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昭的识见,出于天分的层面更多一些,这是艺术生成的基础。他为人笃诚,性情倔强,所以艺术上更倾向一种奇崛之境。这样的天性,如果在学习阶段善加护持,对于艺术风格的养成是大有助益的。事实上,他在长期的学习中,随着眼界的提高,能将视野集注于八大山人、吴昌硕、蒲华等明清个性派大师身上,足以说明他心性的高阔与识见的不凡。八大山人与吴昌硕是美术院校写意花鸟临习的主要典范,所以摹写他们的风格未必说明识见的高下,但能深入其意境与笔墨细节,进而在写生与创作中与自身气质相参合,则足可见出其善学与深悟之慧根。而对于蒲华的认识,可能更直观地显示其天分的卓然与气格的洒落。因为蒲华并不是院校临习的范本,原因大约因为其作品时有微瑕,缺乏完整的学理高度。但蒲华的洒脱与奇肆,诠释了写意笔墨的生动与品格的真纯,他虽以布衣终身,却足令后人景仰。昭能认识到蒲华艺术的高度,并自觉地汲取其精华,不能不说其眼界独到与自信笃定。

  • 标签: 花鸟画 简评 大道 学习阶段 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
  • 简介:最近,文化部和人事部表彰了一批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潮州市群众艺术馆创作辅导干部、剧作家慧中榜上有名。一个业余剧作家得这样的殊荣,实属难得。1990年以来,慧中是广东省每年一届的业余文艺作

  • 标签: 广东省 戏剧创作 剧作家 业余 潮州市 艺术馆
  • 简介:在全球本土化的时代境遇中,关于"三五娘"的文化论说体现了知识前提与问题立场、传统性认知与现代性经验,以及"从闽南看周边"与"从周边看闽南"的繁复关联。考辩这一民间传说所映射的闽南族群感性心灵史与日常生活史,及其在跨界流动中的多重文化变奏与意义关系网络,需要通过知识考古的方式开掘不同话语力量之间的协商对话与竞逐博弈。本文试图"以闽南作为方法"来寻绎其在文化环流中"如何闽南"的主体性与"怎样世界"的文化间性,进而建构一个关于地方"非遗"叙事的全新论域。

  • 标签: 闽新闽学 闽南戏曲 闽派美学 族群记忆 海丝文化圈
  • 简介: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展示、陈列对于博物馆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为博物馆的展艺术灌输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媒体对博物馆展艺术的作用,探讨了数字媒体在博物馆展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 标签: 博物馆 数字媒体技术 展示 陈列
  • 简介:4月26日上午,"感谢党、感谢祖国-爱莲舞蹈艺术6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文联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中国致公党副主席兼本次活动组委会主任严以新、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冯双白等领导,文化部、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 标签: 舞蹈艺术 陈爱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舞蹈家协会 解放军艺术学院 中国致公党
  • 简介:文章从对内心世界的表现,音乐旋律,骑士风以及内容、形式上的独立性等方面对洪绶《杨升庵簪花图》的浪漫型艺术表现进行探究。《杨升庵簪花图》不仅画风古拙,也是洪绶"借人以喻己"的个人精神和情怀的象征及体现,具有强烈的浪漫型艺术表现情趣。

  • 标签: 黑格尔 浪漫型艺术 陈洪绶 《杨升庵簪花图》
  • 简介:文令力图使作品与城市公共空间融为一体,是公共艺术作品的核心精神所在,也是艺术于这个时代的最为重要的一层意义。谈及文令的雕塑,自二十一世纪初“红色记忆”系列以露天展出的方式在厦门珍珠湾海滩的碧海银沙间初次亮相后,在惊艳了众人的同时,也与“公共性”这一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现象。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力的共生”当代艺术装置展上,文令的不锈钢巨型雕塑《万物皆牛》被一位学者型领导(时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誉为中国2015年最好的城市雕塑。

  • 标签: 城市公共空间 雕塑作品 公共性 诗性空间 二十一世纪初 艺术作品
  • 简介:其钢的管弦乐组曲《五行》由五个段落构成。以第一部分《水》为例,作者用音色作为统一和控制整个段落的结构力,在此段落中运用了主题明晰的音色组合手法和配器手法。从作曲的角度来说,其音高材料与不同音色相结合的手法以及其音色的选择与布局,都是别具一格,有着相当的精神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表现。

  • 标签: 陈其钢 管弦乐组曲《五行》《水》音色结构 配器特点
  • 简介:洪绶(一五九八—一六五二),字章侯,号老莲、悔迟,又号小净名等,浙江诸暨人。在洪绶四岁的时候,便和来斯行的女儿定了亲,来斯行家住浙江萧山,是当地有名的文人,学问很大,有十五种著作。洪绶在绘画方面很早就显露出了惊人的才华,有一个普遍为人所接受的传说,说他三四岁时,来家的一面新墙刚刚粉饰完毕,他就在上面画了一幅高八九尺的关公像。

  • 标签: 陈章侯 九歌图 北西厢 陈洪绶 水浒叶子
  • 简介:再乾注重在生活中挖掘素材,追求自然美,讲究笔力,注重意境和气韵,提倡诗境。如他的花鸟画长卷作品《四季花卉图卷》,把写生融入写意之中,得花鸟生气和精神。在画法上强调提炼和细心观察,并以客观对象展现主体情思,赋予花木草虫、飞鸟鸣禽以人类的情操。其作充满浓郁诗情,显示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

  • 标签: 陈再乾 花鸟画 宁静 生命 自然
  • 简介:宪章先生已经83岁了。他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伴侣,也是全国知名的剧作家。他在戏剧创作、导演艺术、剧团管理诸方面均卓有建树。特别是他对常派艺术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常派艺术名副其实的铺路石。我和宪章先生开始相识,是1951年夏季。那时,全国掀起了如火如茶的为支援抗美援朝的捐献热潮。常香玉同志率先提出,她和她所领导的香玉剧社决定以义演的收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这项倡议立即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安市委的批准。毋庸讳言,这项空前的义举,是宪章、常香玉夫妇共同商定的,而思想锐敏、文化知识较高并担任香玉剧社副社长的陈先生在这件大事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俩当时也没有估计到,一个民营剧团、一个28岁的豫剧演员为抗美援朝自愿捐献一架飞机,在国内乃至国际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为了支持这一义举,西北文化部、西北文联派马运昌、毛云霄和我到香玉剧社协助完成这项工作。这时的宪章,年方34岁,风华正茂,精力充沛,他和香玉同志热情地欢迎我们到来。发倡议容易,要实现倡议可不是那么简单。按当时规定,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价格是人民币15亿元(旧币),根据香玉剧社收入的标准,以满场计算,演出200多场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在...

  • 标签: 常派艺术 知道陈宪章 艺术铺路石
  • 简介:“伤痕展”是以纪念灾难事件为目的的特殊设计命题。对于512抗震纪念设计而言,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展带给设计界诸多借鉴和反思意义。着眼于个体对灾难创伤的怀念与倾诉,以及群体对生命、民族精神等的感悟这两个大的方面。以设计启示的方式思考分析了512纪念的“伤痕展”应关注和反思的展体验设计及其蕴含的设计文化.灾难的纪念应重点传递出的抚慰心灵与致敬精神的价值、最终实现对成都抗震救灾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构建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文化多元性.

  • 标签: 伤痕展陈 汶川地震 抗震救灾 设计伦理 精神文化遗产
  • 简介:远林为女高音、单簧管、小提琴及电子数字处理系统而作的《飞鹄行》是根据汉代同名相和大曲所作。全曲没有任何声音的预置,从头至尾由效果器实时与真实乐器演奏的声音互动,让“音乐缩混”这个步骤直接搬到现场舞台上用,使声音的产生、处理和传递在现场表演中一次性完成。

  • 标签: 实时互动 相和大曲 线形结构 创制新音色
  • 简介:当代著名书法家奋武先生的书法作品再一次结集出版,他的个人书法展也于2012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我由衷感到高兴并致以热烈的祝贺!翻开这本书法集,奋武先生独特的书法风格和丰富的书写内容犹如闽海热风,扑面而来。

  • 标签: 书法作品 作品展 前言 儒雅 中国美术馆 书写内容
  • 简介:月英老师是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一位老艺术科研工作者。虽和陈老师同在一个单位多年,但真正走进她的世界,源于两年前我们合作编纂《河南话剧百年史录》。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接触比较多,陈老师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从工作到生活,我们无话不谈。1980年,陈老师从河南省话剧团调入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时称"河南省戏剧研究所"),开始了她长达几十年的文献资料编研生涯。

  • 标签: 文献资料 文化艺术 陈老师 编研成果 百年史 马可
  • 简介:《陌生的经验——丹青艺术讲稿》是丹青先生的新著。[1]该书是艺术视频节目《局部》文字部分的结集,集中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思想。以"陌生"为题,体现出作者对艺术史的别样思考,让熟悉传统的读者感觉有些"陌生";"经验"是丹青鉴赏和评说艺术的一贯思路:直面艺术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

  • 标签: 陈丹青 艺术理论 文字部分 艺术思想 早期作品 木心
  • 简介: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在传统文化被解构、中西文化相碰撞中,在外来文化强势侵入和国人主动向外求取所构成的“西风东渐”的浪潮中,各种学说思想相交汇,各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形成了万马齐喑的艺术时代,而中国画也被这样的形势打乱了自律进程。

  • 标签: 长安画派 纵笔 石鲁 中国美术 赵望云 传统文人画
  • 简介:再乾先生的画构图布局注意阴阳协调,既有传统的审美取势,也有现代的构图理念。他敢于尝试,善于开拓,尝试了很多前人没有表现过的花木题材。他根植于广西特色的地域环境,产生了特有的绘画艺术风格。

  • 标签: 陈再乾 花鸟画 根植生活
  • 简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起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缩影。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他们对当代在世画家的关注。94年陈逸飞的《山地风》拍到286万元,95年秋季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拍到605万元。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拍卖过程,尤其是怎样杜绝膺品,了解拍价,本刊社长专程访问

  • 标签: 陈东升 公司创办人 画家 拍卖行 膺品 艺术品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