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基因组最大RNA病毒(冠状病毒)为代表,研究不同测序前样本处理模式对高通量测序获得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培养的人冠状病毒HCoV-OC43样本为代表,分为4种测序前样本处理模式,即:未处理组、核酸提取前DNase和RNase处理组、核酸提取后DNase处理组、核酸提取前DNase和RNase处理且核酸提取后DNase处理组。不同模式处理后的核酸分为两份,一份直接RNA测序(未扩增),另一份经序列非依赖的单引物扩增(SISPA)后DNA测序。结果尽管不同处理方式下获得的病毒基因组覆盖率差别不大,但是样本核酸提取后经DNase处理组直接测序获得了最高的基因覆盖度和测序准确性,而SISPA扩增可有效提高病毒测序读长(reads)比例与基因组各位点的测序深度。结论本研究为优化冠状病毒等RNA病毒基因组测序策略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人冠状病毒 序列非依赖的单引物扩增 全基因组测序 高通量测序
  • 简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全世界流行的疾病,至少50%的性活跃妇女有生殖道HPV的感染。生殖道HPV感染需要增殖的细胞为宿主,宫颈的HPV特异性感染鳞柱交界处基底和旁基细胞,HPV感染是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宫颈局部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关系密切。但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其症状不明显,与局部的自然免疫有关。大量研究表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上皮癌变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 标签: 局部免疫反应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感染后 基因变异 高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2—4月外环境标本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H9N2亚型荧光PCR检测核酸阳性标本(Ct值≤30),经鸡胚分离培养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淮南株各基因节段分子特征,构建进化树进化分析。结果淮南市外环境2株H9N2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与A/Anhui-Lujiang/39/2018/H9N2人源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2%~98.3%/97.2%~94.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8.8%/99.2%~98.6%,其余6个内源基因与A/Anhui/1/2013/H7N9、A/Anhui/33163/2016/H5N6高度同源;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16年淮南市2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为G57基因型,淮南市2株H7N9分离株、安徽人感染A/Anhui/1/2013/H7N9和A/Anhui/33163/2016/H5N6内源基因均为G57-like基因型;HA蛋白受体结合域氨基酸S132D、K138T、T189D、V/A190T、Q226L变异,NA茎区缺失了"TEI"序列,H274Y、R292K、N294S耐药位点未发生变异,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NS1基因P42S,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耐药S31N位点均发生突变。结论淮南市活禽市场H9N2病毒与人感染H9N2安徽株A/Anhui-Lujiang/39/2018/H9N2高度同源,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均为G57基因型,可提供内源基因与人感染H7N9、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A受体结合域氨基酸位点、NA茎区缺失序列、聚合酶活性增加,均加强病毒感染人类的能力,M2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烃类)耐药,NA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仍为敏感药物。

  • 标签: H9N2 禽流感 PCR 外环境 HA NA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1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开展病毒基因分型,确定基孔肯雅病毒(CHIKV)与全球主要流行株的关系。方法提取临床症状疑似为CHIKV感染患者血清中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HIKV核酸。两步RT-PCR法扩增编码CHIKV包膜糖蛋白E1的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开展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全球其他地区流行毒株一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天津市输入型CHIKV基因分型属于能够感染白纹伊蚊并在其体内繁殖的东/中/南非基因型印度洋亚型(ECSA-IOL)。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此次输入的CHIKV与2016-2017年在巴基斯坦、意大利、孟加拉国等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高度同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4%,并与这些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共同组成1个基因分型簇。结论此次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感染的毒株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提示应加强对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工作,以防止该蚊媒传染病在我国发生本地聚集性传播。

  • 标签: 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热 输入病例 蚊媒传染病 系统发生树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度外环境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活禽市场禽类粪便、笼具、台面或砧板、脱毛机、禽类饮水、污水等标本,选取H7N9、H9亚型PCR检测阳性标本(Ct值≤30),鸡胚分离培养后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结果2016年150份淮南市外环境标本检出H7N9亚型46份、H9亚型71份、H5亚型38份;2份H7N9亚型分离成功。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淮南市2株H7N9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均处于长三角分支内,其余6个内部基因无明显地域分布聚类;HA氨基酸受体位点出现G186V、Q226L位点变异,NA茎区缺失了"QISNT"序列,R294K、E119V耐药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聚合酶发生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突变;NS1基因出现增强致病力的位点N205S、P42S改变;耐药相关位点出现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S31N突变。结论2016年淮南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高度流行,H7N9亚型感染人类的能力有所增强,M2离子通道抑制剂耐药,NA抑制剂仍为敏感有效药物。

  • 标签: H7N9 禽流感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2018年健康人群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抗体水平和基因分型情况。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人群静脉血IgG抗体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腮腺炎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及细胞培养物中MuV的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n, SH)基因序列,通过SH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MuV基因型别。结果完成血清学检测4 925人,MuV IgG抗体阳性3 780人,阳性率78.58%,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为245.83 IU/ml。不同性别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MC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295, P=0.117; Z=-2.220, P=0.026)。抗体阳性率和GMC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抗体阳性率和GMC最低的为<1岁组的婴幼儿,其次为12~15岁组人群。有含MuV成分的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 MuCV)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无MuCV免疫史人群及MuCV免疫史不详人群,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15, P<0.001; Z=-16.319, P<0.001)。病毒基因型表明2018年福建省2起腮腺炎疫情中分离出的2株活病毒及6例咽拭子核酸阳性标本均为F基因型。结论2018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及12~15岁人群组的抗体水平较低,其中12~15岁人群组为重点关注对象;MuV主要是以F基因型毒株流行为主。

  • 标签: 腮腺炎病毒 抗体水平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年山东省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基因型分布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山东省2017年1—12月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标本,共1 0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核检测HEV-IgM和HEV-IgG抗体,对HEV-IgM阳性者的血清提取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HEV开放式阅读框架2区域内长度为644 bp的核苷酸片段,直接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病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HEV-IgM复核检测阳性者638例(61.1%),其中男性病例年龄为(57.9±12.2)岁,阳性率为61.5%(496/807),女性病例年龄为(58.1±15.0)岁,阳性率为59.7%(142/238);复核检测阳性者中共检出163株HEV毒株,检出率为25.6%(163/638),其中,东、中和西部地区检出率分别为23.0%(71/309)、33.6%(72/214)和17.4% (20/115)。检出的163株HEV病毒株均属于基因Ⅳ型,以4d亚型为主,占85.9%(140株),其次为4b亚型(7.4%,12株),以及少量的4a和4h亚型,分别占3.7%(6株)和3.1%(5株)。4a、4b和4h基因亚型组病例以东部为主,分别占3/5、11/12和4/6;4d基因亚型组以中部为主,占50.0%(70/140)。163株HE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100.0%,其中140株HEV 4d亚型毒株与山东省猪源(KF176351)、牛源(KU904278)和羊源(KU904267)HE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8.3%、92.7%~97.9%和92.7%~97.9%。结论山东省HEV优势流行株属于基因Ⅳ型4d亚型,跨种间传播可能是山东省人HEV感染的主要来源。

  • 标签: 肝炎病毒,戊型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桂林市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人群的抗体水平和腮腺炎病毒基因分型,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病毒MuV小疏水蛋白基因的序列和基因型,构建SH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本次调查的桂林市26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1.75%,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668),但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16,P=0.003)。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P=0.092),而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P=0.011)。有、无和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不详者三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61,P=0.100;H=1.85,P=0.413)。从26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6株腮腺炎活病毒和19例咽拭子核酸阳性标本,均为F基。结论桂林市婴幼儿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水平偏低;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桂林市腮腺炎流行主要是由F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 标签: 腮腺炎病毒 抗体生成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实时荧光RT-PCR和半巢式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RT-PCR和半巢式RT-PCR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市采集的新鲜市售牡蛎进行诺如病毒GⅠ/GⅡ组并联试验检测,分析检出率,应用符合率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对半巢式RT-PCR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价,应用半巢式RT-PCR方法扩增诺如病毒GⅠ/GⅡ衣壳蛋白区基因,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采用BioEdit 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ega 6.0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72份样品中,实时荧光RT-PCR、半巢式RT-PCR和并联试验的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1.94%(23/72)、38.89%(28/72)和48.61%(35/72)。2种方法符合率为73.61%,中度一致(Kappa值=0.43)。测序成功13株诺如病毒,11株(7株GⅡ.17、2株GⅡ.4 Sydney_2012、1株GⅡ.1和1株GⅡ.21基因型)为2种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样本所得;2株(GⅡ.17和GⅡ.3基因型各1株)为半巢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样本、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阴性样本所得。这些毒株与腹泻患者、环境污水和贝类水产品参考株的相似性为84.4%~100.0%。结论用2种RT-PCR并联法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不仅能提高检出率还能获得更多基因型;牡蛎中诺如病毒毒株与人源、环境污水及贝类水产品参考毒株高度同源,应对经常接触牡蛎的人群及相关环境进行诺如病毒监测和防控。

  • 标签: 诺如病毒 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半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特征 牡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发现的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方法对甘肃省2016年流感样病例中发现并确诊的1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并使用MEGA 7.0等软件解析该毒株全基因组特征。结果该毒株HA、NA、MP、NP、NS、PA、PB1和PB2各个基因片段与甘肃省2014-2019年外环境中分离获得的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高度相似,且均>90%;其HA基因属于BJ/94-like支系,PB2和MP属于G1/97-like支系,PB1、PA、NS和NP基因属于F/98-like支系,MP和PB2与H7N9、H10N8和H5N6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A裂解位点呈PSRSSR↓GLF排列,发生H183N和Q226L突变,有7个HA糖基化位点;NA茎部62~64位均缺失ITE 3个氨基酸;M2-31N、NS1-42S、PA-356R和PA-409N突变。结论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为偶发感染,但甘肃省外环境中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具有一系列哺乳动物适应性分子标记,提示人群感染风险较高,需多部门加强监测,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

  • 标签: H9N2禽流感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比对 人感染
  • 简介:介入治疗是肝细胞肝癌(HCC)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中以TACE最常用。TACE作为一种局部化疗方法,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肝癌TACE后HBV-DNA变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5—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并对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VP1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以掌握本地区CV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收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基因和分型基因检测,对鉴定为CVA6型病毒进行VP1基因测序并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检测943份手足口标本,肠道病毒通用基因阳性522份(55.36%),其中CVA6阳性332份(63.60%),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阳性110份(21.07%),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阳性56份(10.73%),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阳性11份(2.11%),其他肠道病毒13份(2.49%)。20株CVA6型病毒的VP1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2.9%~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4%~100.0%,都属于D3亚型。结论2015—2018年上海市普陀地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有CVA6、CVA16、EV71和CVA10,CVA6已成为上海市普陀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中优势基因型为D3亚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原谱 CVA6 VP1基因
  • 简介: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及早期HBVDNA应答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和ALT的变化。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29例患者中,C型感染者57例,B型感染者42例,B/C感染者30例。在治疗结束时,B型患者的综合应答率为42%,优于C型28%及B/C混合型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月时HBVDNA呈现应答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高(HBVDNA快速应答的偏回归系数=0.801,P=0.001,优势比=4.5,优势比的95%可信区间为3.01~5.28)。结论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感染病毒基因型可以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基因型 干扰素-Α2B 病毒学应答
  • 作者: 刘丽 邵文威 李成文 冯四洲 裴晓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300072,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北卡罗莱纳州,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天然状态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治疗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探索并建立定向基因修饰MSC-exosome的方法并验证修饰后MSC-exosome的功能。方法构建小鼠急性GVHD模型,观察比较不同剂量MSC-exosome组和MSC组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进而通过体外T细胞活化实验和体内OVA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实验检测比较组间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获得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进而感染人MSC,分离获得其外泌体。检测比较天然状态和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外和体内对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结果①MSC-exosome(300 μg×3次)和小鼠MSC(1×106×3次)均能够有效改善急性GVHD小鼠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②相比IL-2对照组,10、25、50 μg人MSC-exosome和1×106人MSC体外共孵育处理均能够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86.0%(IL-2)、40.0%、39.6%、42.8%和41.0%;相比PBS对照组,50、100、200 μg小鼠MSC-exosome和1×106小鼠MSC在体内均能够抑制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42.6%、33.1%、14.2%、10.6%和14.6%。③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定向修饰人MSC-exosome的表达率分别超过40%和60%。④相比天然状态,PD-L1和PD-L1-ITGB1定向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内对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具有更好的增殖抑制效果;在体外亦能明显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结论MSC-exosome具有与MSC相似的免疫调节作用。经过PD-L1和PD-L1-ITGB1修饰后的MSC-exosome能够有效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腺相关病毒 基因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至2020年我国诺如病毒流行株GⅡ.4 Sydney[P31]基因型的基因组以及变异情况。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初步建立GⅡ组诺如病毒基因组扩增方法,扩增GⅡ.4 Sydney[P31]株基因组,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测序,对GⅡ.4 Sydney[P31]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关键位点分析。结果利用初步建立的GⅡ组基因组扩增方法,8株GⅡ.4 Sydney[P31]株中,6株扩增成功并获得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自2017—2020年6株毒株和2015—2019年的GⅡ.4 Sydney[P31]参考株划为一簇,2013年我国毒株GZ20 133 135株与2012—2014年GⅡ.4 Sydney[P31]参考株划为一簇。血型抗原受体结合位点(HBGAs)分析表明2014年以后的毒株在Site Ⅱ发生了氨基酸突变Asp372Asn。通过抗原表位分析,2017年以后的毒株,在A表位(297、372和373)、B表位(333)、E表位(414)和H表位(309、310)都发生了变化;2020年的毒株20HN261和20HN253株在A表位(368)和G表位(355)较之前的毒株出现了新变化。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我国流行株GⅡ.4 Sydney[P31]基因组关键位点变异情况,跟踪新毒株的出现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针对我国流行株疫苗研发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诺如病毒 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河南省漯河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基因特征。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SARI病例中鉴定的HAdV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后,扩增并测定其Hexon基因的Loop2区域,初步鉴定病毒分离株型别。然后根据初筛结果,分别使用HAdV各型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株3个靶基因(Penton base、Hexon和Fiber)的序列全长,并与各型原型株以及国内外相应型别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确定HAdV病毒株型别并了解其基因特征。结果从河南省漯河市783份SARI病例中鉴定的27份HAdV阳性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8株病毒分离株,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这些毒株分属于B亚属(HAdV-3、HAdV-7和HAdV-55)、C亚属(HAdV-1、P1H2F2、Px1/Ps3H5F5、P89H5F5和HAdV-6)和E亚属(HAdV-4)。其中C亚属HAdV-1分离阳性率最高(33.3%),其次为B亚属HAdV-3(22.2%)和C亚属P1H2F2(11.1%)。本研究4种HAdV病毒株(HAdV-3、HAdV-4、HAdV-7和HAdV-55)基因组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保守性和稳定性特点,而HAdV-C鉴定了3种基因重组模式(P1H2F2、Px1/Ps3H5F5和P89H5F5),其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HAdV感染主要以C亚属为主,其次为B亚属和E亚属,该数据为当地腺病毒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人腺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特征
  • 作者: 刘丽 邵文威 李成文 冯四洲 裴晓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300072,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北卡罗莱纳州,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天然状态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治疗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探索并建立定向基因修饰MSC-exosome的方法并验证修饰后MSC-exosome的功能。方法构建小鼠急性GVHD模型,观察比较不同剂量MSC-exosome组和MSC组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进而通过体外T细胞活化实验和体内OVA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实验检测比较组间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获得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进而感染人MSC,分离获得其外泌体。检测比较天然状态和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外和体内对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结果①MSC-exosome(300 μg×3次)和小鼠MSC(1×106×3次)均能够有效改善急性GVHD小鼠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②相比IL-2对照组,10、25、50 μg人MSC-exosome和1×106人MSC体外共孵育处理均能够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86.0%(IL-2)、40.0%、39.6%、42.8%和41.0%;相比PBS对照组,50、100、200 μg小鼠MSC-exosome和1×106小鼠MSC在体内均能够抑制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42.6%、33.1%、14.2%、10.6%和14.6%。③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定向修饰人MSC-exosome的表达率分别超过40%和60%。④相比天然状态,PD-L1和PD-L1-ITGB1定向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内对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具有更好的增殖抑制效果;在体外亦能明显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结论MSC-exosome具有与MSC相似的免疫调节作用。经过PD-L1和PD-L1-ITGB1修饰后的MSC-exosome能够有效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腺相关病毒 基因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妇女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分布情况以及两者间的联系。方法对5 618例广州市天河区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 DNA分型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查,年龄(44.42±8.64)岁。结果HPV总体感染率为10.15%(570/5 618),其中高危型HPV(Hr-HPV)、高危合并低危型HPV(Hr-Lr-HPV)、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分别为7.58%(426/5 618)、0.84%(47/5 618)、1.73%(97/5 618)。HPV52、58、16、81型感染率相对较高。TCT总体异常率为6.19%(348/5 618),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异常率分别为5.09%(286/5 618)、1.09%(61/5 618)、0.02%(1/5 618)。TCT异常者中,HPV感染与未感染占比分别为99.14%(345/348)和0.86%(3/348)(P<0.05)。其中,Hr-HPV、Hr-Lr-HPV、Lr-HPV感染率分别为84.48%(294/348)、12.93%(45/348)、1.73%(6/348)(P<0.05)。ASCUS组中,HPV16/18型感染率低于非HPV16/18感染率,LSIL/HSIL组中HPV16/18感染率高于非HPV16/18感染率(P<0.05)。TCT正常组、ASCUS组、LSIL/HSIL组中,高危复合高危型HPV感染率依次升高(P<0.05)。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以及TCT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广州市天河区户籍妇女HPV感染率及优势型别与省内外地区基本一致。TCT异常主要与HPV感染有关,其中以Hr-HPV感染为主。从ASCUS异常到LSIL/HSIL异常,HPV16/18型感染率显著性上升。此外,高危复合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阶段有关。60岁以上年龄组HPV感染率及TCT异常率最高。

  • 标签: HPV-DNA分型 薄层液基细胞学 HPV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已构成全球大流行。随着疫情的发展,揭示2019-nCoV特性、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等,有助于尽快抑制疫情的传播。此文就2019-nCoV基因组学、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学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C启动子近端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突变的重组HBV复制型质粒,以期阐明其在HBx增强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在野生型HBV复制型质粒和HBx表达缺失的HBV复制型质粒基础上构建HBV C启动子近端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突变的重组质粒。随后在HBV肝癌细胞复制模型和小鼠复制模型中进行质粒转染,提取细胞和小鼠肝组织的HBV复制中间体进行检测。结果在HBV复制型质粒的基础上成功构建HBV C启动子近端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突变的HBV复制型质粒。在HBV肝癌复制模型和小鼠复制模型中均发现HBx增强HBV的复制。突变HBV C启动子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以后,HBx对于HBV复制增强的作用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结论HBx增强HBV复制可能不通过肝富集转录因子和与HBV C启动子近端的结合位点而起作用,其他肝富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HBx增强HBV复制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富集转录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定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