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正>云南“2·23”特大杀人案轰动了全国,该案犯马加爵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媒体公开的关于马加爵成长过程的背景材料,对马加爵心理演变过程进行初步分析,试图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是怎样变成杀人恶魔的?”(注:括号内的文字为作者的分析)家庭背景:马加爵出生在一个以务农为生、老老实实做人的传统农民家庭,他家紧挨县城(出生地的位置并不偏僻)。父亲平时言语不多,总给人一种愁眉苦脸的感觉;母亲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她能说会道,家里的大小事务也基本由她来掌管(从小,

  • 标签: 马加爵 背景材料 一个问题 农民家庭 社会关注 孩提时代
  • 简介:兴趣是人类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著名物理学家扬振宇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通过我二十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而且会学得快、学得活、学得牢,

  • 标签: 学生学习 数学学习 激发 心理倾向 学习活动 思维发展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二学生学业求助的动机特点和文化特色及其关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求助态度和求助行为同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有关;(2)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是以学业求助态度为中介的;(3)学业求助既受动机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初二学生 学业求助 动机因素 文化因素
  • 简介:<正>在学校,经常看到班主任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地规劝学生。他们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所付出的精力和难能可贵的耐心,远远超过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付出的时间,令人为之敬佩和担忧。敬佩的是班主任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挑起教育学生的重担;担忧的是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时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教育方式,导致播下的是爱的种子,收获的可能是恨的果实。因而家长面对蛮横要挟的逆子求助无门,呼苍天愁断肠;老师亦勤教导见效难,叹无良方。这种状况不仅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也给优秀生造成直接干扰。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关注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

  • 标签: 厌学心理 子女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方式 教学工作 心理健康
  • 简介:参加正常期末学业考试的167名大学生对自己在考前、考中、考后的9种学业情绪进行了自评。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同阶段里学业情绪的变化。结果发现:大学生考试中的主要学业情绪有7种:愉快、自豪、希望、焦虑、羞愧、失望和厌烦,可分别以效价(X轴)和唤醒度(Y轴)来划分。各种情绪在考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为:愉快、自豪、希望在考后高于考前,而考中相对考前略有下降;焦虑和厌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羞愧和失望随考试的进行而升高,失望在考后达到最高。此外,考试成绩低分组学生的各种消极情绪均明显多于其他学生;希望和考前焦虑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成绩优秀,考试时的愉快情绪多,厌烦情绪少。

  • 标签: 大学生 考试情境 学业情绪 学业成就
  • 简介:本文采用修订的欺负行为问卷对333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欺负行为的发生频率上随年级增高而减少,并存在起伏现象,男女间和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异显著;在欺负的类型上,随年级增高,男生由直接的身体欺负为主转化为直接的言语欺负为主;女生由直接的言语欺负为主转化为间接的言语欺负为主。欺负的方式男孩多是被一个男孩或多个男孩所欺负;女孩则是被一个男孩或多个男孩,或一个女孩或多个男女孩所欺负。并且表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老师、家长和同学所忽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中小学生 欺负行为 调查研究 身体欺负 言语欺负 性别差异
  • 简介: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测量工具为Rosenberg的“自尊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一至三学生,共788人。结果显示,约8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显示高自尊,另外约20%的大学生显示低自尊。

  • 标签: 大学生 自尊 描述统计
  • 简介:自编了《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四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表明疏离感本身包含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社会孤立感、自我分离感四个维度;孤独感、无助感、空虚无聊感、消极感、无幸福感、无为感、自卑感、盲从感、欲求不满足感、对立感十个层次;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疏离感人数约占百分之十左右,三和四被试在疏离感的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疏离感 量表 无意义感 无能为力感
  • 简介:运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对44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试,考察中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一般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中学生在应用学习策略方面有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在调控策略的运用上女生显著多于男生,而在认知策略的运用上男生多于女生。深层加工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存在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3)初二和高二学习优、差生之间在学习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深层加工、检索应用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在各年级的优、差生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学习策略 策略量表
  • 简介:本研究是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调查,包括对全国17所大学8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25名北京地区大学生的访谈。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有较强的通过人际沟通处理心理问题的需要;表现出较强的个人独立意识和主动进取的价值取向;求助和帮助方式有明显的认知取向;对于“非指导性”帮助的态度,在认知和情感维度上不一;对心理服务的态度在理念上肯定,但具体到个人时有所保留。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帮助 求助方式 人格特征 价值取向 人际交往
  • 简介:采用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基本结构并编制了问卷初始条目。先以259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自编初始问卷进行预测,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道德情感包括3个因素: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再对622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问卷α系数为0.77,重测信度0.72。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大学生 道德情感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 简介:本研究采用Spence&Helereich的个人特征问卷(PAQ)对山东大学的11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工具性一自我坚持特质,但男女大学生在情感一人际关系特质上表现出趋同的趋势;(2)男女大学生在对各自性格的理想模式上表现了更强的趋同的趋势;(3)男女大学生所共同期待的性格模式是:男女性都同时具有更强的工具性.自我坚持特质和情感.人际关系特质,即Bem所说的男女双性化,而且女性男性化的愿望更加强烈。

  • 标签: 差异研究 学生性格 男女 当代 女大学生 人际关系
  • 简介:造成当代大学生危机感的因素越来越多,因而如何帮助处于危机境迁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就越来越迫切。本文将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危机干预模式开展一些新的探索。

  • 标签: 大学生 危机干预模式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 简介:如果你认为十之后的自己与现在改变不大,那么请再想一想。一项新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发生的改变,但只有很少人会预料到自己未来会产生改变。人们对于自己过去十里的品味、价值观甚至个性的改变十分清楚,但许多人仍然坚持,现在的自己在十之后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 标签: 个性 过去时间 价值观 意识
  • 简介:最近十,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中国化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测量工具的研制,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限制性饮食者的认知加工偏好、饮食失调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限制性饮食者及饮食失调亚群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脑机制。

  • 标签: 身体自我 饮食行为 负面身体自我图式 限制性饮食 风险因素 信息加工
  • 简介:中年女人离婚几年后又重新和前夫“搭伙”生活在一起而不复婚,是现在离婚女人中较普遍的现象。有人为了孩子成长选择“搭伙”,有人为了填充空虚寂寞,有人是为了有个表面完整的家,给父母或周围人一个交代,还有的女人是防备自己老无所依……走近“搭伙”的离婚女人,你能感受到有个伴儿对她们当下生活的慰藉,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她们对爱情的心灰意懒与迷茫。在“搭伙”的事实婚姻中女人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 标签: 离婚后 当下生活 孩子成长 事实婚姻 女人 感受
  • 简介:学生的迷信及信仰宗教现象及其人格基础备受关注。将迷信和信教的两个群体进行区分,并比较其人格特征发现,迷信大学生在神经质、内控性、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等维度及总分上都显著高于信徒,回归分析发现,迷信和信教大学生在人格基础和作用机制上也存在差异。揭示了教育中的不同对策需求。

  • 标签: 迷信 宗教 人格 大学生
  • 简介:<正>思维品质,也即思维的智力品质,它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一切机会去促使、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突破口,就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与思维的独创性(简称“四性”)。下面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四性”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 标签: 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 敏捷性 学生思维 独创性 培养学生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后”城市中学生亲子冲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亲子冲突原因从稳定一不稳定与可控一不可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对亲子双方在冲突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90后”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冲突普遍,冲突频率较高,冲突强度较低;(2)中学生在与父母的冲突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父母在亲子冲突中具有语言上和行为上的暴力倾向;(3)中学生与父母冲突的原因以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为主,沟通方式以及沟通中的情绪性和情境性因素是中学生亲子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4)亲子冲突对中学生的影响总体较小,但对少数中学生情绪、情感及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视。

  • 标签: “90后” 亲子关系亲子冲突两维分析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求知欲的构成因素及其培养因子;制定了测评小学生求知欲的问卷;运用现场教育实验,对小学生求知欲进行了培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求知欲的水平,它们是促进小学生求知欲发展的重要途径.2.求知需要、学习态度、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构成小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小学生 求知欲培养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