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3月14—15日在中国台北召开,由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研究协会、台湾中文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华梵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针对当代朱子哲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 标签: 朱子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 北京师范大学 台湾大学 反思
  • 简介:<正>中国自然哲学向来不够发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指出:“我国数千年学术,皆集中社会方面,于自然界方面素不措意,此无庸为讳也。”(《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24页)一般的研究者差不多也都这样看,把它当成一个结论承认下来,视为研究的前提或出发点,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深究,如此陈陈相因,直到近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兴起,才稍有变化。一批兼治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勃然崛起,尽管是人数不多,但已引起了学界的注目。李存山的专著《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下简称《气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即佼佼者之一。

  • 标签: 气论 科学出版社 自然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子论 梁启超
  • 简介:<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讨论蓬勃展开并向纵深发展。相形之下,《易经》研究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发展的步子比较缓慢。一九八四年,我得知在武汉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易经》学术讨论会,心中甚为高兴,但当时未能参会。到了一九八六年底,我收到山东大学哲学系刘大钧教授来信,请

  • 标签: 易学研究 周易研究 学术讨论会 中国大陆 改革开放 易经
  • 简介:关于《南洋》季刊的创办年波去年,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翻阅”《南洋》季刊的所有案卷,令人费解的是国民党的一些大员们创办的这个刊物,从创刊到停刊始终未领到期刊许可证,这在国民党的期刊史上是少见的。1942年8月,南洋研究所所长陈树人、副所长陈立夫决定...

  • 标签: 南洋 重庆市 期刊登记证 内政部 国民党 研究所
  • 简介:台湾学者孙剑秋博士著,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12月初版,2000年9月再版,全书316页。此书是作者多年来习《易》、治《易》的论文及讲授《周易》的材料汇辑,但全书仍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并反映出作者多年治《易》的一贯倾向。(1)以义理为主,不废象数。认为“象数图书之学愈盛,则人的自主性便愈低”,故治《易》应“先立乎其大”者(《自序》),又认为“象数亦为易理之二”(《亭林之易经学·论学易不可废数》),不能尽去。

  • 标签: 《易理新研》 孙剑秋 台湾省 易学研究 易学文化
  • 简介:<正>博爱,即广泛平等地爱一切人,它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规定.本文拟以体现博爱精神的墨家“兼爱”说为立足点,以此同儒家的“仁爱”和基督教的“博爱”做一分析和比较,以揭示“兼爱”说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爱所存在的内在统一性.由此,作者认为对“兼爱”学说的合理批判、挖掘、超越与转化,可以作为塑造当代文人精神的传统生长点和极富原创性的诠释元点.

  • 标签: “兼爱” 基督教 “仁爱” 墨家 “爱” 兼相爱
  • 简介:7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孝文化研究所、韩国孝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美国的比较哲学与汉学家安乐哲教授、费乐仁教授、南恺时教授,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崔圣奎及11位韩国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前校长黎建球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北京大学李翔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王泽应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业葛晨虹、龚群、肖群忠、韩星、杨庆中、罗安宪、温海明教授等5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并发表论文。

  • 标签: 传统孝道 国际学术会议 多元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 意义 当代
  • 简介:9月24~28日在北京举行,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会议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联合会 会员大会 儒学 孔子 中共中央总书记
  • 简介:7月5~6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政治哲学研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推动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香港中文大学 西方政治哲学
  • 简介: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洋溢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人道思想的哲学基石,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人道思想的价值目标.马克思的人道思想超越了历史上一切人道主义学说,为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理念,以人道价值推导经济逻辑,完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 标签: 马克思 人道思想 实践 以人为本
  • 简介:10月11-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共同主办。来自一些国家的维特根斯坦研究专家和维特根斯坦学会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从不同视角和领域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与其他研究相结合,拓展了视野,其中涉及分析哲学、逻辑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等。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哲学
  • 简介:关于朱子四书学的形成似乎已经形成某种结论,但事实上其中重要关节仍值得重新讨论。朱子四书学的形成贯穿其毕生,大致可分为启蒙期、准备期、形成期、成熟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期间朱子对四书的注释刊刻既齐头并进又分合有度,或各书单刻,或《学庸章句》合刻,或《论孟集注》合刻,应特别注意的是朱子并未合刻《四书集注》。至于《四书或问》,虽编为一帙而实包含丁酉1177年《论孟或问》与晚年《学庸或问》两个不同时期、层次的著作,不可视而为一。《论孟精义》为系列著作,先后有癸未1163年《论语要义》(庚辰1160年《孟子集解》)、壬辰1172年《论孟精义》(《论孟集义》)、庚子1180年《语孟要义》三个不同版本,壬辰《精义》、《集义》仅是名称之别,但与庚子《要义》存在内容差别,不可混淆前后《要义》,亦不可视壬辰《集义》在庚子《要义》后。今流传通行本《论孟精义》似为壬辰前后之盗本。准确把握朱子四书学的形成,对朱子四书学的理解具有基础性意义。

  • 标签: 朱子 四书 四书学
  • 简介:帛书《二三子》篇,孔子所引《鼎》卦上九爻辞作“鼎王”,今本作“鼎玉铉”,“”为“璧”之形省,“王”即“玉璧”。从孔子之释,推知此爻辞本当作“鼎玉”,义为以玉饰之、插鼎耳两孔而举鼎的鼎杠。“”以与“鼎”形近而误为“鼎”,“鼎”通“璧”,即《二三子》之“”。“”以与“扃”音义皆同,而通作“扃”,又写为今文“铉”,即今本之“铉”。孔子释《屯》九五爻辞,解“小贞吉”之“小”为“小民”,解“大贞凶”之“大”为“大人”,颇为新颖。孔子此释,至三国魏时仍有流传。其中“年毂十壹”读为“年谷十一”,指十取其一之田赋。孔子释《艮》卦辞,言及“精白”,“精”谓刚健中正、纯粹良善的初始先天之元。“精白”的内涵,当谓政治人物修养其心,去除邪恶,使心地洁白,从而使刚健中正、纯粹良善的先天精元呈现出来。“能精能白,必为上客”,谓能呈现其精元,能洁白其心地,必为尊贵之大臣。“能白能精,必为古正”,谓能洁白其心地,能呈现其精元,必为显贵之高官。

  • 标签: 帛书《二三子》 鼎王 年毂十壹 精白
  • 简介:东汉中期以降,经学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渐呈式微之势。经学的式微,恰成为东汉学术变之开端,具体表现为学术简约化、道家法家思想复兴、理性精神复原、突破师法家法框架等方面。东汉学术发生如此变化,与当时私学兴盛及日益黑暗的政治环境下士人独立人格逐渐提高、士人日益重视内心自觉,以及他们在逐步挣脱经学桎梏后学术视野也随之日益拓展有密切关系。东汉学术之变,为哲学思想从“天道”宇宙论转向人文自然观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魏晋玄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东汉 经学 儒家 道家
  • 简介:在帛书《要》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释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则是用倚于人也",倚通奇,"用奇"之"奇"与"孙正"之"正"构成一对范畴。"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是由多人占的一种占法。"后世之士疑丘者",疑为责怪之义。

  • 标签: 帛书 《易传》 《要》
  • 简介:<正>游唤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书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的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的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方面来立论的.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 标签: 爱国主义传统 当代中国 当代爱国主义 师范大学出版社 祖国统一大业 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