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医疗辅导游戏在恶性肿瘤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38例住院恶性肿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儿童医疗辅导游戏活动,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焦虑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技术操作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P<0.05);实验组家长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儿中开展儿童医疗辅导游戏活动可帮助住院患儿及其家庭正确应对住院期间的情绪体验,可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水平。

  • 标签: 儿童医疗辅导 游戏 恶性肿瘤患儿 依从性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过程中采取超声诊断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资料,均实行超声诊断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诊断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对比应用超声诊断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检查的结节分级情况以及诊断灵敏性、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性。结果本次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包括9个恶性结节与51例良性结节,弹性成像分级显示恶性结节为1例3级,6个4级,3个5级;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常规超声诊断检查显示为40个良性结节,20例恶性结节;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声弹性成像诊断显示为52个良性结节,8个恶性结节。常规超声诊断结节特异性70.00%、灵敏性68.33%、准确性71.67%等显著低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节特异性96.67%、灵敏性95.00%、准确性98.33%,差异显著且P<0.05,故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技术对比常规超声检查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甲状腺 良恶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单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6月—2017年8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2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组(C组),每组各40例。采用头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相对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治疗的差别以及治疗影响。结果A组、B组、C组患者的DHI评分以及HAMA评分进行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DHI评分、HAMA评分是最低的,说明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最加优良,而B组患者的DHI评分、HAMA评分是最高的,说明B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最差,而C组患者的DHI评分、HAMA评分在两组之间,各组之间的评分,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5%(31/40),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34/40),(P<0.05)。结论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通过前庭康复训练以及服用司西酞普兰进行联合医治,能够产生优良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各方面的改善情况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艾司西酞普兰 慢性主观性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以病理检查为诊断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64层螺旋CT检出良性结节70例,恶性结节50例,诊断准确性为93.33%(112/120),灵敏性为93.06%(67/72),特异性为93.75%(45/48),阳性预测值为95.71%(67/70)。结论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在90%以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高有利参考依据。

  • 标签: 64层螺旋CT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恶性肿瘤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4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一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结果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0.21±1.45)分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80.11±1.25)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评分(50.01±1.25)分以及抑郁评分(51.27±1.26)分与对照组焦虑评分(55.45±2.01)分以及抑郁评分(56.21±1.01)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认知疗法后,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认知疗法 恶性肿瘤 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36例恶性黑色素瘤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27例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相对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临床易误诊,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与其他鼻腔肿瘤鉴别。

  • 标签: 鼻腔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恶性肿瘤患者突破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取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恶性肿瘤患者86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3例,在突破性疼痛评估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镇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疼痛情况观察,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计算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97.67%(42/43)、83.72%(36/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在突破性疼痛评估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镇痛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且可助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恶性肿瘤 突破性疼痛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对一例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反复出现室颤的患者,给予反复电除颤共计23次,并辅以有创机械通气、正性肌力药与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及IABP心功能支持治疗。重点做好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抢救的配合、IABP、PICCO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感染的预防。结果本例患者成功抢救,恢复顺利,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好转出院。

  • 标签: 心肌梗塞 电除颤 IABP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12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2人,其中对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依从性情况。结果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要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 心理状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88例乳腺肿块患者分为良性组52例和恶性组38例,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乳腺肿块成像和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病灶的肿块纵横性比、边缘毛刺征、微钙化点及后方衰减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患者病灶内以0级、1级血流信号居多,恶性患者病灶内以1级、2级血流信号居多;两组在肿块内最大血流速度(SPV)、阻力(RI)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和血流数据分析,良恶性小乳腺癌差异显著,显像特征明显,有助于早期诊断肿瘤性质以对症治疗。

  • 标签: 乳腺肿块 彩色超声多普勒 良恶性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行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46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临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干预的显著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临终护理干预 晚期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种晚期恶性肿瘤利用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化疗联合恩度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生活质量改善的患者占58%,生活质量稳定的患者占40%,生活质量下降的患者占2%;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结论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恩度 化疗 晚期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共40例,对照组恶心肿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强人文关怀。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不仅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1。但化疗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也带来一定的损害,有时甚至对抗体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因此,做好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很重要。探讨紫杉醇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

  • 标签: 紫杉醇 妇科恶性肿瘤 辅助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在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恶性肿瘤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疾病类型和病理分期,实施腹腔镜手术,观察相关结果。结果成功率为98.00%。患者手术时长为(231.28±25.96)min,术中出血量为(129.84±57.11)ml,输血6.00%,住院时长为(14.85±12.36)d,导尿管留置时长为(9.87±7.54)d。共切除(36.7±11.4)个淋巴结,子宫旁和阴道残端无瘤率为96.00%。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结论对于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腹腔镜技术加以治疗,可降低术中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加强手术效果和淋巴结清扫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子宫恶性肿瘤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便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致便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周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困难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及排便情况,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 恶性肿瘤 便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检查诊断方法,分析诊断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8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检查,并将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了解B超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经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后发现,病理检查下82例患者中有34例为腺恶性肿瘤,占41.46%,29例为平滑肌肉瘤占35.37%,19例为鳞恶性肿瘤,占23.17%。B超检查下,有78例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其中有32例为腺恶性肿瘤,占39.02%,28例为平滑肌肉瘤占34.15%,18例为鳞恶性肿瘤,占21.95%。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5.12%,B超检查误诊4例,误诊率4.88%。通过B超影像学观察可见,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可分为混合型、厚壁型、隆起型、实块型,其中混合型有28例,占34.15%,厚壁型有21例,占25.61%,隆起型有16例,占19.51%,实块型有13例,占15.85%。结论采用B超进行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准确率,而且能够反映病例特征,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值得在基层临床工作当中加强推广和实践。

  • 标签: B超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恶化,恶性肿瘤患者越来越多,通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均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极易导致该类患者出现血栓,继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血液高凝状态时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学改变,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68例患有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都采纳PICC置管,其中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纳整体护理干预。然后并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医学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归纳护理经验。结果经过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要显著比对照组要长,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应用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医学疗效明显,采纳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长,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减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ICC导管 血液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