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诗从诞生之初就承担了追寻人性之真、实现个性解放的现代性别意识母题,建立起一系列饱含性别质素的象征体系。此后近百年间,男性诗人和女性诗人在性别文化的诗学建构中对现代性伦理逐步作出一致的价值认同,并从各自的性别视角出发书写生命之维,在并存的对话与交锋中,走向了两性和谐的性别诗学。

  • 标签: 中国新 中的现代 性别视野
  • 简介:西川:远方,以及远方的传说一如光中的马匹,在诗人笔下生发出灿烂的花枝。循着古老的声音,诗人踽踽独行在神祗消失的大地。油漆剥落的世界,圣者幽渺难寻。就这样,诗人义无反顾地融入了那片“看不见的风景”。灵魂出窍的时刻一再地发生:夕光中,一只闲暇的蝙蝠感动了诗人,使他久久停留在那片城区,在他长大的胡同里。

  • 标签: 西川 新诗 诗人 传说
  • 简介:李冯:新诗的另一扇窗《中国新诗年鉴1998》可以说是《〈他们〉十年诗歌选》编选的某种延续,这一点在杨克的后记中已有所点明。其一是对诗歌民间立场的坚持。关于民间立场的正面意义,诗人于坚在该书前言中有大段论述。但民间立场在以往。常成为诗人偏安一隅或囿于小圈子孤芳

  • 标签: 年鉴谈 新诗年鉴
  • 简介:<正>一、新诗“合法性”危机与新诗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而浮泛起来的商业主义和大众文化,极大地冲击着新诗而使之趋于“边缘化”,诗比其他文学种类更迅速地退出公众的视线;另一方面,诗歌阵营开始急剧分化,80年代风起云涌的诗歌流派纷纷消散,大部分诗人通过“自我放逐”而进入一种“私人化”写作状态。人们不禁惊呼:新诗衰落了!

  • 标签: 中国新诗 新诗研究 研究论纲 话语模式 诗歌流派 古典诗歌
  • 简介:郑敏以诗人和学者的双重目光透视百年新诗,发现影响新诗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问题。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方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一方面,她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写诗体验,提出了自己的新诗语言观:新诗语言应当是一种发自诗人生命内部的、富有生命感的语言;诗人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浮躁喧嚣的语言,追求语言的质朴、深沉和玄远;诗歌语言不应当过分透明,而应当是半透明的。另一方面,她从西方回首东方,从中国古典诗歌中获得启示,认为新诗应当找回古典诗词在语言上的“文”性特征,增强新诗的含蓄性;应当借鉴古典诗词在语言表达上的各种特长,增强新诗的艺术魅力;应当继承中国古典诗语的音乐性传统,增强新诗的音乐美。

  • 标签: 语言问题 生命感 质朴深沉 文性特征 语言魅力
  • 简介:新诗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鲜明的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很多著名新诗人和新诗派都具有某种西方背景,新诗作品也具有浓郁的西方气息。新诗抑中扬西的立场大大制约了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总体上制约新诗艺术发展的是新诗语言的西化问题,其原因是对于追求"欧化"风格的翻译文学的模仿。新诗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不是理性的学术立场,只有实事求是地从艺术规律出发来界定中国新诗和西方诗歌、传统诗歌的关系,才能推进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之下,中国新诗应该摒弃抑中扬西的立场,和中国当代文化结合起来,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 标签: 新诗 中国传统诗歌 西方诗歌 文化身份 重构
  • 简介:一、高准致古远清远清兄:《台湾当代新诗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已遵嘱购读。大著洋洋数十万言,内容丰富,关涉之事极多。现初步阅读后,提供拙见数点:一、关于我及《诗潮》的部分:1、有几处叙述有误:①撰专文指控《诗潮》第一集的是彭品光,不是彭歌。彭品光是国民党另一党报《中华日报》主笔,常用名彭湃。大著第48页称为彭歌,并在附注中以彭歌加括号(彭品光),

  • 标签: 新诗史 台湾地区 通信 《中华日报》 初步阅读 古远清
  • 简介:在中国新诗最早的20年,即涌现出一批经典性诗人,成为新诗实际的缔造者与开创者.郭沫若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豪情,轰响着五四精神的强音.鲁迅以超前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冷峻与深刻,在旧中国的墓碣间,举起了锐利无比的投枪.闻一多融合了爱国的现实主义与批判的现代主义,在绝望的死水畔点起煌煌红烛.冯至则以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吟唱直抵人生人性的沉思.而何其芳新化晚唐诗风的温婉雅丽,牙板轻敲现代青年的深情轻叹.新诗早期的五位大诗人伸出五个指头,标示五个维度的艺术方向;又紧捏成一只拳头,擂响横空出世的中国新诗轰然诞生.

  • 标签: 新诗 开创者 郭沫若 鲁迅 闻一多 冯至
  • 简介:“与时俱进”是近年中国政治及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不仅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也顺应了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人类科技的日新月异。严格地说,今天确实是一个计划没有变化快的“动感”时代。但是今日新诗既需要锐意改革者,更需要稳健甚至适度保守的建设者,

  • 标签: 新诗 应变 “与时俱进” 中国政治 使用频率 社会生活
  • 简介:摘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的佳径之一。诗歌教学的课堂,应回归诗性,始于“诵读”、终于“诵读”。以诵读为本,在诵读中感悟诗性,在诵读中涵咏诗韵。

  • 标签: 诵读 新诗 诗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8
  • 简介:    灵性书写与低俗欲望的宣泄并存诗歌既然是由诗人来写的,但是诗人并没有正面去写战争,《中国诗人》2004年第1期

  • 标签: 中国新 初观察 新诗
  • 简介:中国新诗已走过86年历程。状况如何,值得回顾总结。早在1925年,鲁迅和《诗歌之敌》中就说了这样一段话:”说文学革命之后而文学已有转机,我至今还未明白这话是否真实。但戏曲尚未萌芽,诗歌却已奄奄一一息了,即有几个人偶然呻吟,也如冬花征寒风中颤抖。”26年后,冯雪峰在《我对于新诗的意见》中提出过如下意见:”新诗作为表现和激发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工具,还不是很好的、最能完成任务的工具。

  • 标签: 中国新诗 诗歌 冯雪峰 文学革命 诗作 鲁迅
  • 简介:<正>六十年前即一九一九年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革命运动。这个革命运动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这个革命运动象一颗巨弹,炸开了几千年来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礼教思想,也炸开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威吓奴役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思想。要求民主与自由,要求科学,要求个性解放,要求妇女解放,要求人道主义,要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思想,汇成一股锐不可当的洪流,汹涌澎湃,滚滚向前。这个革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组成一支崭新的文化新军。如同毛主席所指出的:这个文化生力军,“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新民主主义论》)这是科学的历史的结论。

  • 标签: 胡适 徐志摩 中国新诗 五四时期 革命运动 《女神》
  • 简介:现在,对朱多锦的新诗创作及其新诗理论的探索是应有个总结了。下面是我对他这两方面的一种总结性评析——(一)多年来,朱多锦一直不辍于新诗的创作与新诗理论的学术探索,应当说在新诗界既搞新诗创作又有新诗论研究且都成就斐然者是不多的。

  • 标签: 理论探索 诗论 新诗创作 中国现代诗 现代叙事诗 中国新诗
  • 简介:本文从陶保玺论著所采用的新视角、新材料、新方法对中国近百年新诗的拓展性研究,以良好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新诗形式理论研究基础,给中国新诗人提供第一部"体式"类书以及对这些体式"家底"的摸清这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陶著的学术价值和理论贡献.

  • 标签: 中国 新诗 21世纪 陶保玺 《新诗大千》 学术价值
  • 简介:文化生态环境由潜在和显在两部分构成,潜在部分构成文化生态系统的基石.显在部分是文化生态系统的主体,新诗的孕育、萌芽与生长均受制于二者所构成的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新诗随着病态的文化生态而生,又参与了病态文化生态的修复与重建,然而其修复与重建又是以反传统为前提的,这种破除民族传统以修复、重建新的生态的特点,使新诗只能在一种矛盾中发生发展。新诗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新诗独特的发生机制,百年新诗的得失与之有着复杂而深层的关系。

  • 标签: 文化生态系统 反传统 西方文化 矛盾关系 发生机制
  • 简介:以“诗体大解放”为号召的五四新诗运动带来了汉英诗歌的又一次大交流。五四时期的新诗人胡适、卞之琳、戴望舒、李金发等人的新诗主张和诗作,深受美国意象派理论及其诗作的影响。

  • 标签: 五四运动 中国新诗 美国新诗 意象派 影响
  • 简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研读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新诗写作作为突破口,构建新诗写作课程,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

  • 标签: 高中语文 新诗 写作指导 表达 创意
  • 简介:1994年的《读者》杂志第十二期上,有一个“精妙小诗”专栏,选载了一组中国新文学时期八位作者的小诗,其中有潘漠华的《无题》,俞平伯的《小诗呈佩弦》,朱自清的《仅存的》、《在车上》,何植三的《农家杂诗》,冯雪峰的《稻香》,汪静之的《过伊家门外》,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旧梦之群》,冰心的《春水·一四一》、《繁星·一一三>、《可爱的》、《繁星·四七》。

  • 标签: 秋晚的江上 何植三 《无题》 杂诗 中国新文学 俞平伯
  • 简介:程千帆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不少新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着眼于身边事物以及梦境幻觉的表现,但他并没有流于滥情与感伤,他以冷静的态度处理诗的对象,把主观事物客观化,从而继承了古典诗歌艺术的精髓。

  • 标签: 程千帆 新诗 私人话语 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