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仁智统一是孔子的成人之道,仁且智既蕴含结合二者,又蕴含分离二者且偏重前者的倾向;在孟子前后,存在着对智的广泛批评;仁智分离且偏重前者最终促成由孔子仁智向孟子仁义的转承,这一转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孔子 仁智 孟子 仁义
  •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吸取多种思想资源,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正是独特而重要的思想资源。由于时代条件、科技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差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现代转化是必然的要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现代转化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既能克服传统生态思想的局限,彰显其独特价值,也能赋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民族特色,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现代转化,必须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实行传统文化的全面的现代转化,建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新型关系,适应现代生态经济要求,更好地理解并驾驭理性和科技。

  • 标签: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生态文明 现代转化
  • 简介:亚当·斯密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其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都是在为求解当时英国乃至欧洲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之可能的时代课题而努力。基于利己与同情的人类本性,发展并完善了合情利己主义情感论,以此为人性基础,提出了富国裕民的价值目标和常规性规则限制的道德规约,建构起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提供了价值合理性论证。

  • 标签: 合情利己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常规性规则
  • 简介:<正>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课程和教育活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我们必须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美国著名婴幼儿教育和心理专家库德与波尔松认为:兴趣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当一个人对一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发现他乐

  • 标签: 思想品德课 道德知识 导言部分 学习兴趣 婴幼儿教育 心理专家
  • 简介: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以伦理一政治为取向、以维护封建专制王权为核心的政治文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逾越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政治文明有着根本区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批判专制主义政治的糟粕。

  • 标签: 中国古代 政治文明 伦理特征 性质
  • 简介:中国古代对政治合法性的反思首先寄托于天命。夏商时期的天命是君主与天帝的契约,臣民只能承受命定的秩序。周公斩断天帝与君主的血缘联系,以德行来判断天命所归,实现天命不常与恒常的统一,而天命又只能通过民意得以反映,从而在天、君、民之间形成环形三角交互结构。周公试图用此在经验把握普遍必然,以现实参验的方法理解天、君、民、德等概念及天命唯德等命题,最终使理想政治只能寄托于“先王有德”的绝对,从而变成对现实等级制度的摹写。

  • 标签: 周公 天命 秩序 公共生活
  • 简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的《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已出版,全书以详实的学术史料分析为基础,博综深究,实属理学思想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力作。笔者拜读之余,不揣浅陋,兹介绍此书特色如下。

  • 标签: 理学思想 伦理思想 元代 教授 力作 湖南大学出版社
  • 简介:<正>“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是不是道德基础和道德原则教育?”起初我回答说,数学内容本身,数学的逻辑精确性趋向以及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无疑会激起正直与诚实的内在要求。其次,教师本身酷爱课题,会使他去积极培养学生类似的感情,同时也向他们指明了认识的乐趣,以及掌握了认识定量法的人类理智的能力。教师这种积极性在道德上是深刻的,以致于我们不由得参与到形成学生道德基础的过程中去了。我的老师A·R·辛欣曾讲:钻研数学科学必然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许多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在数学教育所形成的特征中,辛欣指出了真诚、正直、坚韧和勇敢四点。人们都明白,数学教师是不可能搞欺骗的,任何自高自大和

  • 标签: 数学教育 数学教师 数学科学 学生道德 培养学生 道德基础
  • 简介:考试政策应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要明确规定是否考试、如何考试、考试目的、考试结果及成绩构成等。研究生公共政治课43份政策文本中所规定的考试政策,其中价值导向与偏离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试术语,虽将"考试"与"考查"进行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厘清其他术语之间的关系;对待考试,既普遍认同又在具体规定中出现诸多疑点;考试目的,条例规定很明确但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实现;成绩构成,强调"结合论"但结合的方式方法没有交代;文本生命时长相差20多倍,"63方案"与"87方案"中的考试政策至"10方案"时戛然而止。

  • 标签: 价值导向 偏离 考试政策 研究生 公共政治课
  • 简介:先秦时期的礼乐思想经历了周公"制礼作乐"的初创期、孔子"缀礼正乐"的定型期、墨子"非礼难乐"的失范期、荀子"论礼释乐"的再造期四个发展阶段。根据他们对礼乐思想的独特诠释,可以归纳为"缘德说礼""以仁释礼""因利非礼""援法入礼"四个不同特点。从周公到荀子,先秦时期的礼乐思想,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逻辑演进,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礼乐观念的基本框架。

  • 标签: 礼乐思想 周公 孔子 墨子 荀子
  • 简介:19世纪后期的英国哲学家克利福德(W.K.Clifford)在《信念伦理学》一文中,从知识伦理标准的角度强调了充分的证据支持在信念形成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他证据主义的立场。随着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科学方法成为思考基本哲学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信念伦理学提出的问题也就愈显重要。哲学家们针对信念伦理学所涉及的证据充分性的问题、知识标准与伦理判断的问题以及形而上学信念合理性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当代哲学解读。这也是克利福德提出信念伦理学概念的当代哲学价值所在。

  • 标签: 克利福德 证据主义 信念 知识 道德
  • 简介: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之间的划分界限在哪里?这个问题在西方法理学界被长期地予以关注和讨论。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已经形成了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既坚持实证主义法学传统,主张法律和道德分离,又承认法律和道德之间具有偶然联系的事实,提出了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研究哈特提出自然法思想的因由,明确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的内涵,对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最低限度 自然法 启示
  • 简介:巴泽尔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功利的、实证的、动态的、演化的,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都是功利主义的,这在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中独具特色。其经济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功利的权利界定,权利是一种处置资产的能力,人本身也是一种资产,交易成本约束决定了权利的边界和权利界定的不完全性。二是功利计算的价值,价值是一种实证主义的客观价值,功利标准提供了脱离于人的主观评估的客观标准,人权与产权的价值可以通约。三是统治者、臣民、疆域构成了国家,统治者和臣民都依据功利计算的结果作出决策,国家成为掠夺者还是保护者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集体行动机制。

  • 标签: 经济权利 法律权利 集体行动机制 功利主义
  • 简介:唐初贞观政治集团治世期间,其将乱世快速转为盛世,在国家统治上常怀畏惧,勤政为民,各当其任,同心协力,开创了政治清明的大治局面,形成了独特的官德思想体系。《贞观政要》书中的克己修身、勤政为民,居安思危、慎行抑欲,谏言至上、诚信任贤等丰富的治国思想和官德思想,展现了唐朝贞观王朝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其中的官德思想能够为现代经济体制急剧转型及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道路指出可行路径,为执政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及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官德建设找到立足本国国情的良方。

  • 标签: 贞观政要 官德 反腐 政治伦理
  • 简介:市民社会正义是一种底线道德权利要求,旨在确保社会成员互不伤害,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马克思从互利、自主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批判。从互利来看,市民社会的生产领域呈现的是资本财富的增值与工人阶级的贫困,权利与权利相对抗;从自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商品等物的形式中介发生关系,这一关系呈现为类似自然界的盲目运动规律,物支配人;从自我实现来看,工人在生产领域屈从于资本的强力,受到必然时间的限制,劳动成为谋生手段,人的自我实现理想成为梦幻。在马克思这里,市民社会正义问题不再单纯是个体道德问题,本质上是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交织的问题,是与共同体命运相关的问题,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 市民社会正义 互利 自主 自我实现
  • 简介: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 标签: 道教 中国古代 伦理思想
  • 简介:马基雅维利从现实的政治生活出发,深刻洞察到政治事件中的主客分殊、政治情境的生成流变、政治行动的复杂多变,描述了政治行动中善性与恶行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具体考察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德性条目,并以仁慈与残酷这一对具体德性范畴为例,揭示马基雅维利善恶观的德性效果论实质,并对其善恶观进行评析。

  • 标签: 马基雅维利 善恶辩证法 德性 仁慈 残酷
  • 简介: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张力。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具备体现中国道德国情、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共同体精神、反对各种“中国式”旧道德和培育革命新道德的中国特色,同时展现其独特的阐述方法。认识和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中国特色与方法选择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培育中国道德文化自信。

  • 标签: 毛泽东伦理思想 政治伦理 中国特色 方法选择 唯物史观
  •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

  • 标签: 德育 公民社会 建构主义
  • 简介: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的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这一范畴有特定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的必要性、政治权威合法性和政府行为的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的理想。更多还原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