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3年12月,合川县城关基建工地出土铜印一方,柄纽,印面长6.7厘米,宽6.4厘米,通高4.7厘米,印面阳篆“普泽印”四字。出土时铜印置于蠡斗形印盒中,印盒长8厘米,宽7.6厘米,高2厘米。同时出土的还有铜器五件。其一为爵杯三件,形制相同,每件高15.8厘米,有两件完好,另一件一足残。其二为铜勺一件,柄残,长7.5厘米。其三为铜筷一双,长25.4厘米,

  • 标签: 宋代 铜印 出土 铜器 形制
  • 简介:我觉得,《颜氏家碑》的字里行间,郁结着苍厚老茧。这块被捶拓得黝黑光亮面如包公的峨峨大石,在西安碑林,站成了一道沧桑老父般的山梁。它让我瞬间想起了罗中立那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十指沿着碑字凹凸作冰冷而又温热的游移,我才深深悟出,千多年来,

  • 标签: 家庙 西安碑林 《父亲》 写实主义 罗中立 瞬间
  • 简介:在敦煌市博物馆的展厅陈列着两只原藏于县城城隍中的瓷雄鸡,它属于明代文物,做工精细,造型逼真,所以常常引起游客的注意,鸡与城隍又有何干系也是游客经常提及的问题。

  • 标签: 城隍庙 文物 明代 敦煌市 博物馆 游客
  • 简介:文章以赣南井前村为个案,从乡村社会的信仰仪式与宗族关系的视野入手,分析了该村与宗族整合的方式,并指出以井塘张公、赖公信仰为中心所形成的跨村落、跨宗族的祭祀圈既是不同宗族之间的粘合剂,又是地域乡村联盟形成的基础。

  • 标签: 宗族 赣南 井塘庙 祭祀圈
  • 简介:汉水流域有着丰富的女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汉水源头甘肃天水市秦安县,汉水中上游的陕西安康市平利县、湖北十堰市竹山县。汉水流域女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面临着排他性、盲目性、低效性的问题,急需形成一种整合研究、协同开发、产业创新的开发与利用新机制。

  • 标签: 汉水流域 女娲文化 文化资源 开发
  • 简介:女娲造人》是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自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的《神话故事新编》,是我国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的作品。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女娲抟黄土创造人类的故事,是对上古神话中有关女娲造人传说的扩充和再创造。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庖牺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等都是中华先民创造出的神,女娲氏也不例外,是原始初民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的神。

  • 标签: 中国上古神话 说文解字 庖牺氏 故事新编 神话学 原始初民
  • 简介:相传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大打出手。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结果火神打胜了。水神很不服气,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了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山很快就崩裂了。天一下子塌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裂成一道道深谷,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龙蛇猛

  • 标签: 传说中女娲 女娲补
  • 简介:梳理河西走廊出土的汉至魏晋时期的伏羲女娲画像,比较它们的异同。发源干天水的伏羲女娲文化顺着丝绸之路往西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伏羲女娲图案各不相同的情况,表现出大众对道教阴阳五行等思想认识的神化,同时也是希望借由道教的神仙满足人们到达逍遥极乐生活的向往,最终把这些认识付诸于图像之中。

  • 标签: 河西走廊 伏羲 女娲 道教
  • 简介:<正>三、女娲城庙会的地域特征一定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必然规定其庙会文化的时地性.木次调查可见,女娲城庙会突出的始母崇拜及女性主体特色之外,从内容到形式在展示了中原文化特质的同时,更具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地理风物的经纬周口地区地貌因受外力运动影响,岭岗和洼地等微地貌发育广泛,并改变了平原的单一形态,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女娲城所在的思都岗,位于西华西北部道陵岗至山字头一线著名的历史岭岗之上。地质分析可见,其基底为古生界,之上为下第三系河湖相沉积,厚度540—670米,最上层为全新统,属历次黄泛冲积层,厚度20—30米。

  • 标签: 女祸 祭歌 女性主体 女娲 民间信仰 世俗生活
  • 简介:汉画像是汉代人留给世人的宝贵的艺术财富,同时也是汉代人思想的承载体。汉画像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上古主要的神灵伏羲、女娲的图像所占比重很大,格外引人注意。伏羲、女娲图像的最主要特征是两神图像的对偶,直观地展现了这对对偶神。伏羲、女娲从原初的单一神发展为对偶神,体现出人类对于阴阳和合思想的追求。这对对偶神在汉画像中的表现,反映了汉代的阴阳哲学观,及汉代人的宗教信仰及思维模式。

  • 标签: 汉画像 伏羲女娲 阴阳对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河北涉县及周边的女娲信仰保留了远古女神崇拜的一些特点,女娲作为一个独立大神受到崇拜,以她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广泛包容的女神圈,她们在当地妇女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构成对父权社会的一种反抗。不同于主流文化中对大母神的历史化改造,或者抽象化为一种至高的理想化本体,民间的女娲信仰更多地是对大母神原型的一种活态再现。对这一独特民俗信仰的研究可以补充文献资料中被遮蔽了的事实,不仅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神话,还为进一步揭示遥远的女神文明提供了契机,为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 标签: 涉县 女娲信仰 女神 神话
  • 简介:鲁迅的小说《补天》取材中国古代神话改编而成,李碧华的《女娲的扇子》也同样取材于神话。二者在主题、方法、语言、细节等方面存在多处不同,有消解、有建构,有讽刺、有赞美。这种不同,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作者创作理念的差异。比较这两个文本的异同,无疑对理解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张力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新编 《补天》 《女娲的扇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21
  • 简介:伏羲和女娲既是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时代的华夏先民,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

  • 标签: 伏羲女娲 传说时代 先民始祖
  • 简介:“版”幢是我们人类的始母,她代表着人类的起源,我们都是女娲的传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的事业和行为,包蕴着昭示人类伟大精神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她在人类面临天崩地裂的巨大自然灾难面前,不胃牺牲、挺身而出,“傲妒口固”毂,不仅表现出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勇敢、无畏精神,而且表现出常人无比的聪明和智慧品德;她为了繁衍人类,造福人类,首创“盎橐”霰制度,为人类缔造了一个和平、幸福、安宁的新世界……口这些生动的事实证明: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 标签: 女娲文化 公益活动 中国 天使 中华民族 自然灾难
  • 简介:2004年我几乎全年都是在澳大利亚过的.除了关心澳洲的一般宗教活动外,当然首先会关心那里的佛教道教活动。我2001—2002年也到过澳洲.那时也从一些上海老乡那儿听到过说。悉尼有观音,还有一家黄大仙,很灵验的。对黄大仙。我并不陌生,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去香港探亲.曾在合和大厦附近,看到过黄大仙

  • 标签: 黄大仙庙 澳大利亚 悉尼 道教 宗教信仰
  • 简介:清初,康熙皇帝为了维持满洲人秋天狩猎的风俗,于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道上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率众北巡;此活动是八旗军队的操练演习,亦具有拉拢蒙古王公贵族、掌控边疆的政治意涵。如此大规模的阵仗,促成围场附近“热河行宫”(后称“避暑山庄”)的建造,当时康熙帝常有半年在此坐镇,对于清初军政的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重要性不亚于北京紫禁城。

  • 标签: 承德 康熙皇帝 木兰围场 蒙古王公 避暑山庄 内蒙古
  • 简介:屈原是孤傲的。它挺立在钟堡之上。钟堡是乐平里小小盆地边缘的一个山包。这是乐平里地理的中心,也是屈子故里思想的中心。屈原简洁而朴实,如果勾勒一下,是这样:一个天井,一个大堂,两个厢房,这是峡江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建筑,外有

  • 标签: 屈原庙 屈子 乐平 盆地边缘 婷婷玉立 太远
  • 简介:为促进海峡两岸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2月27日至3月8日,我有幸随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一行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其间,我们参观了位于日月潭旁的启示玄机院孔明,对台湾的孔明有了第一手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孔明 玄机 台湾 学术交流活动 交流与合作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