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心内科近年来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40例/组。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心内科的护理安全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 心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系统护理提高微创激光眼袋整形术后效果。方法以2016年10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微创激光眼袋整形术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9例。A组给予针对性系统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B组为28.21%,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B组为82.05%,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该项整形术患者行针对性系统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情况,且护理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系统护理 微创 激光眼袋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780例次血标本,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确定影响血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与去年同期血标本缺陷率对比。结果血标本缺陷率从去年的2.94%下降到0.6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风险指数769降到14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可有效降低缺陷血标本发生率,提高血标本质量,确保血标本检验结果,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血标本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提高检验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及接受护理的86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未开展该护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及接受护理的8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级管理,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任务落实到人,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水平、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尽其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可在医院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实施应用。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儿的防控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MDRO感染患儿的管理中,调查我院2018年第1季度MDRO感染患儿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解析,并制订相应对策。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感染患儿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MDRO感染患儿的隔离医嘱落实率由71.88%上升到90.00%,隔离标识落实率由68.75%上升至89.17%,床边配备专有设备的落实率由65.63%上升至85.00%。品管圈实施前未采取防控措施的最主要原因为医生未及时开具隔离医嘱(36.36%),实施后为担心病人或家属不理解标识意义(33.3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MDRO感染患儿防控措施的落实率,降低MDRO在医院内传播的风险。

  • 标签: 品管圈 多重耐药菌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沟通护士应用于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门急诊收治的输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沟通护士的方式完成护理工作。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沟通护士在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沟通护士 门诊输液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社会支持护理提高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自尊水平、生活质量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社会支持护理;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自尊水平评分、GQOLI-74评分均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施以社会支持护理的效果更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并对其生活质量有着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护理 子宫全切除术 自尊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医护联合查房应用于提高医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随机抽签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医护分离查房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医护联合查房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与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以及医师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护联合查房应用于医院的日常查房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以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医护联合查房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使用随机抽样法选择病例数80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2017.04-2018.04)。将这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负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协同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生活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现状表明,预防医学教学在学时、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若要全面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亟待强化预防医学教育的主体地位,调整和充实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与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逐步建立与形成全新的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 标签: 预防医学 教学质量 对策
  • 简介:摘要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基础,同时,绩效管理又作为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绩效管理,是医疗行业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绩效管理不仅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提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医院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问题与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医院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竞争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方法成立手卫生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要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进行改善。结果通过QCC活动,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明显提高,不仅保护了医务人员、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大大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执行率 效果分析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危孕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其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将86例高危孕产妇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理状体与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干预后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高危孕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缓解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还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高危孕产妇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情况展开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展开综合优质护理干预。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术后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展开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可充分促进其活质量的提高,加快术后身体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放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调查,并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对比调查前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包括护士态度、护理活动、护理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护理环境。结果手术患者的从业状况(在职、无业、学生、退休)、学历(高中以下、大专、本科以上)、入室时惧怕麻醉(是、否)、入室时惧怕手术(是、否)、离室时感到疼痛(是、否)、离室时记忆(清楚、模糊)均作为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的主要因素;调查后,护士态度、护理活动、护理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护理环境的满意度评分均较调查前明显提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 满意度调查 手术室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07月-2017年12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改进后院内卒中绿色通道应急流程。以2015年01月-2016年06月改善流程前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的DNT时间。结果对照组DNT时间中位数(87.26±10.47)min,而实验组DNT时间(55.19±6.20)min,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院内卒中中心多学科配合实施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可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就医流程,减少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rt-PA 静脉溶栓 门-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7年2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采血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采血部位差异、抗凝血迹、放置时间等,本组在室温及冰箱保存两种环境下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师应当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有关因素全面掌握,在患者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于提高血液病病人留置PICC管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全程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置管依从性评分、留置时间、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置管依从性评分、留置时间、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对于提高血液病病人留置PICC管依从性效果显著,患者的认知度提升,留置时间延长,安全性和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 血液病病人 留置PICC管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行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患儿2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106例,对两组患儿输液哭闹率及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输液方法,与手部静脉输液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可实现穿刺成功率的增加,且还可达到患儿输液时哭闹率降低的目的,在临床应用当中具有很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 护理质量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