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9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对照Ⅰ组只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对照Ⅱ组只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荨麻疹疾病活动评分(UAS)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而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高,安全性好。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自发性 复方甘草酸苷 盐酸非索非那定
  • 简介:发性骨髓瘤的多种皮肤表现已被描述过,包括髓外皮肤浆细胞瘤、皮肤淀粉样变、坏疽性脓皮病、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苔癣性黏液水肿、Sweet综合征、角层下脓疱病、硬化病及扁平黄瘤等。一89岁韩国男性,1年前患多发性骨髓瘤,15d内同时在右前额、左胸部(第7肋处)出现2个结节,双股部和左胸部(第2肋处)出现多个溃疡伴丘疹脓疱。右额部皮肤结节皮损活检显示真皮分化良好的浆细胞浸润。与骨髓活检相似;右股部疼痛性溃疡皮损活检显示真皮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学结果分别与浆细胞瘤和坏疽性脓皮病一致。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瘤 皮肤表现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SWEET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表达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疾病中的表现。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TLRs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38.84±23.19)、(94.26±4.63)、(96.93±4.39),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19.73±8.68)、(101.68±5.17)、(97.06±4.22),其中观察组的TLR4、TLR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9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6次/年与复发次数〈6次/年患者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单核细胞TLR4、TLR8的增强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抗病毒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CD14+单核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 标签: 匹多莫德 阿昔洛韦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T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匹多莫德与伐昔洛韦联用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免疫平衡系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纳入为本次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治疗,实验组予以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和复发率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皮损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经半年随访,实验组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_(3+)、CD_(4+)及CD_(4+)/CD_(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的升高,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且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上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的升高,IL-13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上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匹多莫德与伐昔洛韦联用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其免疫系统紊乱,减轻炎症反应,复发率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匹多莫德 伐昔洛韦 免疫 预后 疗效
  • 简介:肥大细胞增多症是一类罕见疾病,可累及皮肤和全身各系统,特征为肥大细胞数目增多。根据本病的程度不同,可出现多种因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面部潮红、腹泻、呕吐、痉挛、晕厥或过敏反应。儿童患者皮肤受累最常表现为色素性荨麻疹,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表现轻微,青少年期可消失。在本例报道及文献综述中,作者回顾一3岁色素性荨麻疹患儿童,以复发性昏厥和过敏反应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首发表现。作者回顾了同主题文献,发现相关资料有限,推测既往诊断有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儿科患者可能受益于对系统性疾病进行的更积极的检查或预防性使用了抗组胺制剂,并避免了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标签: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过敏反应 患者皮肤 文献综述 儿科患者 复发性
  • 简介:目的观察甲砜霉素与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临床确诊的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口服甲砜霉素,对照组23例口阿维A胶囊,均同时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后期均给予NB-UVB照射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脓疱平均消退时间(3.79±0.97)d,不良反应较少,对照组脓疱平均消退时间为(8.35±1.58)d,皮肤出现干裂、红肿及其他不良反应多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砜霉素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银屑病 脓疱性 甲砜霉素 复方甘草酸苷 中波紫外线 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