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髋置换股骨股骨近端髓腔不同形态固定方式对高龄股骨骨折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分别连续收治75岁以上高龄股骨骨折患者100例,纳入标准:Garden Ⅲ、Ⅳ型、骨折前尚能独立行走;排除标准:股骨病理性骨折、同髋骨关节炎、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骨水泥组行骨水泥股骨双动置换术,生物组行生物双动置换术,对比骨水泥组生物组术中并发症,术后周围骨折情况,股骨近端髓腔Noble分型,股骨初始位置,松动情况及其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 ± 3)个月。骨水泥组术中出现明显骨水泥反应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出现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VB2型和VC型)。生物组术中出现股骨距骨折6例(Vancouver分型VAL型),术后周围骨折2例(Vancouver分型均为B2型),术后3个月内出现髋关节后脱位1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2例,均为肾功能衰竭患者。股骨位置安放在内或外翻位>3°为异常时,100例中仅生物组1例烟囱型髓腔出现内翻位置达4°,异常率仅为1%。骨水泥型股骨容易出现外翻位放置,生物型股骨容易出现内翻位放置。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水泥组和生物组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结论生物无领矩形股骨(LCU股骨)有领骨水泥股骨(Classic股骨)双动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在股骨近端不同类型髓腔中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半髋置换 骨水泥 股骨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股骨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PPF)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股骨PPF 34例患者病历资料,男4例,女3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通过性别和年龄按1∶3匹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PPF10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2例,女9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一般资料、下肢力线类型及Nocth情况,再以Nocth深度和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分析其对PPF影响。结果PPF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别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力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601),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5,P=0.214),有无Notch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548,P=0.060)。PPF组Notch长度为(4.5±2.7) mm,对照组为(4.9±2.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2,P=0.465)。进一步以Notch深度为3 mm为界及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两组患者Notch深度分组(χ2=11.262,P=0.004)及分级(χ2=14.601,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Notch患者相比,当Notch深度>3 mm时PPF风险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为4.88(95%CI为1.76,13.51)。当Notch深度达到Tayside分级3级或4级时,PPF发生率会更高;无Notch患者相比,Tayside分级达到3级时发生PPF风险增加6.99倍(95%CI为1.85,26.32)。女性患者中PPF组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47),存在Notch女性患者发生PPF风险更高,OR为2.33(95%CI为1.01,5.43)。行右侧TKA患者中,PPF组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19),存在Notch右侧手术患者PPF风险更高,OR为3.58 (95%CI为1.19,10.75)。结论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PPF发生无明显影响,但当Notch深度>3 mm或Tayside 3级以上时股骨PPF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股骨
  • 简介:目的探讨前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骨折效果。方法2005至2007年间,本组共收治疗65岁以下股骨骨折患者179例,笔者对其中因闭合复位失败,行前小切口切开复位,加外侧小切口置入内固定空心钉并获随访22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受伤原因为高处跌落、摔伤或交通事故,手术时间为伤后2—14d;骨折分型:GardenⅢ型15例,GardenⅣ型7例,其中经型17例,下型5例。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复位优良者7例,复位良好者15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有5例(22.7%),未发现骨不连患者,骨折愈合且未出现股骨头坏死者17例(77.2%)。5股骨头坏死患者中,仅3例有轻度疼痛或无明显疼痛而不需要行关节置换,均建议行体外震波治疗,另外2例股骨头坏死塌陷明显,建议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1例为股骨粉碎性骨折。结论虽然前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骨折,未能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但由于其传统切口相比,仍然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开放复位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护理中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对患者满意影响。方法:于2018年6月1日~2022年7月1日研究期间选择我院骨科护理32例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患者随机分为骨科护理A组(16例,普通护理)骨科护理B组(16例,普通护理+优质护理),研究指标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满意。结果:护理后,骨科护理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骨科护理A组,并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骨科护理B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骨科护理A组,并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骨科护理B组患者满意高于骨科护理A组,并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升骨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优质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周围骨折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 选取 48例因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骨折接受 THA,术后发生 PFF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4人,对照组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根据 Vancouver分型不同来确定具体治疗方法。结果 : 实验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 Harris评分( 78.14±6.24),患肢负重恢复时间为( 4.58±1.35)个月,术后患肢体相比缩短( 0.58±0.32) c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讨论 : 根据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周围骨折致病原因和患者自身情况来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会获取更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周围骨折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23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股骨周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其实施不同治疗干预方法,评估相关效果临床治疗效果。結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股骨固定可靠,且骨折位置均实现愈合,无局部感染发生;统计本次23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平均得分(86.2±4.5)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肢体较对肢体情况,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股骨周围骨折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法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干合并同股骨骨折误诊进行分析。方法近六年来我科收治14例股骨干合并同股骨骨折,年龄1853岁,平均35.5岁,初步诊断为股骨干骨折,后修正为股骨干合并同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或逆向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三枚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年,骨折均愈合,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凡强大暴力及有扭转暴力者股骨干合并同股骨骨折易误诊,术前股骨内旋位摄片是避免误诊有效方法。

  • 标签: 股骨干 股骨颈 骨折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和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FNS治疗29例中青年股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29例采用CCS治疗患者,并据此分为两组:CCS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8.2±12.3)岁;采用CCS固定;FNS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8.2± 12.0)岁;采用FNS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股骨短缩程度、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CC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10,50) mL]显著少于FNS组患者[50(20,50) mL],末次随访时股骨短缩程度(15例,2级18例,3级6例)显著重于FNS组患者(1级21例,2级6例,3级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Barthel指数及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股骨骨折,FNS和CCS都是较好固定选择。CCS比较,FNS可显著减轻患者股骨短缩程度,更好地维持股骨长度。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缆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周围B1型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Vancouver分型B1股骨周围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行钢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含有假股骨骨折近端锁定螺钉作单骨皮质固定+2处钢缆固定,不含股骨骨折远端作双骨皮质锁定螺钉固定,必要时植骨促进骨愈合。结果术后患者可早期起床运动,随访8个月~4年,6例周围骨折均获得愈合,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未见松动。结论股骨周围骨折B1型骨折大多为斜型骨折,钢缆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周围骨折简单有效,固定效果确切,根据骨缺损情况辅以植骨,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假体周围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钢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青年股骨骨折治疗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现分析股骨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取52例中青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抽签法分为均等人数两组,分别为FNS组、空心螺钉(CCS)组。比对手术指标、复位质量、愈合和下地负重时间、髋功能、Barthel指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FNS组手术指标水平较CCS组高,但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FNS组复位质量CCS组比较无差异(p>0.05);FNS组愈合和下地负重时间短于CCS组(p<0.05);FNS组髋功能分值和Barthel指数均较CSS组高(p<0.05);FNS组并发症出现概率较CCS组低(p<0.05)。结论:FNS固定治疗方式在中青年股骨骨折治疗中,近期效果优于CCS固定方法,骨折愈合质量较高,加快早期自理能力恢复。

  • 标签: 中青年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择股骨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75例、治疗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实施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参照组患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改善,提高了愈合率,减少了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股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方法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非常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72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分析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分析组患者骨折愈合程度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治疗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骨折方面临床效果明显,且患者对手术满意高,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疗效。方法本组患者42例,年龄28~65岁,平均54.3岁。无移位型38例、移位型4例。全部采用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8~36个月,平均28.6个月。结果骨折愈合率为92.9%。出现股骨头坏死共12例(28.6%);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76.2%。结论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急诊闭合手法复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短股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年轻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20髋)年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DorrC型股骨髓腔采用短生物型股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中男10例(14髋),女5例(6髋);年龄22~35岁,平均26.5岁。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Ⅱ级6例,Ⅲ级14例。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获16~41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15例(20髋)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2.1±8.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4.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P=0.000)。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髓腔紧密配。末次随访时20髋均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15髋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股骨矩密度低,且变圆钝)12髋,Ⅱ(累及小转子)3髋。本组病例无大腿痛发生。结论年轻类风湿患者使用生物型短股骨可以得到良好匹配并有效保留良好股骨近端骨量,表面钛微孔涂层可有效促进骨长入,短小端在髓腔内指向作用可有效避免髋内外翻发生。

  • 标签: 年轻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 Dorr C型 短柄股骨假体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对预后影响。方法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基础再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模式。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骨折患者1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未出现脱位,感染,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髋关节活动良好,无明显行走痛。Harris评分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一种安全可靠手术方法。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股骨干骨折临床多见,但合并同股骨骨折确较为少见.多见于车祸、暴力或从高处坠落.国外有学者报道该类骨折约占股骨骨折2%—9%但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