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临床以来,图像质量一直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最重要因素。心率、心率变化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各种伪像,从而影响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本文对124例CT(dual-source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研究,探讨心率及心率变化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并解析 CT 全脑灌注成像结合 CTA 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 收 治急性脑梗死病人 42 例执行 CTA 检测、全脑灌注成像 CT 平扫,进行数据评测。 结果: 其结果显示 可疑低密度缺血灶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有 7 例, 35 例没有异常; 42 例 急性脑梗死病人均呈现异常灌注脑缺血区,缺血半暗带区病人有 30 例;血管狭窄或闭塞存在病人有 32 例。 结论 : CTA 检查联合 CT 全脑灌注成像针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诊断具有极高的精准性, 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A 检查 双源 CT 全脑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量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和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颅脑CTA检查的7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数据重建生成的120 kVp混合迭代传统能量图(常规组)与50 keV光谱虚拟单能量图(试验组)进行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内容包括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脑实质的CT值和标准差。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按照5分法完成,2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试验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脑实质的CT值、SNR和CNR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名医师对试验组的主观评分均为5(5,5)分,对常规组的主观评分均为4(4,4)分,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4和0.84。试验组主观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5,P<0.001)。结论在颅脑CTA检查中,使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量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够显著提高SNR和CNR,优化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动脉 单能量成像 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0例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检测,计算CT能量灌注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敏感度、特异性、阳性率、阴性率,并评价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结果检测发现,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法,即金标准诊断,患者阳性表达为65例,采用CT心肌灌注成像法检测,患者阳性表达为64例,两种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检测显示,患者的成像质量可达评价标准,图像评分总均值(4.68±0.57)分,65例患者发现粥样硬化斑块231个。能量CT检测64例患者发现粥样斑块共211个,检测斑块相对冠脉检测符合率达91.34%,两种检测技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与能量CT均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出病变支数为187正常支数为23,能量CT检测病变支数为184,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能量CT准确率为98.39%,两种检测技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能量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硬化症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量CT心肌灌注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和成分做出无创性评价,有助于减少冠脉造影对患者的伤害,且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图像和功能图像技术,诊断更快捷,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肌灌注成像 双能量CT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Dual-sourceCT,DS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DSCT能量扫描,采用能量扫描程序,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利用不同的能谱直接进行不同密度的金属减影。结论DSCT能量扫描单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细微结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能谱成像 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7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的3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CT血管成像的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血管成像对小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降低了辐射对患儿身体的损伤,保证了诊断的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 小儿冠状动脉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42例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检查各项指标,同时,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同时接受常规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第一,分析rrBF、rrBV与rrPS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灌注成像 放射性肺损伤 诊断价值 病理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低管电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操作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低体质指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测方法不同,将其中60例实施低管电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其余60例实施常规诊断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观察诊断结果及异常检出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诊断准确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确诊冠心病,40例组内确诊率为66.67%,而实验组确诊为冠心病的人数为55例,组内确诊率为91.67%,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特点进行评估时,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70 例 肺阻塞 (PE)患者 应用CT中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 2018 .05 ~ 2020 .02 间收治 70 的疑似 PE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 flash CT能量肺动脉成像,扫描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 Lung PBV及 Lung Vessels处理,观察 CTPA、 CTPA+Lung PBV、 CTPA+Lung Vessels对全部栓子的检出效果,并计算 Lung PBV、 Lung Vessels与 CTPA在周围型 PE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 分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将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80例中,采用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 标签: 双源CT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在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低剂量”CT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性高且检查效果良好的优点,减少各种潜在的不良反应,受到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好评,促进CT检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因此本文就头颈部“低剂量”CT造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了探讨。

  • 标签: CT血管造影 头颈部 低辐射剂量 低剂量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64层宝石能谱CT750-HD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对肝血管瘤检出比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行CT能谱成像三期扫描,获得140kvp和70kev图像。一、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二、测量血管瘤-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记录血管瘤在不同条件的检出,采用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上质量评分分别为(4.54±0.57)和(3.794±0.60)分;CNR分别为5.93和3.68,单能量图像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能谱CT70kev单能量图像通过改善图像质量并增加病灶与肝实质的对比,有利于病病灶的检出,对检出小病灶更敏感。

  • 标签: 肝血管瘤 能谱CT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保持稳定的180例患者,针对其中的85例患者实施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R组。针对其中的95例患者实施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图像检查质量。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P组明显低于R组(P<0.05)。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比较稳定的患者应用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冠脉血管成像相应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 标签: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 心电门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与经验的积累,能量CT已从单纯科学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在腹部肿瘤成像中,能量CT在提高诊断性能、反映恶性肿瘤病理特征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较常规CT具有明显优势。本文简述了能量CT的分类、目前该技术在腹部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能量CT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应用陷阱,以期推进该技术的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双能量CT 腹部 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Flash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ashspri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患者行Flash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FlashCTC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统计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射线剂量。结果①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2%,特异性96.8%,阳性预测值86.0%,阴性预测值98.5%。基于血管水平分析,敏感性97.9%,特异性83.8%,阳性预测值88.7%,阴性预测值96.8%。基于患者水平分析,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高度一致。②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不可诊断血管节段占右冠状动脉的3.4%,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回旋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低于1.0%。③射线剂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1.72±0.10)mSv。结论FlashCTflashspril模式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图像质量好,运动伪影小,有效射线剂量低。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大螺距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成像后处理大脑中动脉不同监测位置对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溪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行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患者35例的CT全脑灌注成像资料,每例数据进行3次图像后处理,分别选取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中动脉M2段作为输入动脉的监测位置。取右侧颞极连续3个层面绘制感兴趣区(ROI),测量全脑灌注成像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排空时间(TTD),取3个层面的平均值,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监测位置为C1的各个灌注参数分别为CBF(75.699±15.491)mL·100 mL-1·min-1、CBV(4.892±0.725)mL/100 mL、MTT(4.375±0.745)s、TTD(3.926±1.049)s;监测位置为M1的各个灌注参数分别为CBF(74.219±12.722)mL·100 mL-1·min-1、CBV(4.982±1.072)mL/100 mL、MTT(4.475±0.871)s、TTD(4.115±1.164)s;监测位置为M2的各个灌注参数分别为CBF(71.431±14.743)mL·100 mL-1·min-1、CBV(4.797±1.021)mL/100 mL、MTT(4.620±0.936)s、TTD(4.105±1.249)s。监测位置为C1与M1间的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监测位置C1与M2间的CBF、MTT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F:t=2.600,P<0.05;MTT:t=-2.510,P<0.05),而两者间CBV、TTD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监测位置M1与M2两者间的CBF、MTT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F:t=2.277,P<0.05;MTT:t=-2.371,P<0.05),而两者间CBV、TTD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不同监测位置对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值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应尽量选颈内动脉C1或大脑中动脉M1段作为监测位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灌注成像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双能扫描投影 脑血管循环 梗死,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观察,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动脉存在。观察心肌桥厚度与壁冠动脉长度,并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壁冠动脉近端及远端状况。结果200例患者可疑冠心病患者中,发现存在心肌桥-壁冠动脉64例(32.0%),共计76处;其中心肌桥-壁冠动脉位于左前降支部位共计61处,所占百分比为80.3%(61/76);心肌桥厚度为0.8~13.1mm,平均为(3.6±0.8)mm;壁冠动脉长度为7.8~62.8mm,平均为(24.6±3.5)mm;心肌桥-壁冠动脉合并近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36例(56.3%)合并近端及远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2例(3.1%)。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动脉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的心血管情况。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壁冠动脉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