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儿科护理服务对象及

  • 标签: 不良事件 事件例 例原因
  • 简介:了解广州某高校护理本科新生的状态-特质焦虑的现状,为缓解护理新生状态-特质焦虑提供依据.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196名护理本科新生进行调查,资料量化后用Excel建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班级之间对状态-特质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状态焦虑得分与是否贫困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学生的来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护理本科新生状态焦虑平均数为38.13,标准差为8.30,特质焦虑平均数为41.59,标准差为8.55,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有其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加强护理本科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关注护理本科新生心理现状以及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助于缓解状态-特质焦虑情绪.

  • 标签: 护理本科 新生 状态-特质焦虑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方法,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长期卧床的108例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加强口腔护理、体位护理及雾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及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满意度分别为92.73%、79.25%,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1.82%、43.39%。两组各指标进行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提高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长期卧床 老年 坠积性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对腹部外伤后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做好病情监测、术前急救、术后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经过急救及相应的护理操作后,本组35例患者中,治愈的有31例,好转3例,无效1例(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7.1%。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5.8±4.6)d,未有1例出现压疮、伤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论通过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病死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有利于促进抢救效率的提高。

  • 标签: 腹部外伤 失血性休克 护理体会
  • 简介: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而手术疗法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完手术后还得进行化疗及放射疗法等一系列的术后的后续治疗,使患者在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行为手段 康复阶段 护理人员 手术疗法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已经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观察2组的临床十预效果,统计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FPG、TG数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SH-PX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71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护理)及观察组(36例,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A区、B区、C区、D区、E区)、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分别为(73.1±5.4)、(64.5±7.3)、(51.2±6.3)、(46.5±7.6)、(28.9±6.4)、(58.6±12.3)分;观察组GMFM评分(A区、B区、C区、D区、E区)、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分别为(82.5±5.3)、(79.8±6.4)、(65.4±4.3)、(58.9±7.5)、(37.8±6.5)、(68.5±10.3)分。观察组GMFM评分(A区、B区、C区、D区、E区)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402、9.398、11.121、6.919、5.812、3.681,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提高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引导式教育理念 脑瘫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PDCA循环管理规范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0~3岁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非干预组(200例);2015年1月~2016年8月0~3岁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干预组(291例),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给予评价。结果非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6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33.50%(67/200);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2.41%(7/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时机的合理率、24h停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婴幼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明显降低,不仅促进该类手术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对遏制细菌耐药、节省医疗费用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 婴幼儿 腹腔镜 内环口高位结扎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调配处方药品差错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4年1-12月间门诊药房调配药品发生差错的处方227张,分析其处方差错类型和引起差错的因素,针对处方差错的原因和采取防范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差错原因和类型的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了差错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调配处方 门诊药房 差错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军队药品制剂抽验是军队依据国家计划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药品制剂抽验计划进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保证官兵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对2015年东部战区医疗机构药品制剂监督抽验数据分析,探讨药品制剂不合格原因、抽验样品寄送过程质量控制、制剂品种抽验覆盖率及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等问题,提出筛选物流系统、推行制剂多批次抽验和不合格品种专项监督抽验的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药品制剂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确保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品 制剂 监督抽验 质量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呼吸内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各4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0例,较为满意18例,十分满意19例,护理满意度为78.72%;改良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例,较为满意21例,十分满意25例,护理满意度为97.87%;改良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出现5例恶心,3例呕吐,2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改良组患者仅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PDCA 循环模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惠有慢性支气管炎的78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给其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同期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77%,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说明在老年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的精心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8例随机分成中医组、常规组,治疗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前中医组、常规组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经过护理后常规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中医组。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改善糖尿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中医 糖尿病 效果 护理
  • 简介:目的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析其细节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医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8分)作为研究对象,将所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治疗;而实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另外给患者更加细致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护理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在GCS评分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压疮的患者5例、消化道溃疡的患者6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7例。而实验组出现压疮的患者2例、消化道溃疡的患者1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3例。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细节管理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细节管理 并发症
  • 简介: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护理管理论坛于2017年10月14日-16日圆满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专业、协作、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襄护理盛会。本届论坛以国际护理管理新趋势学习班为核心,同时设立老年护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泌尿外科护理和伤口造口失禁管理4个分会场。邀请了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杜克大学、纽约大学、加拿大多伦多慢病管理中心、新加坡护理学会、

  • 标签: 护理管理 慢病管理 杜克大学 护理学会 伤口 参会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浆D-乳酸水平及营养状况变化,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肠功能障碍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血浆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有助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胃肠功能紊乱 预后
  • 简介:药理学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多年来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应用”现象.根据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药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依据护理技能培养的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近年来对高职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优化,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药疗护理”的理念,为培养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药理学教学 高职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导向 药疗护理
  • 简介: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随着护理教学的发展,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体验性教学是现在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它主要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一种最接近实际的教学方式。体验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不是仅仅捕捉学生亲历的表面上的经历,同时注重对过往的反思,

  • 标签: 护生实习 临床护理实践 护理教育 知识的理解 体验性 操作技能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及对内皮素和左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测定血清内皮素(ET),并由有经验的超声诊断医师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变化等.结果治疗后两组Hb和HCT均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的改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AD、LVDs、LVDd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有效改善或抑制左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有效预防心衰的发生,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内皮素 左室重构 左卡尼汀
  • 简介:目的研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气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老年患者10例,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保证有效吸痰和防止感染。采用PoRtEx囊上吸痰式高容低压气管将导管切开,保持适当的导管气囊充气量。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h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监测。结果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患者的通气情况有效改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能明显减少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辅助通气 老年 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