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采用抗病毒药物和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76例HZ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就诊单双号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均为38例;常规组单一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加用神经妥乐平,连续治疗7d,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疱疹消退时间及开始结痂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HN发生率、疱疹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用药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HZ患者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效果更确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神经妥乐平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问题。方法选取100例检测乙肝呈阳性的孕妇分成4组,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只用乙肝疫苗及空白组进行对照,每名孕妇都做HBV-DNA和HBsAg的检测,以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进行静脉血中的乙肝系列的检测,来了解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在全程只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和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的新生儿在宫内感染的几率为(3%VS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只用乙肝疫苗组的感染率与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1.7%VS14.2%),乙肝疫苗组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但可以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的携带率,而且可以节约成本。

  • 标签: 乙肝 乙肝免疫球蛋白 宫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使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儿表示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有6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5.7%;常规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有58例,诊断的准确率为82.9%。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血脂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情况,验证血脂水平检验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行分析。统计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应答情况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结果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获得持续性病毒应答的有74例(74%),未获得持续性病毒应答的有26例(26%)。不同治疗阶段血脂水平变化,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不同治疗阶段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又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血脂水平 抗病毒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检验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为实验组,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人员均进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观察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人员,而实验组淋巴细胞、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人员,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均可以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病症检查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病症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红篮球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的癫痫发作次数(1.12±0.53)次、惊厥时间(12.88±3.23)h、意识障碍时间(5.33±1.74)h,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癫痫症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重症 病毒性 脑炎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微量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阿阿昔洛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昔洛韦 地塞米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与肝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均<0.05);患者ALT、AST、A/G、FBG、HbA1c均优于护理干预前(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肝功能与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优质护理 病毒性肝炎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安市目前启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简称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2010年1月—2016年6月接受HAART的3147例HIV/AIDS病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病情状态及治疗相关情况。结果截至2016年6月,西安市共3147例HIV/AIDS病人接受HAART,死亡105例,病死率为3.33%,其中男性占89.5%(94/105),病人接受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9.1±12.5)岁,已婚或同居占52.4%(55/105),经同性性传播感染占46.7%(49/105),从确证HIV抗体阳性到接受HAART的时间平均为(8.1±19.2)月,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平均为(110.1±118.7)个/μL;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46.7%(49/105)的死亡病例在治疗开始时为临床Ⅳ期;70.4%(74/105)的病例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出现AIDS相关疾病/症状;6.67%(7/105)的病例治疗前一个月患有肺结核,且全部进行了抗结核治疗。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临床分期、首次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从确证HIV抗体阳性到接受HAART时间、开始治疗前三个月是否现出现AIDS相关疾病/症状的AIDS患者,其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病人应定期随访和CD4细胞计数检测,早确证、早接受HAART治疗。

  • 标签: HIV/AIDS病人 抗病毒治疗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进行心理干预对其疗效、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心理抑郁程度、独立性、社会关系对比P均>0.05;研究组随访1年后CD4+提高幅度以及SCL-90量表、SD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干预 抗病毒效果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院内感染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院内感染的轮状病毒肠炎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5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6.0%显著低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9.3%,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后效果显著,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可在临床护理中使用。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 个性化护理模式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四项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眼科医院在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收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TT、FIB、APTT、P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T、FIB、APTT、P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同时,重症肝炎患者的TT、APTT、PT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FIB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结论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过程中,采用凝血四项检测可明显发现患者的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对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和诊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凝血四项 病毒性肝炎 TT FIB APTT P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路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护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相关表格,根据计划表格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93.12±4.33)分与(80.02±3.12)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43±4.22)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22±4.10)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依从性评分为(83.12±3.21)分,对照组患儿护理依从性评分为(69.02±3.10)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提高满意度,拉近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临床路径 轮状病毒肠炎 护理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艾滋病患者中联合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中心选取10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并展开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最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分别对治疗0/2/4/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独立程度评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生存质量在各个时间点上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7到24个月时,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达到最高值,各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应用到艾滋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而持续治疗7到24小时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临床路径对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卫生经济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的12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诊疗管理,试验组按临床路径指示对患者进行诊疗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C/E)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C/E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住院患者 临床路径 卫生经济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母婴结局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0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与100例健康孕妇(2017年1月—2018年6月),分别设置为HBV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根据妊娠结局将HBV组孕妇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妊娠结局不良组,分析影响HB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HBV组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ALT、AST、TBIL、白蛋白是影响HB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HBV感染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而HB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受到肝功能、白蛋白等危险因素的影响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产科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16年7月-2016年9月的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进行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EBV-DNA拷贝数转阴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6.4%;观察组的EBV-DNA拷贝数转阴率是94.1%,对照组的EBV-DNA拷贝数转阴率是64.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EB病毒感染 更昔洛韦 干扰素
  • 简介: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的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替比夫定600mg,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结果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下降3logcopies者占84.63%、血清转换率28.90%、ALT复常率91.4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肝降酶治疗,(P<0.O1);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方面,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HA、PCⅢ、LN、IV-C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常规护肝降酶,(P<0.01);结论替比夫定不仅具有抑制HBV病毒复制的功效,也有改善血清肝纤维化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抗病毒 肝纤维化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7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展开优质护理管理)各60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依从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组;对照组(53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期间应用西医疗法;观察组(53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期间除采用西医疗法施治之外,配合对患者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疗法;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肝功能改善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8.11%)同对照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5.47%)比较,疗效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改善同对照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开展治疗工作期间,选择西医疗法加以施治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疗法,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功能改善疗效确切。

  • 标签: 茵陈蒿汤加减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