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引论虽然差不多半个世纪过去了,蔡咏春的这两篇学术论文,在今天仍可反映出他确实是一位赶在时代前面的活跃的思想家。这两篇论文在当代也有影响,为学者们提供了好的范例,尤其是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教会从事神学研究的人们。蔡咏春在纽约的研究生学习中包括两个重点:1.平民中的宗教,2.知识分子中的宗教。按照ChanWing-tsit的说法,这是了解现代中国宗教生活方式的必不可少的资料途径。蔡咏春的硕士论文写到他在云南大理少数民族中的经历,详细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富

  • 标签: 新儒家学说 程颐 祖先崇拜 中国宗教 思维方式 哥伦比亚大学
  • 简介:兴皇法朗是中国佛教三宗第五代祖师,他对三佛学有着系统的阐述,在三宗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没有任何著作流传于世,古往今来研究其思想的人十分少见。研究他的思想,对于了解中国佛教三宗思想的发展、变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古代文献中保存的相关资料梳理、整合,系统地为我们再现法朗的三思想。论文共有五部分内容:一、法朗法师的生平与传承,二、法朗法师的学术特征,三、法朗法师思想的根本宗旨,四、法朗法师三思想的主要内容,五、法朗法师的观行思想。

  • 标签: 兴皇 吉藏 二谛 二智 八不 中道
  • 简介:道教的艺术作用,基于其"道艺"观,源于道家而逐渐超越道家。《太平经》明确艺术有"炼性"、"益世"的作用,脱离了道家与黄老排斥"五音"、"五色"的思路;葛洪论证"文非余事",其目的是阐明道教"不得无文";成玄英认为"乐音和性",且可"上调阴阳,下和时俗",作用非常广泛;谭峭论证音乐能以"感激之道"起作用,进而实现道教的"教化"目标。所以,后世道教总结艺术的核心作用和价值是"道门文扶",反映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 标签: 道教 艺术作用论 审美
  • 简介:文章从宋代儒、释、道三教思想大融合的文化角度,分析了张载、苏轼的“实体”思想,揭示了二者的“实体”与佛老之学的内在联系,阐发了崇实之学与佛老贵虚明空之论的异同,为宋代理学家“出入佛老,返求六经”的思想历程提供了有力佐证。

  • 标签: 张载 苏轼 实体 佛老之学
  • 简介:“幻”是印度宗教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的概念,从吠陀的早期起一直为历代印度仙人、智者所探讨、所阐述。在《吠陀经》里,“幻”是神的本具创世神通,反映了以物质为创作基础;在《奥义书》里,“幻”,被哲学化为观察宇宙演化的出发点。萌发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佛教的“幻”是哲学上的幻伪和神学上的幻现。“吠檀多”的“幻”是对经验世界的暂存的绝对的否定,以后又变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幻”的哲理内涵的变化说明了印度宗教哲学在认识和本体的发展,是印度哲学家和神学家的思辩的高度概括。

  • 标签: 婆罗门教 佛教 吠檀多
  • 简介:一些学者曾提出东巴教的“派别”概念,本文认为东巴教没有如其他人为宗教那样的教派和派别,没有东巴自我认同的教派。学者们所说的东巴教的“派系”,仅仅是根据其不同特点、民族支系、语言习俗、仪式和各种宗教行为的差异而做的一种分类,不能和基于对教义的不同解释理解、教规的差异等而形成的“教派”等同。东巴教还没有形成教派与它尚未形成系统的教义相关,但东巴教有不同区域和支系的差异和特点,对经典的解读也存在各地的差异,正在产生形成教派的一些因素。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探究,可以探寻各民族民间信仰发展到人为宗教过程中逐渐产生教派的轨迹。

  • 标签: 东巴教 教派
  • 简介:宗教问题是目前世界范围的热点、难点问题。因宗教引发的群体纠纷、政权更迭和国家冲突不断。如何通过管理,将宗教纳入有利于国家、民族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关注点。当代中国此问题亦十分突出,西方敌对势力继所谓的“人权”问题之后,已将宗教作为对中国西化、分化的重要突破口。

  • 标签: 宗教管理 国家 人权 宗教问题 当代中国 政权更迭
  • 简介:北宋末成书、南宋初刊行的《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但通行的《大正藏》本《图赞》第11、14两参的插图发生了颠倒。参核图像特征和《华严经》可知,《图赞》的另外11幅插图也发生了错位。以《图赞》为底本绘制的明初太原崇善寺壁画的作者意识到了插图存在问题,但并未意识到问题不在插图本身,而在插图顺序错位,因而仅做了有限的修订。插图错位是由于编印过程中编辑者对各善知识的形象认识不够深入而造成的。元至明初《图赞》曾十分流行,但到明末清初时仅有文字部分流传,插图可能于此时在国内失传。

  • 标签: 《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太原崇善寺
  • 简介:宗是最早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该宗以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提婆的代表作《中论》、《百》、《十二门》为主要立宗依据,故名。三宗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从三学到三宗的转变.到隋吉藏时三宗正式成为宗派.所以,吉藏是该宗的实际创始人。然而。在印度却没有三并称的先例.及至鸠摩罗什法师(公元404年译出《百》、409年译出《中论》、《十二门》)将此三传译中土,并盛加弘传,三学风由是蔚为时尚。

  • 标签: 中国 佛教宗派 三论宗 《般若经》 三论学 宗教思想
  • 简介:中国扬名国内外的资深哲学家和神学家赵紫宸博士在谈论人格时,非常注重人的一种意识、体验理解和心灵境界及伦理道德,并且常涉及《圣经》,结合宗教教义,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因此他的宗教人格成为其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成为他思考和阐述人格的一个重要特色。它对我们全面深入地探研赵紫宸博士的宗教神学思想,开掘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释放人性,尊重、建立、健全、塑造人格,净化心灵,寻找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丰富和发展中国伦理学和基督教伦理学,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赵紫宸 宗教人格论 《圣经》 基督教 伦理学 上帝
  • 简介:16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宣教士甘究士抵台,一方面为在台的荷兰人举行主礼拜,一方面向原住民传教。台湾基督教在1945年光复前只有台湾基督教长老会、真耶稣教会和台湾圣教会这三种教会,前两种教会与福建关系密切,影响大,台湾教会与日本关系密切。

  • 标签: 基督教 中国 福建 历史发展 台湾省 传播途径
  • 简介:虚云和尚生前整顿道风,除弊布新,不遗余力,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云和尚道风建设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决改变寺院不如法的道风;二是坚守戒律,而且在求戒、传戒、受戒、诵戒、持戒、守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三是灵活运用戒律,创新适应现实的法规,进一步推进佛教戒律的本土化和近代化.

  • 标签: 虚云和尚 戒律 道风建设
  • 简介:《甘水仙源录》(以下简称《仙源录》,若无说明,本文所引皆出自此书)十卷,元代著名道教学者李道谦撰,前八卷录自王重阳以下全真教派约五十人之传记、碑文、祭文等。后二卷录全真道宫观碑记及七真传序赞。各篇大抵出自当时名流,如元好问、姚遂、王磐、王鹗、金源踌、陈时可、秦志安等,故历来被史家所重,是研究全真道历史的重要典籍。本文拟从其对全真教发展史的记述、

  • 标签: 史料价值 水仙 全真道 教学者 王重阳 元好问
  • 简介: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颁布《废李老道法诏》,令道士剃发出家为僧。此事虽有佛教徒自神其教的成份,但佛道论争与废除道教一事却非伪造。文宣帝本欲沙汰佛道二教,然最终废除道教者,其原因有三:迷信佛教,缺乏政治家气度;指导思想不清,政教冲突为宗教斗争代替;北齐胡风兴盛,且文宣帝饮酒过度患有精神疾病。文宣帝废除道教后,仍然与道士有交往。及至北齐废帝时期,道教势力再次壮大。藏内文献与《资治通鉴》记载文宣帝禁绝道教的影响,有夸大失实之处。

  • 标签: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除道法
  • 简介:杨文会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正好处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演变承前启后的位置上。从他的思想理念和兴佛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佛教以融合见长的优秀思想传统,另一方面又启蒙了中国佛教的革新运动,无论在佛教观念上,还是在佛学研究上,乃至佛教制度上,都引起了后世佛教的深刻而巨大的改变。在他的学生中最为杰出者,僧界有太虚法师,居士有欧阳竞无。透过杨文会及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一代接一代薪火相传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演奏了一曲曲凿古通今,海纳百川,从中国佛教复兴而走向世界弘化的壮丽雄歌。

  • 标签: 杨文会 祗洹精舍 中国近代佛教 宗派佛教 融合佛教
  • 简介:莲月禅师在川、鄂、黔地区的弘法活动,不仅启悟了大批前来参问的禅众,也扩大了破山禅系在这些地区的影响。他的禅法在本体、心性、中道、解脱、修行、生死观、超越观、时间观、语言观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有新颖独特的实存体验和见解,突出表现了禅道“日日是好日”、“平常心是道”的生活艺术,显示了中国文化凡圣不二的特殊精神智慧。

  • 标签: 莲月印正 禅法 破山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