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上博《彭祖》篇原有的简序进行了重新排列,新的简序是1→4→3→2→5→6→7→8。1号简是彭祖谈“天之道”,3号简是翥老对谈“天之道”的回应,3号简应排在1号简之后。2、5、6号简是彭祖谈“人之道”,似是对3号简蔷老提问“敢问为人”的具体解答,3号简似应排在2、5、6号简之前。4号简中彭祖称者老为“夫子”、“君”,而3、2、5、6号简中都称为“汝”,4号简排在3号简前似更合适。

  • 标签: 上博 彭祖 简序
  • 简介:<正>1986年,广汉星堆遗址出土了海贝数千枚。这样多的海贝是何性质,来源于何处,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星堆海贝出土情况1986年7月18日,当地机砖厂在星堆旁取土烧砖,偶然于一号坑的西北角,发现了一大批玉器,经省考古队赶至现场发掘,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后来进入室内整理修复时,在11号青铜人头内,还发现一件金箔模压而成的金虎,长11.7厘米,不少海贝,也就同

  • 标签: 海贝 三星堆遗址 代蜀 贝币 青铜 蜀国
  • 简介:积淀厚重、传承悠久的优秀文化,是晋国赖以称霸的精神之源.晋国文化以其敢担当、重民本、尚大义、求变革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且因变迁而出新,随发展而演进,长期屹立于中华文化的高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干,至今仍然为山西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

  • 标签: 英雄神话 担当天下 唐魏之风 民本思想 百家争鸣
  • 简介:1993年秋,笔者从五河县小圩区南欧村一农家购得北宋钱15.75公斤,从中发现宣和通宝小平白铜钱篆、隶两体各一枚,宣和元宝小平红铜质钱一枚。兹介绍于次。

  • 标签: 小平钱 1993年 北宋钱 五河县 铜钱 铜质
  • 简介:忻州缴获的件铜鼎李有成(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1994年12月13日,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配合地区公安处侦破了一起文物走私案,缴获青铜鼎件,分别编号为一号、二号、号,现简报如下:一号鼎,无盖,口微敛,宽平沿,腹较浅,宽腹斜立耳。蹄足,足较矮,足截...

  • 标签: 忻州地区 文化内涵 青铜器 文物 使用寿命 铜鼎
  • 简介:大自然有许多未知未解之谜。很多奇妙事实的不理解,导致了人们对客观天象与地理的神秘感。对自然界动物、植物、以及异族人的难于理解,呼异族人为夷、蛮、戎、狄、鬼方、天方,视之若鬼怪妖魔,因之而产生出原始宗教,谐如巫术之类。原始巫术的交感与致感,实际上是人们对现实改造的期望与自慰。巫术是人们认识、理解、期望和人间特有的感情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中国 四川 文物考古 宗教色彩
  • 简介:1993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兰(州)新(疆)铁路复线建设工程,对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复线建设涉及的许湾墓群南缘进行了勘探,并抢救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许湾墓群分布在戈壁滩上,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我们这次所清理的墓葬在墓群的东南部,

  • 标签: 东汉墓 发掘 墓葬 墓群 文物考古 简报
  • 简介:四川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有一组陶轮马车,是四川地区的一组东汉和国时期的文物遗存。在以前所发掘出土的东汉和国时期马车中均为二轮车,这组陶轮马车属首次发现的,它是研究东汉和国时期交通历史和运输工具的实物资料,所以更为珍贵。它不仅将记载轮马车的历史提前,而且是中国人对马车进行科学探索的历史佐证;更让人感兴趣的事,有可能揭开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千古之谜。

  • 标签: 陶三轮马车 馆藏 三国时期 文物遗存 四川地区 实物资料
  • 简介:包山楚简中所涉及的人名很多。本文从古文字的字形、音韵出发,对其中的一姓二名个字形提出新的意见:将“”字改释为“”,“”之异体,疑与鲁之“”邑有关;将“耀”字改释为“”,“”、“害”均可能作为声符,但以从“害”得声的可能性更大;将“”改释为“”,从“身”、“”声,“肱”之异体。

  • 标签: 包山楚简 人名 考释
  • 简介:(一)笔者最近得一红钱,面文乾隆通宝,背满汉文叶尔羌,俗称厚版叶尔羌红钱。此钱原为钱友陈根发先生收藏,是本人以一枚特重型“战国半两”交换若干古钱之一。钱径25.8mm,穿6mm,厚2.2mm,重7.06g。此钱锈结斑驳,红铜材质,当属出土古钱无疑。

  • 标签: 红铜 古钱 出土 汉文 战国 乾隆
  • 简介:<正>国文化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少地方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纷纷新建或扩建国文化景区,以推动经济,发展旅游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笔者因工作关系,参考了部分国文化新建项目的论证,并留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现将手边的资料整理出来,作为一种信息提供给广大文博工作者,愿同仁们能从中得到启迪。

  • 标签: 三国文化 蜀汉 景观 《三国演义》 公园 蒲圻
  • 简介:莫高窟407窟中的藻井。被人称之为“莲花兔藻井”。藻井为四方叠涩交接而成.中心有八瓣莲花图案,莲花中心是只追逐奔跑的兔子。只兔子共用只耳朵。但整体画面却使人产生出一兔双耳的艺术效果,造型极为优美。莲花四周画八身飞天,姿态各异。藻井整体纹样丰富、生动、活泼。(见照)

  • 标签: 莫高窟 藻井 莲花 兔子 艺术效果
  • 简介:周原遗址新见凤雏号西周夯土建筑基址的宏大体量,及立石、铺石等特殊设置,明显具有宗教祀典场所的特征。发掘者推断为社祀遗迹应较可信,但比较发现与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夯土之社,形制特征等有明显不同。后者为西周时期齐国卿大夫采邑之社,与文献记载周人封土为社吻合,前者显然属立石为社的典型,以文献推求可知与殷商文化的关系密切,参照以往周原等地考古发现情况,可知西周早期有以微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和手工业作坊工匠等大量的殷商移民迁居周原,故其应该是周王朝为了安抚人心、发展经济的需要,允许商遗民所建之社及社宫。但环围于建筑之内似有贬抑的含义,当属于文献记载的亡国之社,名称应为学者已论证的"亳社"。

  • 标签: 西周建筑及立石 商遗民 社祀遗迹
  • 简介:本文对中山王詈墓出土的斧钺铭文“怨”予以考释,推翻了“丸”不见于出土先秦古文字的说法,也为器主的确认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圆壶铭文“烫上”、“氏”、“隹”等字词作了改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意。

  • 标签: 中山王器 铭文 易常 谪民 有不辜
  • 简介:<正>北宋东京城共分外城、内城、皇城重城墙。在北宋王朝定都开封的一百六十八年间,为了抵御辽、西夏等游牧部族的入侵,防范农民起义,北朱政权对二三座城池的营建十分重视,使其成为一座壁垒森严、望之耸然的军事馒垒。然而,历次灾燹使这座昔日气势磅礴的繁华都城残破凋零,滔滔黄河水更使其淹没于地下数米之深。多年艰辛的考古勘探发掘,使座城址的面貌得以初步揭开。笔者做为宋城考古的一员,仅就初步取得的考古材料,结合有关文献,对北宋东京城的营建和发展试作分析如下。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北宋东京城

  • 标签: 北宋东京 北宋王朝 北宋时期 农民起义 游牧部族 宋会要辑稿
  • 简介:秀山发现国古迹孔明洞刘发生,刘济平以“戌夷野祭”为特征的国古迹一孔明洞,近日在四川东南边睡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被人发现。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234年),一生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尤其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优抚和番”政...

  • 标签: 孔明 诸葛亮 秀山 计划生育 三国时期 八阵图
  • 简介:最近我在自家新风楼的藏书中,先后发现了陈立老人撰写的诗六首、文二篇,他们是璞元手录的、程学恂书丹的、为程学恂所作的.经与①(以下简称)比对,发现未能收及,细读数过,窃以为有臻璧之值,特将这些诗文录之于次,以飨同仁之好.

  • 标签: 诗文集 陈三立 逸诗 细读 发现 墓志铭
  • 简介:正定现藏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方仅见拓片,应为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 标签: 正定 明代 “容膝”刻石 范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