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将所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38例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B组为42例未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护理经验。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与口腔,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5.26%、39.47%、5.26%;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淋巴瘤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多发生在呼吸道与口腔,导致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使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人文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于2021年9月-2022年7月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合理分配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人文关怀,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引入人文关怀之后应用效果显著,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倾向减弱、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提供常规护理的同时,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人文关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诊治的患者,从中随机选择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急诊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患者HR、QTd、QTc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5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7.95%,23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率为29.49%,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等急诊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HR、QTd、QTc等观察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率失常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厚度、入侵程度、色素沉着和组织学亚型等。结果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多数患者为SSM,肿瘤厚度≤1.5mm。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多样化,应选择特异性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人文关怀在医疗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文关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 人文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4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人文关怀护理,分析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90.03±2.05vs80.23±3.65分,t=13.243,P=0.000)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显著,既可有效的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的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0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左锁骨下进行静脉穿刺,依次植入冠状静脉窦、右心房起搏电极导线、右心室,经过测试合格后,通过Y型转接器将冠状窦电极以及右心房电极组成新的左右心室双极电极,将其植入后,分别进行双室及右房AAT和DDD起搏,形成具有起搏、除颤、左右心室同步起搏功能。因此简称CRT-D.结果植入后10例均有DDD起搏及双室同步起搏功能,随访4月—3年其中4例发生室速室颤患者均能自动除颤转律;10例均QRS波变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径较前缩小;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三腔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同步化治疗、纠正心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猝死发生几率。这种起搏器需要很好的植入技术,但是成功植入后患者出现的合并症少,对患者来说安全有效。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心衰 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20例恶性肿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与对照,各组分别包括 60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病患人文关怀,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结果。结果 给予观察组病患人文关怀后,其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因此,组间存在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既有助于缓解病患的负面情绪,同时还能够提升病患的依从性。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将42例良性脊柱压缩骨折纳入良性组,28例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纳入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行MRI、CT检查,回顾性分析MRI影像学资料。结果良性组椎体形态多为楔形,椎体后缘多成角;恶性组椎体形态多为倒楔形、椎体后缘多为膨隆,椎管软组织结节肿胀与椎弓根破坏均较为显著。MRI联合CT检查外伤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0%,骨质疏松骨折准确率为91.3%;诊断恶性压缩骨折准确率为96.4%。结论联合应用MRI、CT鉴别诊断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借鉴。

  • 标签: MRI 螺旋CT 脊柱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选 100例,科学分组比较常规护理及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统计患者们临床护理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 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实验组 50例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信任,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 97.70%),不良事件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结论:及时加入人文关怀,进行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模式的重构,积极改进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患者们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等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诊疗工作的有序推进。要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人文关怀,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科室服务真正赢得更多患者、家属们的充分信任及认可。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8月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红蓝球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前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