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江南模式"进行了考察,认为"江南模式"曲折地表达出易代之际的文化生态及文人的故国之思,纠正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江南模式"的负面认识问题。由此入手,文章对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历史功用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考察。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江南模式 故国之思
  • 简介:清代前期,日本处于江户时代的“锁国”时期,只有中国的“唐船”和荷兰船舶获准驶入长崎港,合法展开贸易。随着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通商,唐船源源开往长崎,江南刻印的书籍成为输日的大宗商品,在书籍流通史乃至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至今未见人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依据较少为人引用的日本学者永积洋子的《唐船输出入品数量一览1637—1833年》一书和著名中日文化交流史家大庭惰整理的尚未为人引用的三份输日汉籍书目,探讨清代前期江南书籍输日的数量,书籍的出港地,输日书籍的内容、价值,以及江南书籍刻印与流通市场等问题。

  • 标签: 清代前期 江南书籍 流通日本
  • 简介:本文从海内外学界对南宋义役的认识分歧入手,在摸清义役的实施概况、发展阶段和运作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区分了义役的不同类型,即有民间主导型和政府推广型之别。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从乡村上户、胥吏阶层和地方政府官员在义役问题上的利益博弈入手,分析了义役败坏的诸般原因。认为民间主导型义役是乡绅集团在差役重压下,试图通过集资助役、自主排役之方式,主动参与赋役徵收、地方治安等乡村治理秩序重建的有益尝试。

  • 标签: 义役类型 乡村治理秩序 利益博弈 制度变异
  • 简介:枕着运河水入睡,在香积寺的钟声中醒来,卸下尘世中的繁琐,过一段隐居的日子。大兜路上的隐居江南·运河雅院自从去年年底悄然试营业,就有一波波的隐居追随者慕名寻来,想要感受一番大运河边的江南时光。

  • 标签: 大运河 隐居 江南 追随者
  • 简介:<正>金陵蒋氏以其富甲一方和乐善好施,为近、现代江南地区,特别是在广大回族中所家喻户晓的。这个家族活动于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因此它的发家、变迁史和家族风尚对于研究具有浓郁江南地方色彩的金陵回族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发家与育人蒋氏原籍安徽含山,清中叶有蒋锦堂者以漕运而迁居江苏南京,历文源,恒清二世,都与广大回族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事小商小贩以谋生计,直至翰臣与福基兄弟这一辈艰苦创业,始彻底改变了家族面貌。南京古称金陵,由于已定居数辈,乃自称“金陵蒋氏”。

  • 标签: 金陵 清真寺 蒋氏家族 江南 回族 南京
  • 简介:一引言:《大兴国寺记》的发现和研究价值《大典国寺记》见於(至顺镇江志)。该志为元人俞希鲁编纂,其元刊本早佚,明以降藏书家亦无著录。乾隆六十年(1795),阮元(1764—1849)得到该志手抄本,于嘉庆年间进呈内府,留下两份抄本,分藏于阮氏文选楼和焦山书藏。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阮元的努力下,该志由包景维氏刊行。刊行本以文选楼本为底本,参校焦山藏本而定稿。

  • 标签: 《大兴国寺记》 景教 江南 元代 嘉庆年间 手抄本
  • 简介: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成为热门话题,还是本世纪初的事,特别是2002年4月4日德国友人卡尔·昆德的夫人伊迪丝·昆德携子克劳斯·昆德访问南京,并赠送卡尔·昆德所保存的记录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情况的41张照片,更是引发了公众对江南水泥厂的兴趣。一时之间,各大媒体纷纷发表专文,电视台也跟进制作了专题片,《东方时空》还特意作了专访。

  • 标签: 水泥厂 江南 民营 所知 《东方时空》 克劳斯
  • 简介:本文以稻田排涝为主题,从圩田形态、人群和苗情景观等方面分析太湖地区乡村救灾的生产场景.指出易于戽水的圩田既要有良好的大圩岸,亦需梯级小抢岸和各种排水沟道.在清代,戽水以大棚车制动员乡民力量,集水车布于圩岸.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妇女也参加了戽水.在长期与水灾打交道的过程中,乡村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与戽水排涝密切相关的苗情用词,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稻田与水面的关系,也反映了稻苗与灾情的关系.

  • 标签: 江南 稻田 戽水
  • 简介:翻开大运河的千年日记,第一页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写。公元前486年,夫差打败越国之后,意欲北进伐齐,以实现称霸中原的梦想。为了运送军队和辎重,夫差决定开掘运河。沟通江淮。这项任务落在了首辅大臣伍子胥的身上。伍子胥自扬州向北缀连湖泊洲渚,用一年的时间开凿了一条长约150千米的运河。

  • 标签: 大运河 春秋战国时代 江南 吴王夫差 春秋时期 伍子胥
  • 简介:江宁府1902~1905年间所铸的光绪元宝铜元,铸工精整,数量巨大,背多为仿广东式飞龙(1905年另有一种乙巳水龙)。江南版的飞龙图形颇为规整,以往只见龙尾有七、八尾之分。近从一批出土的铜元中拣得一枚江南甲辰版铜元,径28.6mm,紫铜质地,粗看似普通甲辰版,实则为一枚异版同时又是错版钱。与常品相比,该币别异之处突出:龙尾为十一条,背上方英文N、G两字母靠近。错误的地方是背下方英文纪值中的c错为G。

  • 标签: 铜元 江南 光绪元宝 方英文 出土
  • 简介:在东湖工作室里,我端详着青年画家杜尾顽的工笔画作,倾听着这位年青人对生活、艺术与人生的诉说,不时地感到周身洋溢着自然的气息。他的青春的才情、幽雅的生命意识,让我分享到安慰和愉悦。

  • 标签: 杜尾顽 工笔画 画家 绘画风格
  • 简介:清人所编宋诗选本的地域性特征尤为明显。编选、校勘者多为江南人,辑撰、刊刻、流播地亦多出于江南。这不仅与江南丰裕的经济有关,还与其崇文好诗的诗性文化极为密切。江南宏富的私家藏书也为清人编撰宋诗选本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 标签: 清代 宋诗 选本 江南
  • 简介:回顾了自1986年《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开创中国历史城镇保护先河以来30年的水乡古镇保护实践,明晰了“江南水乡古镇”所蕴含的突出普遍价值和当代意义,归纳了顺次出现的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活原真性”为不同取向的三个典型阶段。通过对古镇商业旅游负面效应的再思索,和对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认知,提出古镇保护工作要立足长远、多方参与,建立常态化的过程管理机制,根据特定环境不断调适、积极实践,才是中国特色江南水乡城镇发展之道。

  • 标签: 江南水乡古镇 价值 保护与发展 实践
  • 简介:义和团运动后期,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中外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便自行动员大量社会资源,深入华北地区来救助因兵灾而流落当地的江南人士。这种跨地域救济兵灾难民的活动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它的发生一方面以江南地区的慈善传统和义赈实践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借用了西方式公益事业即红十字会的救济模式。正是这种中国地方传统与西方影响的结合,展示了中国近代公益事业产生的一个独特途径。

  • 标签: 义和团 江南绅商 难民救助
  • 简介:清代江南地区盛行停棺不葬习俗,浮厝棺枢存在浅土厝与砖厝等型式。由于江南地区同时存在浅葬与浮葬的习俗,使得浮厝之棺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似葬非葬的属性,与墓葬难以区分。浅土厝尤为明显。在清代司法实践中,甚至将其作为墓葬对待。砖厝因与传统上“覆土为坟”的观念相悖,在正统观念中是作为浮厝存在的。不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作为一种葬式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 标签: 清代 江南 浮厝 似葬非葬
  • 简介:明清两朝在江南地区实行重赋政策,苏、松、常、嘉、湖五府尤其苏、松二府赋税一直极为繁重。围绕赋税征收,自明初直到清末,江南士民、地方官员、江南籍京官大体上为一方,朝廷和代表国家财政的户部为一方,两者长期展开赋税博弈。前者一直呼吁减低江南尤其是苏、松二府的赋税征收定额,后者针对现状,面对减赋呼声,也反复斟酌,采取了诸多救偏措施。这些回应举措不独明清两朝不同,而且明朝和清朝一朝前后也有变化。明清朝廷在江南实施的赋税政策,就是各种力量樽俎折冲的结果。

  • 标签: 明清江南 重赋 减征 呼声 成效
  • 简介:顾氏家族作为传统的江南文化世家,家族文化传承极为丰富,有着"忠直"、"孝义"、"尊礼"为主的门风,以及以经义、文史、书画、杂艺为主的家学传统。顾氏家族自汉代始即秉承儒风,魏晋玄学与南北朝佛、道的不断渗透,则给顾氏家族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唐代,道家、道教思想在其家族文化传承中显得更为突出。其变化轨迹,就其内部原因而言,与家族的崇宗意识、多样化教育、家族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有关;就外部原因而言,则由时代变迁、文化好尚、家族迁徙、生活环境之改变等因素所造成。

  • 标签: 顾氏 家风 家学 延续性 变异性
  • 简介:清末江南一乡村地主生活空间的范围与结构(日)稻田清一著张桦译柳兆薰是吴江县(今属江苏省)的一个乡村地主,他写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日记是反映清末地主生活的珍贵资料。本文把日记中的地名检索出来,分类进行统计,以论证其日常生活的空间范围,这是本文写作的第一...

  • 标签: 乡村地主 太平军 日常生活空间 日记 太平天国运动 前后期
  • 简介:人命案件是清代州县最重要的行政工作之一,法律上要求州县正印官员遇到人命呈告时,既要十分审慎,又要及时勘验审实。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弊端,如图赖、假命案等,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重的扰累,虽经清代不同时期不同官员的多方改革、调整,都无太多的起色。其难予以全部消除的重要原因,在于胥吏层的薪资太低,且又出身本地,长期盘踞衙门,命案勘验成为他们向民间需索钱财的途径。而短暂莅任江南的州县官员,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任期内清除这些问题。律法上的制度设计和要求,与实际行政的距离相去太远。就江南地区而言,命案尸场工作中勘验官吏对乡村的需索、图赖的盛行等,都与制度规范相违背;对州县命案勘验工作的大规模整顿工作,最终出现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 标签: 清代 江南 命案 尸场经费 行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