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畸胎瘤(IPT)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1例IP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女性患者10年前曾因咯血于外院诊断为肺结核并接受抗结核治疗,3年前及该次入院前咯血均复发,均于外院再次接受抗结核治疗。入院后经支气管镜检查疑似畸胎瘤,外科胸腔镜下切除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成熟畸胎瘤。给予充分引流及有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IPT临床少见,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与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仅依靠影像学诊断容易误诊,应尽早做病理学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

  • 标签: 畸胎瘤,肺内 肺结核 误诊 支气管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匹多莫德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别选取相应标准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匹多莫德组患者口服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次数、按期完成化疗例数及不良反应等。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与应用匹多莫德的相关性。结果匹多莫德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11/60)比40.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45,P<0.01)。匹多莫德组按期完成化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33/60)比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62,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感染风险(OR = 0.210,95% CI 0.072~0.606,P = 0.004),并有助于化疗周期完成(OR = 2.323,95% CI 1.080~5.003,P = 0.031)。匹多莫德组未监测到与应用匹多莫德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患者化疗。结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率,有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

  • 标签: 肺肿瘤 药物疗法 感染 匹多莫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匹多莫德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别选取相应标准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匹多莫德组患者口服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次数、按期完成化疗例数及不良反应等。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与应用匹多莫德的相关性。结果匹多莫德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11/60)比40.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45,P<0.01)。匹多莫德组按期完成化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33/60)比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62,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感染风险(OR = 0.210,95% CI 0.072~0.606,P = 0.004),并有助于化疗周期完成(OR = 2.323,95% CI 1.080~5.003,P = 0.031)。匹多莫德组未监测到与应用匹多莫德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患者化疗。结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感染率,有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

  • 标签: 肺肿瘤 药物疗法 感染 匹多莫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检人员小结节 CT特征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进行健康体检发现存在小结节的患者 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 CT检查,辨别患者结节的性质和形态。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 45例患者中有 21例患者为良性结节,有 24例患者为恶性结节。经过 CT检查发现,良性结节的分叶征和空气支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而钙化征和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CT检查结果对于鉴别小结节的性质有重要作用,明确结节的性质可以为后续开展治疗提供帮助,且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体检 肺内小结核 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 CT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结核结节与肿瘤结节应用X线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结核结节30例与肿瘤结节20例共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胸部正位、侧位X线及CT平扫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节大小约为0.7cm至3.1cm,平均(1.9±1.2)cm。结核结节病灶区域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上叶尖段,右肺下叶背段及左上叶尖。肿瘤结节分布在右肺下叶,右肺上叶前段,左下叶及左上叶,病灶发生部位具有显著差异(p<0.05)。病灶影像学形态方面,结核结节与肿瘤结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X线是肿瘤结节与结节结核的首要筛选方式,可直接显示病灶大小与病变部位;联合CT检查可清晰显示结节病变形态,显著提高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疾病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结核结节 肺内肿瘤结节 X线与CT 鉴别诊断的意义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结节20例,术前以2.5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3min后薄层扫描。动态观察其强化形态、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恶性结节明显强化,强化值较高,1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强化迥异,无明显峰值出现。结论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肺内小结节 螺旋CT 恶性结节动态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以及肺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孤立性结节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结果。结果接受肺叶切除术者共计70例,在此其中,假瘤2例、腺癌24例、结核4例、鳞癌40例。接受切除术者共计14例,其中假瘤2例,结核10例,纤维增生2例。经64层CT诊断证实,其能区分、确定结节。最小直径为2mm,倘若结节直径在4mm以上,重建时就会受一定干扰。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孤立性结节病变,有着一定参考价值。此项技术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带来发展动力。经过后续处理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可实现对小结节定性分析,帮助临床正确区分结节性质,此项技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内孤立性结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的探讨了在手术室,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方法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因各种疾病需要手术患者共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并对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31例患者。比较两组在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并对其感染率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高综合护理的干预,有利于降低感染率,同时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值得在医院的手术科室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肺内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的62例孤立性结节,平扫后,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30s、1min、2min、3min、4min、5m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形态、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结论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结节 螺旋CT 动态增强
  • 简介:摘要患者女,37岁。体检发现肺部病变,CT示右下多发实性结节状、团状影,行胸腔镜下右下楔形切除术。镜下示肿瘤组织由上皮及间叶成分构成,上皮成分主要为类似涎腺的浆黏液性腺泡以及衬覆呼吸上皮的腺体,间叶成分为一致的纤维性间质,无脂肪、平滑肌及软骨成分,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浆黏液性腺泡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弱表达,未表达Napsin A,而衬覆呼吸上皮的腺体TTF1及Napsin A呈强表达;腺泡周围表达肌上皮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Calponin及p63。间质成分表达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病理诊断:浆黏液性错构瘤。发生于的浆黏液性错构瘤非常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需与其他良、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节临床患者68例,对其采取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展开检查,对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弥漫结节性病变者40例,孤立结节性病变28例;各类肿瘤均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论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在结节性病变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你肺内结节 影像学 X 线 CT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聚丙烯酰胺装置采用的是电机驱动机构和板弹簧提供激振力的震动式流化床干燥器,其优点是固体颗粒混合较好,气固两相的传热传质表面积大,但也有不足。在干燥器运行中,经常发生结块现象,严重影响聚丙烯酰胺产品产量、质量、能耗、物耗和装置平稳率,通过对干燥器结块的原因分析,找出控制措施,提高了装置的操作平稳率。

  • 标签: 干燥器 结块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卷烟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卷烟市场竞争的加剧,提升制丝生产线成品烟丝质量成为卷烟企业关注的焦点。在制丝生产线中,松散回潮工序作为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卷烟的感官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某烟厂松散回潮工序工艺和过程管控进行系统研究,寻找最佳参数组合,以实现松散回潮水分的稳定控制。

  • 标签: 烟叶结块 切片控制 加水控制模型 热风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营养对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选取88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肠营养,44例)和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44例),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肺部第二重感染率、感染病死率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25.0%、9.1%、4.5%、3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营养能显著降低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早期肠外营养 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 肺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残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拟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先断动脉组和先断静脉组,每组34例。先断动脉组5例、先断静脉组4例因术中修改手术方案或标本取出时破碎无法进行后续研究排除,最终先断动脉组29例、先断静脉组30例完成研究。先断静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静脉后断动脉,先断动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动脉后断静脉。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测量、计算两组含血总质量、无血净质量、残血量、加权后残血比。结果全部5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均无需输血。先断动脉组与先断静脉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8/29)比33.3%(10/30),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血量、含血总质量、无血净质量、加权后残血比、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过程中血管切断顺序对残血量无影响,手术操作中可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动静脉切断顺序。

  • 标签: 肺切除术 胸腔镜 肺静脉 肺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中链甘油三酯(MCT)的肠营养对重症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血气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强化MCT肠营养将63例重症COPD患者分为肠营养组(33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血气分析以及功能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14天PH值和PaO2明显高于第1天,PaCO2明显低于第一天(P<0.05)。肠营养组治疗第14天PH值和PaO2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14天FEV1、FEV1%和FEV1/FVC明显高于第1天(P<0.05)。肠营养组治疗第14天FEV1、FEV1%和FEV1/FVC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MCT的肠营养能明显改善重症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血气和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链甘油三酯 肠内营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磨玻璃样结节薄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及诊断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的病灶根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实性部分的位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9例SNGGO中,完全型磨玻璃样结节13例,恶变率10.3%,混合磨玻璃样结节16例,恶变率41.4%。结论磨玻璃结节要分成完全型磨玻璃样结节还是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分析结节是否含有实性成分、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等,病灶大、含有实性成分、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的恶变率较高。

  • 标签: 肺磨玻璃样结节 薄层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