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玄怪录·侯通》是一篇颇具特色的志怪短篇。原文如下:隋开皇初,广都孝廉侯通入城,至剑门外,忽见四黄石,皆大如斗。通爱之,收藏于笼,负之以驴,因歇鞍取看,皆化为金。通至城货之,得钱百万,市美妾十余人,大开第宅,近甸良田别墅,

  • 标签: 志怪小说 短篇 特色 原文
  • 简介:浩然是新中国成立后靠自学成长起来的一位勤奋、高产、影响广泛的作家,是一位毕生坚持深入生活、为人民大众写作的作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人民中间,追寻着时代的脚步,'写农民,为农民写',从土改、互助组、合作化,一直写到改革开放,跨越了'十七年'、'文革'、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并且在每个时期都留

  • 标签: 创作缘起 缘起过程 金光大道创作
  • 简介:精怪信仰是我国民俗信仰的一个方面,也是民众宗教观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器物精怪属于精怪族群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是由人造物件幻化而成的自主且具有灵性的生命个体。古代文献中描写的器物精怪具有类似于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等,但它也作祟于人,并遭到人的厌镇和剿灭。器物精怪的特点既来自于原始性宗教思维观念的形塑,也受佛道二教的侵染,并包含着古代文人的创作意识。在统治力量和正统宗教的长期围剿下,器物精怪被异端化,而人们对待器物精怪的态度又彰显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张扬。

  • 标签: 器物精怪 行为 结局 人类精神
  • 简介:关于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幸运——发迹变泰母题,有不少论者已经有所揭示,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带有连贯性的母题要素,却未见人们予以关注,这里,特简略描述分析,以期使相关讨论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母题 古代小说 古代戏曲 英雄 发迹变泰 揭示
  • 简介: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阿拉贡称昆德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为什么一个东欧小国移民到法国的作家能在百花齐放文学世界中获得如此青睐与成功?其独特之处莫过于小说作品形式和思想方面创新:一方面,独树一帜作品形式让人拍案叫绝。突破传统,绕过叙事窠臼,另辟蹊径,以冷静和睿智思想为作品打造血肉。

  • 标签: 小说艺术 存在 可能性
  • 简介:小说月报》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其杂志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时读者主体由旧式文人转变为新式学生与城市大众,原有的杂志内容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开始,《小说月报》在主编沈雁冰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改革,放弃以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等栏目为主要内容的办报理念,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同时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积极宣传治世救国之道的办报理念,通过开设专注、专栏、文学家研究、海外文坛消息、评论、创作批评等栏目,刊登大量翻译和白话文文学作品,吸引读者,提升销量,成为新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同时,《小说月报》也借助改革,建立起编辑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读者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被动启蒙转变为积极参与杂志构建的新生力量。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小说月报 编辑思想 读者
  • 简介:托多罗夫的《侦探小说类型学》对侦探小说的类型规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认定,并将侦探小说划分为三种类型:解谜小说、黑色小说和悬疑小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侦探小说的二重叙事结构、叙事要素和侦探小说的规则问题。这不仅对侦探小说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叙事结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侦探小说 类型学 叙事二重性
  • 简介:一个奇怪的文坛现象是,西方的著名小说都是基督教丈化的产儿,而不少中国古代的小说名著则或多或少背离了儒家文化的路线。由此,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人最早介绍与翻译的是才子佳人小说,而不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因为对于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正统的国度的小说的译介,译介者除了审美的标准之外,还想使域外的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中国文化。本文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道德操守、“厚人伦、美教化”的中和之美、对“性善论”的弘扬及其意义等几个方面反省才子佳人小说对儒家文化的表现,并且解释了西方国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感兴趣的原因。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儒家文化 表现
  • 简介:《周易》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中被严复视作重要的本土思想资源,严译《天演论》将人性之善恶、生存斗争学说、进化论与易学精神相印证。解读《天演论》文本体现的社会兴衰史观,可从中西文化会通层面分析:就方法而言,严复将易学中逻辑思想与西学中归纳、演绎法结合起来,开启近代中国实证主义之先河;就文化精神而言,严复将易学忧患意识与西方关于社会盛衰史观,交融互释,为晚清社会变革提供学理上的合法性、可能性。严复是有思想的翻译家,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是其利用易学诠释西方历史兴衰论的社会语境。

  • 标签: 易学 社会兴衰论 《天演论》
  • 简介:祈雨是清代华北乡村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清代山西泽州,村社祈雨仪式一般都会跨越本社界限,长途跋涉。跨村社祈雨可以分为辐辏式和直线式两种。直线式祈雨以社亲为勾连,由横跨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的村落来完成。整个仪式中,浩荡的祈雨队伍、长途的跋涉、繁琐的村社见面礼、复杂的“还功州”[1]以及村社权威“社首”在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都说明,此类祈雨活动并非仅为祈雨而来,也是独立的社在其它村社面前的一种权威展示。

  • 标签: 祈雨 跨村社 直线式祈雨 社亲 村社交往
  • 简介: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民歌,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民歌之一.客家情歌是客家山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东梅州的客家情歌历史悠久,受到当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极具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以梅州客家情歌的文本为例,着重从客家情歌的概况、客家情歌的艺术特点、客家情歌的传承与创新这三个方面出发,进一步让人们深入了解梅州客家情歌,从而促进客家情歌的发展.

  • 标签: 客家情歌 起源 艺术特点 传承与创新
  • 简介:自福楼拜的《布瓦尔和佩库歇》问世以来,有关作家创作意图的问题一直吸引着评论界的目光:人们总试图以消极/积极、愚蠢/智慧等此类相反的立场来阐释文本。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解读,本文试图揭示该小说背后的隐喻——人类的认识史,从而探究小说家在这一开放文本中持有的与现代世界相适应,超越传统二元对立价值判断藩篱的中性态度——纯粹的怀疑主义。

  • 标签: 《布瓦尔和佩库歇》 隐喻 怀疑主义 开放文本
  • 简介: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敦煌藏文写卷《乘无量寿宗要经》.编号从新0413号至新0621号.共209号.标题均为“tse-dpag-du-myed-pa-zhes-bya-bavi-thag-pa-chen-povi-mdo”(大乘无量寿经)。据《中国所藏“大谷收集品”概况——特别以敦煌写经为中心》(尚林、方广锠、荣新江著)一文所载.这些经卷的来源如下:本世纪初,日本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世宗主大谷光瑞曾三次派出中亚探险队,收集了新疆、甘肃等地出土的大批文物和文献。这些写卷运回日本后.曾于1914年8月在神户郊外的大谷光瑞别墅里.举办

  • 标签: 敦煌藏文写卷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汉文本 形制 外观 写经纸
  • 简介: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在来华过程中编辑和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宗教神学、教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美术学、文艺学、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数学(主要是几何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众多学科,是各个学科史追根溯源必须涉及到的内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明清思想史和学术史上,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 标签: 明清之际 出版 黄兴 文本 西学 王国
  • 简介: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既融入了天神创世、人类产生、万物起源、日月形成、洪水泛滥等神话内核,也吸纳了口传叙事与佛经文学的诸多要素。通过文本比较,可以探查该史诗的叙事结构和基干情节母题,从而印证这一史诗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是本土神话故事和外来佛经故事结合的产物,也是傣族地区本土宗教与小乘佛教和谐并处的结果。傣族村寨佛寺有大量的创世经本供僧人阅读,或者民间歌本由章哈自己保管和使用。史诗的主要传承人有歌手章哈和僧人康朗,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传承。

  • 标签: 创世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 文本形态 演述传统 章哈 康朗
  • 简介:《柏梁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名篇,长期以来被视为七言诗或联句诗之始,不过其成篇时间却仍存争议。本文在梳理前人论述的基础上,通过辨析《柏梁台诗》最早出处的《东方朔别传》与《汉书·东方朔传》及东方朔故事流传的关系,指出《别传》虽非《汉书》蓝本,但其成书却不晚及束汉,由此确认《柏梁台诗》成于东漠之前。进而以《柏梁台诗》中若干“另类”叙述为线索,推测《柏梁台诗》并非如序文所说作于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而是成篇于平帝元始五年(5)以後,七言诗体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文体背景。

  • 标签: 柏梁台诗 真伪 成篇时间 七言诗
  • 简介:在一个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中,口头文本充当着见证历史,记述文化的角色,在民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给人们展示不同"文化板块"汇集的图志,复原和再现民族历史的"文化断层",提供多元文化交融互渗的整合过程。因此,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把握多民族关系和理解多元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 标签: 多元文化 口头文本 裕固族 民间故事
  • 简介:本文以甘肃省解说系统中存在的英语翻译问题为例,系统分析了景区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促进中英双语解说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优化甘肃省的国际旅游的语言解说环境.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旅游景区 解说系统 英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