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上颌间隙眶隔脂肪重置矫正眼袋伴泪沟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激光美容科收治的68例眼袋合并泪沟畸形或中面部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5例,女63例,年龄19~53岁。采用结膜切口,经眶隔入路分离眶隔和眼轮匝肌,显露弓状缘,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和泪沟韧带,钝性剥离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之间的上颌间隙,将眶隔和脂肪瓣带蒂转移到该间隙,经皮褥式缝合固定于眼轮匝肌深面填充泪沟。术后进行随访,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调查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依次记为5~1分),以及Hirmand泪沟等级量表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45.8±82.9) d,患者术后满意度为(4.47±0.82)分,泪沟等级量表评估由术前Ⅰ型24例、Ⅱ型37例、Ⅲ型7例,降至术后Ⅰ型7例、无Ⅱ型和Ⅲ型泪沟。20例合并中面部凹陷患者获明显改善。12例有少量眼袋残留,但比术前均明显减轻,满意度较高;2例眼干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1个月后干眼症消失;1例下睑麻木,1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血肿,予以清除;其余患者无异常。结论经结膜入路上颌间隙眶隔脂肪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矫正眼袋畸形的手术方法,尤其对合并泪沟畸形或中面部凹陷者效果较好。

  • 标签: 下睑整形 结膜入路 眼睑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间隙用于腹腔镜经腹腹膜间隙疝修补术(TAPP)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TEP)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腹股沟疝患者123例为对象,分成无张力组(n=41例),TEP组(n=41例),TAPP组(n=41例),比较三组治疗后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无张力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无张力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在腹膜间隙使用腹腔镜TAPP以及TEP进行治疗,效果相当,均可以减少临床疼痛,改善限制性活动,降低并发症概率,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TAPP) 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TEP)
  • 简介: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间隙之美。城市的楼座与楼座、楼群与楼群间,必须要有适当的间隙,错落开,才美观别致。家庭装饰,有审美情趣的人绝不会让它臃肿繁杂,占尽空间,而会使它简约典雅,别有洞天。国画高手着墨时要有一大片"留白",画成后或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或给人留下无限想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及开放式腹膜间隙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102例腹沟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膜间隙修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TAPP术修补质量。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疼痛、血肿、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65±0.7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08±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18个月,试验组未见复发及术后血肿、感染,术后慢性疼痛2例、术后阴囊积液1例;对照组中复发3例、术后血肿5例、感染3例、慢性疼痛6例、术后阴囊积液7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开放式腹膜间隙疝修补术,具有显著临床优势。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以疝气为诊断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其中1组以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为研究组,另1组以传统疝修补术为对照组。比较围术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疼痛持续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修补治疗 疝气 有效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疝环充填式及腹膜间隙ModifedKugel补片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22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疝环充填式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腹膜间隙ModifedKugel补片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要比观察组的差(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37.70%,明显要比观察组的6.56%高(P<0.05)。结论相对于实施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间隙ModifedKugel补片修补术具有更为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且能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疝环充填式 腹膜前间隙 Modifed Kugel补片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间隙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治疗的患者,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间隙疝修补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所持续的时间方面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72%的不良反应率。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间隙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膜前间隙疝修补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膜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61例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腹膜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B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A组在阴囊水肿、疼痛、切口感染、异物感、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45%,B组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2.9%,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腹股沟斜疝修补复发率较少,都比较有效;但是采用腹膜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 腹股沟斜疝 术式 疗效观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神经切断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神经切断术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50%、5.00%,优于对照组的80.0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腹腔镜神经切断术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少,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 慢性盆腔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复杂脊膜膨出,因骶骨缺损严重,缺损部位累及多个孔和多支神经,修复难度高,为行钛网修补,术前制作患者骶骨3D打印模型,演练手术入路及过程,充分准备后行后正中入路脊膜膨出修补,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骶前脊膜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复发患者由于既往直肠癌根治手术,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盆腔器官毗邻结构,复发肿瘤组织与盆腔内结构分界欠清,常规CT检查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较差,对于实施放疗准确的靶区勾画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探索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病灶靶区勾画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或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MRI和CT及病例信息完整的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和MRI图像中勾画出的患者复发的肿瘤区域(GTV),包括复发病灶(GTVT)和转移淋巴结(GTVN),计算出GTV体积,测量肿瘤边界及径线等指标,比较在MRI和CT两种影像方法中的差异。结果30例患者在CT中勾画测量所得GTV体积均大于MRI,其中GTVT-CT中位体积为67.86(范围5.12~234.10)cm3,明显大于GTVT-MR的43.02(范围3.42~142.50)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8,P<0.001)。CT与MRI勾画的GTVN值分别为(0.43±0.11)cm3和(0.40±0.10)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0,P=0.132)。在CT图像中勾画的复发病灶的各边界及径线的均值均较MRI图像中所勾画的边界大,其中GTVT的上下径CT和MRI分别为(6.66±2.92)cm比(5.17±2.40)cm(t=5.466,P<0.001),界分别为(3.24±2.51)cm比(2.69±2.48)cm(t=4.685,P<0.001),前后径分别为(4.92±2.02)cm比(4.04±1.57)cm(t=6.210,P<0.001),左界分别为(3.05±1.00)cm比(2.64±0.78)cm(t=2.561,P=0.016),右界分别为2.66(0.00~4.23)cm比1.82(-1.10~3.59)cm(Z=-3.950,P<0.001),横径分别为(5.01±1.78)cm比(3.82±1.29)cm(t=4.64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前向脏器受累如肠管、前列腺、膀胱以及后向骶骨受累范围的判断方面,MRI显示优于CT。15例患者根据MRI所指导的靶区制定放疗计划并行放射治疗,10例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MRI图像中所勾画的直肠癌术后复发病灶的GTV较CT小,MRI对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的判定较CT显示更清晰,因而能够更加精确地显示肿瘤的侵及范围,从而指导放疗的准确实施。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磁共振成像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脱垂采取腹腔镜下阴道韧带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诊治的46例盆腔脱垂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采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与应用腹腔镜下阴道韧带悬吊术治疗的研究组,各23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自主排尿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研究组POP—Q评分中Aa、Ba、Ap、Bp及C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脱垂应用腹腔镜下阴道韧带悬吊术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腹腔镜 阴道骶前韧带悬吊术 盆腔脱垂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腹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9.6%和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分别为(5762.20±693.28)元和(8389.61±885.60)元,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阴囊血清肿发生,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腹腔镜经腹腹膜疝修补术,小切口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治疗费用及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的发生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不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

  • 标签: 小切口 腹腔镜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由软脑膜围绕血管走形形成,参与脑内液体交换和废物清除。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文章对其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微血管 扩张,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