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定量检测单次电流激励所携带的阻抗分布信息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重构过程中的权重,分析对EIT重构图像质量影响。方法:利用人颅脑CT建立三维真实颅脑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研究,通过图像评价指标定量对比各次电流激励对EIT重建图像质量造成的影响。结果:图像噪声及位置误差两项图像评价指标表明,每次电流激励所得数据在图像重构过程中所占权重并不一致,与目标轴线夹角在22.5°~45°的激励电极对所获得的数据是影响重构图像质量的关键。结论:在EIT重构过程中,对各次电流激励进行不同的权重处理,引入的噪声也一并会降低,有助于提高重构图像的质量。

  • 标签: 颅脑电阻抗成像 图像重建算法 单次电流激励 图像质量 三维颅脑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测量胎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通过四维重建虚拟现实图像显示胎儿髋臼及股骨头的空间立体结构,从而丰富Graf法超声诊断技术的测量标准,进一步佐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体部伽玛刀治疗系统中的作用及放疗误差精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 2018年 3年至 2019年 3月在我院采用图像引导伽玛刀治疗肿瘤患者为此研究对象,治疗 3个月后对比治疗疗效,此外先取 10例典型患者进行重复定位尺与激光定位图像引导摆位方法,对比摆位误差。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3.33%;与重复定位尺伽马刀摆位方法对比,图像引导伽马刀摆位误差显著较低,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图像引导体部伽马刀可降低摆位误差,保证治疗有效性,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引导 放射治疗 体部伽玛刀 放疗误差精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60例,选取的60例患者均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及CT扫描检查,用相关软件将60例颅底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与CT扫描图像融合,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进行评价,包括肿瘤的信号、密度、轮廓、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较高,经检验,和单纯的核磁共振图像比较,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在各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各方面均具有更大的优势,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高准确率,将CT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MRI图像融合技术 颅底肿瘤 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监护仪电极片、导线放置对造影图像及监护图形影响;方法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将上肢电极片贴于患者两侧肩胛骨外上缘,避开肌肉丰富处,下肢电极片贴于两侧腋后线肋弓处,将两侧导线分开分别置于患者两侧并压于两侧上肢下;结果不同投照方向有影响与无影响例数为,正头位(有影响/无影响,下同)29/261,正足位15/275,左肩位21/269,蜘蛛位18/272,右肩位38/252,肝位23/267,监护图形清晰278例(95.6%),模糊12例(4.4%),手术时间(分钟)35.30±4.30;结论该方法避免了因电极片靠近腹侧而随呼吸运动出现心电图飘移等不稳定情况以及扫描区域出现伪影,改善了造影图像的清晰度,确保了术中监护图形的平稳,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手术人员及患者射线照射量。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监护仪电极片 导线 放置 造影图像 监护图形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气分析临床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血气分析是常用的酸碱平衡的判断方法。

  • 标签: 血气分析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ICU560例患者血气分析检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气分析的结果受患者状态、标本的采集以及治疗、存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论树立起质控意识,严格把关,做好标本采集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气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73-01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法律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600例各科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病例,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级别、类型、系统和法律风险之间的联系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法律风险。结果研究后发现,最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为肿瘤科,最易出现不良事件的为错误用药;法律风险为Ⅱ级。结论为将护理中不良事件以及法律风险有效降低,医院相关部门要定期引进相应管理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护理流程有效完善。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分析 法律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常见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准确、更可靠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用尿液分析仪法检测后,作沉渣镜检,再针对无临床症状而结果异常之项目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手工方法检测。结果①500例尿液试纸检测全阴标本用手工检测阳性总数达20例,阳性率达4%;②200例尿液试纸带检测异常标本的手工检测假阳性总数达22例,假阳性率达11%。结论试纸带在测定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在检测工作中应将试纸带与手工操作相结合。

  • 标签: 尿液 分析仪 假阳性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样本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质量控制管理来加强尿液样本的检验控制,以更好地改进尿液分析的结果。方法通过对尿液标本检测之前,检测过程和检测之后的三个环节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措施。为了解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应加强对尿液标本的收集,送检及检测过程的控制。并严格根据操作标准规范来执行检验工作,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选择合理用药。

  • 标签: 尿液样本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53-02摘要目的提高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减少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因素。方法通过对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进行研究,探讨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了检测结果,并且在多年的一些检验经验来看,一些检验结果都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联系。结论进行质量控制就必须注意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这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没有重视的环节,因此,要想提高检验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的工作。

  • 标签: 质量 因素分析 医学检验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自动分析仪对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测结果是否完全一致,以确定自动分析仪能否全权替代人工操作。方法每一份标本在同一时间、同等环境条件下,用自动分析仪检测,然后人工显微镜观察,将两结果定性对比。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自动分析时有定性上的错误。因此,自动分析仪不能全权替代人工,当自动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时,务必人工显微镜检测以确认。

  • 标签: 尿液 仪器自动分析 人工分析 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64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产后出血产妇在行护理措施后均抢救成功,其中出血量500~1000毫升40例,1000~2000毫升18例,2000~3000毫升5例,高于3000毫升1例,主要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44例,占比例68.75%,其它因素为胎盘因素(15.62%),凝血功能障碍(1.57%),软产道损伤(14.06%)。结论根据产妇特征预估产后出血量并实行针对性抢救护理干预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促进产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相同检测项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进行电解质检测的64例住院患者,同时采集肝素抗凝动脉血及无抗凝动脉血,分别运用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比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结果血气分析仪检测钾离子、钠离子的浓度低于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血气分析仪检测氯离子的浓度高于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分析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电解质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前者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建立相应的参考范围,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气分析仪 生化分析仪 电解质 检测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授权(empowerment)是领导者通过为员工和下属提供更多的自主权,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授权是领导者智慧和能力的扩展和延伸,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原则,其过程是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过程。通过对授权概念的详细分析,深入阐述了授权这一概念的定义、遵循的原则等内容。通过对护理管理中的案例分析,提高护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这一概念的深入认识和熟练运用。

  • 标签: 授权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体内药物分析理论的文献,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和认识,对其测定前样品的处理以及测定的基本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体内药物分析 样品处理 样品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术后腹胀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以我院263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分析临床病历资料和我院的护理实践,探讨腹胀原因和影响,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剖宫产产妇术后腹胀的原因包括肠道准备工作不足、产妇对疼痛过于恐惧、术中肠胃受刺激、不愿意尽早活动等。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容易发生腹胀,要在产前做好心理引导,术后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并且采取必要的镇痛措施降低疼痛感。

  • 标签: 剖宫产腹胀原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