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MRI技术分析膝关节各解剖形态指标,并探索其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非接触性膝关节受伤病例80例,设立ACL完整组与损伤组。结果:测量结果显示,诸如NWI、LFCI等指标在ACL损伤组显著偏低,而BIA、LFCR等指标在ACL损伤组偏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ACL损伤组A型髁间切迹出现频率较高。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WI、BIA等7项指标与ACL损伤具有显著关联,TSW、MPT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WI、BIA等指标及A型髁间切迹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TSW与MPTS并非。这些解剖形态指标无法预测ACL损伤模式,但NWI对ACL损伤风险具有较高预测准确性。应对多个膝关节解剖形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准确评估ACL损伤风险。

  • 标签: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磁共振成像,解剖形态指标,风险因素
  • 简介:卵巢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位居女性盆腔肿瘤第3位,但卵巢癌的致死率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1]。由于卵巢癌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及有效的诊断措施,难以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差[2]。健康体检时行常规妇科肿瘤筛查虽可初步判断卵巢是否异常,但不能鉴别卵巢肿瘤病变的性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盆腔病变大小、形态、血流分布情况,早期发现卵巢癌,因此优

  • 标签: 体检卵巢癌 例图像 健康体检
  • 简介:目的了解图像分析仪测量组织细胞化学物质含量或总量结果的国内现状,为制定用于细胞化学物质量测定的图像分析系统的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应达到的统一的技术性能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正常成年小鼠肝细胞悬液涂片,部分涂片统一进行Feulgen染色,未染色涂片与已染色涂片各一张寄给六个实验室,进行Feulgen染色,测量两种染色涂片的单个完整肝细胞核DNA的量,结果送回本实验室,按统一标准比较单个完整肝细胞核DNA总量的直方图。结果1.从统一和不同实验室染色涂片测得的DNA总量直方图形状较相似,说明细胞核DNA的Feulgen染色法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2.各实验室表述DNA量的术语极不规范;3.不同的图像分析仪测得不同投影面积大小肝细胞核的平均光密度或平均光度或平均灰度的值相差较大,而同一图像分析仪测得的值的差异较小;4.不同的图像分析仪和不同的测量参数区分三种DNA总量细胞核群体的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这些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化学物质量的可靠性不同;5.改变图像分析仪关键硬件的设置,摄取相同细胞核的黑白图像和彩色图像,测量结果显示,细胞核DNA的彩色图像与黑白图像在不同的图像分析仪测量软件上可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结论测量细胞化学物质的量,不但应重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软件的性能,而且其图像形成和采集硬件的系统性能与功能状态同样不可忽视,建立用于细胞化学物质量测定的图像分析系统性能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和刻不容缓的。

  • 标签: 图像分析系统 组织细胞 化学物质量 质量控制标准化
  • 简介: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简要论述了计算机管理、维护及使用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旨在帮助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生物医学图像分析工作者掌握一些必要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利于生物医学图像分析工作的展开与发展。

  • 标签: 硬件管理 软件环境 生物医学图像分析 图像实用技术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2012年1—12月,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的10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例患者的上腹部亚毫米CT扫描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3D可视化系统(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并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真实,立体感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3D空间的解剖关系观察;传统解剖学图像只能显示平面的解剖结构,表现手法单一,但可根据手术显微镜所观察的尸体标本灌注情况,还原绘制胆管周围血管丛等3D重建图像无法显示的血管。结论3D图像真实直观,能真实还原组织器官结构的本来面貌,便于学习和理解,是解剖学研究和学习的新途径,也可以为个体化胆道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指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解剖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肝外胆管 供血动脉 解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EM聚类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算法利用了有限的人工信息,即在图像上点击有限的几个点以标识对应区域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满足给定限制的精确图像分割结果.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量化处理,而后在量化后的色彩空间中集成先验的分割信息进行色彩聚类.实验表明算法运行速度快,分割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图像分割 半监督聚类 高斯混合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和开发序列组织切片图像的三维显示技术.方法:首先利用序列切片中上下层切片相关点的对应关系,用最小二乘方法实现上下层切片图像的几何变换配准,进而用序列图像插值算法完成组织切片图像的体数据重建.结果:在对重点显示目标分类的基础上,用基于物空间SHEAR-WARP快速直接体视方法对体数据进行三维显示,组成一套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结论:该系统能对胆管癌等序列切片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

  • 标签: 组织切片图像 图像配准 医学图像可视化 三维显示
  • 简介: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辅助诊断颅内出血疾病对于精确计算出血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出血块的位置和形式的多样性给血块的自动识别带来困难.针对颅内出血CT图像颅骨与出血块相接的情况,设计了一个集边缘检测、区域生长、阈值分割于一体的出血块识别算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实现了出血部位的识别与自动分割,为出血量的定量计算奠定基础.并对若干颅骨与血块相接情况的颅内出血CT图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 标签: 颅内出血 边缘检测 区域生长 阈值分割
  • 简介: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在多维光谱空间中构成不同的特征向量,这便是我们利用多光谱图像区分地物的物理依据.多光谱图像分类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模式样本集的数据结构、分类特征的提取、距离测度、分类准则、分类数目等.本文引入光谱匹配识别中的典型方法--光谱角度匹配法(SAM法),通过与欧氏距离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提出一种可以兼顾到光谱亮度与光谱向量方向(近似为光谱形状)的距离测度,并应用于K-均值动态聚类中,通过与传统分类方法的比较,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地物 反射光谱 分类 距离测度 SAM法 K-均值
  • 简介:摘要医学图像重建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介绍医学成像与分析系统中的现代图像重建技术。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以提高医学图像重建教学效果为目标,增加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医学图像重建课程的基础仿真实验和应用实践实验。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本文所设计的实验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改善医学图像重建课程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医学图像重建 实验教学 基础仿真实验 应用实践实验
  • 简介:从近年来受人瞩目的分形和小波图像压缩方法出发,分析了两种图像压缩方法的特点及利弊.运用小波域及DCT域下的分形压缩图像方法,提高了编码速度,得到较高的压缩比和信噪比,但重构图像质量还存在块状效应.为此,提出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综合方法,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质量,在压缩比和信噪比之间取得良好的折衷.

  • 标签: 分形编码 IFS 小波变换 图像压缩
  • 简介:本文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单帧低分辨率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首先,阐述了用于单帧超分辨率重建的插值法、IBP法和POCS法,然后通过matlab7.0仿真程序验证了双三次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POCS法和IBP法,并根据仿真实验的结果分析这些方法重建效果的好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证明,双线性插值方法的重建结果要优于双三次插值的重建结果;IBP的重建效果要优于POCS方法;对于IBP和POCS来说,2种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重建结果,并且用于图像的帧数越多,重建的效果越好;此外,客观评价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有时不能获得相同的评价结果,但在多数情况下,客观评价方法都能取得与主观评价方法一致的结果。

  • 标签: 超分辨率重建 IBP POCS 插值
  • 简介:针对SAR影像进行水上桥梁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纹理特征与关联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去噪及增强预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并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快速提取初始目标;然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对目标及其周边背景纹理进行差异对比分析,从而去除虚警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水上桥梁目标。

  • 标签: SAR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特征 桥梁检测
  • 简介:本文介绍了二值图像的一种新的细化算法,并给出了对晶界扫描图进行细化处理后的结果。这种算法不同于以往的小窗口模板匹配法,而是根据象素的连接度的性质来对称地消去边界点。从而最终得到对象的中心轴,达到细化的目的。这种算法尤其适用于对晶界图进行细化。

  • 标签: 二值图像 细化算法 连接度 骨架 细化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能量的自适应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低频和高频子图像.然后分别计算高频子图像的局部能量,再根据不同图像的相应局部能量,计算局部能量熵,并根据值局部能量熵构造融合系数,从而实现图像融合.最后通过小波反变换,得到完整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融合效果.

  • 标签: 图像融合 小波变换 局部能量 局部能量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超声联合检查方式与图像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前,随机选择150例在我院妇产科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组,研究1组50例女性接受经腹部超声检查、研究2组50例女性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研究3组接受联合检查,观察三组图像效果情况。结果:由影像科医生评价:研究1组图像良好率占84%;研究2组图像效果良好率为94%;研究3组图像效果良好率为100%,三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进行妇产科超声检查的过程中,采用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的作用效果最为理想,联合检查方式的图像效果越好,在很大程度上为医生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有利于妇产科患者身体情况的判断,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妇产科 联合检查方式 图像效果
  • 简介: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中药活血泄浊汤对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的平均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面密度及体密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数密度则明显增大。上述研究表明,活血泄浊汤显著地抑制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物的形成,图像分析技术可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形态学的定量依据。

  • 标签: 膜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沉积物 图像分析 活血泄浊汤
  • 简介: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和淋巴滤泡细胞核的形态参数特征,为相关病理图像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寻找参数依据;方法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中心母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淋巴滤泡的套细胞、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核的20个形态参数,判别分析分析各组细胞之间核的形态参数的差异;结果中心母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之间只有3个形态参数入选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仅为59.20%.而套细胞或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之间入选参数分别为10个和8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和76%.套细胞与中心细胞、套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之间入选判别函数的参数分别为8个、7个和7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7%、98.6%及78.9%;结论不同类型的淋巴滤泡细胞之间有较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而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与其来源中心母细胞在形态上有更多的相似性.

  • 标签: 淋巴瘤 淋巴滤泡 淋巴细胞 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