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进入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vitreoushemorrhage,VH)、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等,玻璃体切除术是临床干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存在,术复杂且难以预估出血,不仅干扰术者手术视野,增加各种手术器械更换频度,提高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同时也对治疗预后有着不可忽视不良影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 DETACHMENT 围手术期 手术视野 玻璃体积血
  • 简介: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经曲安奈德治疗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eakSystolicVelocity;PSV)变化,探讨曲安奈德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对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只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比研究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变化。所有患者都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测量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并随访3个月,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无明显差别(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3月两时间点上测量,眼动脉(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TA)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下调炎症因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管张力,从而改善动脉血流速峰值,对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曲安奈德(T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眼动脉(OA)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 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
  • 简介:随着建立在医学科学研究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被确认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发展过程中介导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主要原因[1-2]。目前所知VEGF家族包括5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其中以VEGF-A最为活跃,并与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化和血管通透性增强密切相关。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choroidal 医学科学研究 血管通透性 中心凹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青光眼患者泪液黏蛋白5AC水平(MUC5AC)及眼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1-12/2014-06入住我院28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8例未行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术前1d;术后3,6mo时泪液MUC5AC水平及眼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泪液NUC5AC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眼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mo泪液MUC5A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moMUC5AC含量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术后6mo时泪液MUC5A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mo眼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mo时,眼表功能评分逐渐降低,术后6mo时眼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在术后6mo期间,随着时间推移,泪液MUC5AC含量逐步降低,眼表功能评分逐步升高。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后可使青光眼患者MUC5AC水平暂时性降低,眼表功能评分暂时性升高,但术后3mo后,可逐步改善。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MUC5AC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影响观察,探讨年龄和角膜内皮功能相关性。方法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眼部其他疾患和糖尿病全身病)78例(83眼),分为66岁以下、66-73岁、74-84岁、85岁以上四个年龄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以非接触眼科专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对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减少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因手术影响减少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手术损伤敏感性高,术前应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评估应结合年龄段重新评估。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 年龄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及拥有健康眼球表面的正常人群泪膜功能和印象细胞学检查数值。方法:此前瞻性研究纳入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平均年龄:62.7±6.1岁),高眼压患者12例12眼(平均年龄:62.8±6.4岁)及健康人12例12眼(平均年龄:62.9±6.03岁)。这些患者均是最近被诊断出患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且之前未接受过抗青光眼方面的治疗。均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每组印迹细胞学检查样本根据Nelson分级法分为0-3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Dunn多重比较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患者及正常人群平均基础泪液分泌值分别为10.4±1.3,10.9±1.2和11.1±1.1mm/5min,其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三组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11.2±1.1,11.3±1.1和11.8±1.2s,其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P=0.3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眼(54.5%)为0级,5眼(45.5%)为1级。高眼压患者6眼(50%)为0级,6眼(50%)为1级,健康人中6眼(50%)为0级,6只眼(50%)为1级(P=0.97)。结论:氧化应激可能会导致青光眼,眼表疾病,泪腺功能障碍及机体杯状细胞所分泌黏液减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症患者及健康人群间印象细胞学检查数值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结膜印迹细胞学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素类药结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方法伴发高眼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都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选择拉坦前列腺素辅助治疗,治疗组选择拉坦前列腺素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8.8%,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都明显提高,而眼压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与眼压也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眼结膜充血、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一过性视觉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调查6个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3%和5.0%,而对照组分别为7.5%和13.8%,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类药结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促进眼压降低,改善视力水平,安全性好,降低复发,从而有利于近远期疗效提高。

  • 标签: 拉坦前列腺素 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雷珠单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脉络膜血流动力学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78例156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9例,平均(59.8±6.2)岁。根据ETDRS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PDR组。采用EDI-OCT与超声多普勒对四组患者进行脉络膜厚度测量与脉络膜血流动力学指数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FCT与血流动力学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结果:NDR患者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高于其它患者组,SFCT较其它各组偏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无统计学差异;重度NPDR组血管阻力指数(RI)高于NDR组及轻中度NPDR组;PDR组RI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CT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正相关性(b=0.540,P〈0.001);SFCT与DR分级(P=0.341)、PSV(P=0.770)、EDV(P=0.131)及RI(P=0.084)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SFCT与血流动力学各指数无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SFCT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彩色多普勒显像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占58%,位于旁中心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