神经纤维正常走行及髓鞘再生两个方面起作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