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耳鸣患者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在改善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SAS评分方面,观察组为(40.16±5.72)分,对照组为(52.36±6.88)分,SDS评分方面,观察组为(41.65±7.82)分,对照组为(56.01±9.26)分,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鸣患者应用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耳鸣 认知护理干预 SAS SDS
  • 简介:目的: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 标签: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MVA)的相关,评估超声造影无创评价PTC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69例,按病灶大小将患者分为〈1cm组、1~2cm组、〉2.0cm组,按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未转移组。采用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各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术后结节及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及MVA,并与定量参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1)PTC结节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MVD及MVA均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14.95±4.96vs22.67±6.11,970.01±263.20vs1798.35±563.67,118.91±31.32vs206.27±39.58,8.58±2.68vs18.47±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0、-11.061、-14.377、-20.532,P均〈0.05);(2)随着PTC结节增大,各组Peak及AUC、MVD及MVA依次增加,且不同大小3组结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cm组与1~2cm组比较:t=0.000、0.000、0.000、0.000;〈1cm组与〉2.0cm组比较:t=0.027、0.044、0.033、0.000;1~2cm组与〉2.0cm比较:t=0.027、0.044、0.033、0.000,P均〈0.05);(3)淋巴结转移组Peak、AUC、MVD及MVA值高于未转移组(16.86±4.36vs13.80±3.55,1128.16±290.85vs874.39±192.27,114.12±30.69vs103.67±22.19,10.30±2.44vs7.5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4.366、6.336、4.742,P均〈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eak、AUC与MVD呈正相关(r=0.506、0.478,P均〈0.05),Peak、AUC与MVA呈正相关(r=0.648、0.653,P均〈0.05);灌注参数TP、MTT与MVD与MVA无明显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eak、AUC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VD与MVA,可无创评价在体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对PTC的临床诊断及其�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微血管
  • 简介:国内外对腹腔镜贲门周同血管离断术均有报道,但由于巨睥、丰富的侧枝循环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如何安全、精准、有效、微创地完成断流术仍然是具有极大挑战。腹腔镜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包括巨脾切除,离断高位食管支和异位高位食管支,分离食管下段6~8cm,离断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该术式对于脾长径≤20cm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是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有望成为标准术式。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结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随机筛选96例从2013年11月-2015年4月于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耳鸣患者,并将其按每组48例平均分为一般组与综合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对一般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综合组患者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辅以卡马西平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区别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灵验30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一般组患者灵验18例,好转16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前组患者明显大于后组患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耳鸣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添加卡马西平进行双重治疗,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临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卡马西平 盐酸氟桂利嗪 耳鸣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耳鸣患者应用卡马西平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我院 收治的 42 例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硬币法 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 21 例 。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95.2% 、 38.1% vs 71.4% 、 9.5% ), 比较 差异明显( P< 0.05) 。结论:耳鸣患者应用卡马西平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应谨慎用药。

  • 标签: 耳鸣 卡马西平 盐酸氟桂利嗪
  • 简介:目的:探讨因疾病需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颈内静脉留置治疗的6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总结出现导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70%,观察组为93.7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为6.25%,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同时做好导管护理干预工作,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且患者出现导管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颈内静脉留置 并发症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对血管神经头痛患者应用丹珍头痛胶囊进行治疗的具体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治疗血管神经头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神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应用尼莫地平和丹参片进行治疗,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珍头痛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治疗的具体效果。结果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1.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血管神经头痛患者应用丹珍头痛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的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可以很好的调节患者神经功能的紊乱,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丹珍头痛胶囊 血管神经性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剖宫产术中弥散血管内凝血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弥散血管内凝血患者1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抢救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经抢救护理后全部痊愈,存活率为100.0%。其中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经抢救和针对护理后,不良反应彻底消失。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弥散血管内凝血患者,通过准确诊断其病因,并给予针对的抢救和护理,能显著提高其存活率。

  • 标签: 剖宫产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抢救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可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将8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距明显(P<0.05),治疗前上述指标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中,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可行较高。

  • 标签: 缺血性血管疾病 丹红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ANCA相关血管炎肺部表现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2013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42例,患者均进行详细的抗体检测、实验室检查、肺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都采用激素为主的治疗,联合血透24例。结果可伴发热、乏力、体重下降,除肺间质损害外,还可见肺部感染、肾、关节、胃肠道、神经、皮肤、心脏损害,实验室检查发生率50%以上包括血红蛋白降低、血清白蛋白下降、血沉加快、血肌酐与血尿素氮水平上升、尿红细胞计数阳性、尿蛋白阳;肺部影像学占1/2以上表现条索斑片影;单纯肺损伤不伴肾损害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伴肾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肺部病变吸收。结论ANCA相关血管炎肺部表现呈多样化,其中条索斑片影作为常见,常合并肾损害,对于伴肾损伤的患者,病情更重,常合并贫血等表现。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肺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与西医对症治疗方法治疗脑血管痉挛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脑血管痉挛头痛患者9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案我们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4例,我们给予中医辩证施治,对照组41例,我们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现对比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脑血管痉挛头痛的疗效确切,该方案可以用于脑血管痉挛头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中医辩证施治 西医对症治疗 脑血管痉挛性头痛 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 简介:维持血液透析是对腹膜或者是血液透析进行利用来维持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式,经常被作为延续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当前,在终末期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中,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在维持患者生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血管通路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是前提条件,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可以显著影响患者。文章就维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途径展开在综述。

  • 标签: 血管通路 护理 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随着老年高血压发生率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得到大幅度增加。老年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时,需预防心力衰竭,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由于老年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降低,会减少血容量,抑制交感神经敏感性,合并糖尿病后会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以此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合并糖尿病 预防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与针灸用于耳鸣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耳鸣而来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耳鸣改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观察组耳鸣症状改善时间为(12.7±2.3)d,对照组耳鸣症状改善时间为(18.9±2.7)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耳鸣改善时间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耳鸣患者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与针灸联合治疗不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能明显缩短耳鸣症状改善时间,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 标签: 通窍活血汤 针灸治疗 耳鸣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的心血管相关及血压特点。方法收集我院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5例有合并高血压,作为观察组,另外45例仅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冠脉病变情况。同时把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日间与夜间的SBP及PP。结果(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狭隘情况相差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日间、夜间的SBP与PP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造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与患者年龄、冠脉病变评分有关,且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者的日间、夜间的SBP与PP也是监测与控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心血管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日益增多的数据显示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microvasculardysfunction,CMVD)与许多临床症状相关。本文将就目前用于识别存在于正常冠脉中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主要侵入技术方法作一综述,并阐述其在临床实践运用中的适应症。

  • 标签: 冠心病,微血管功能障碍,冠脉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症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医院接收的心血管内科神经症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 心血管内科神经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的心血管内科神经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各项诊断和治疗数据,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心血管内科神经症患者的诊治方法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心血管内科神经症的诊治较难,医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综合各种鉴别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同时,治疗过程还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干预和精神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神经症 诊断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一直是整形外科治疗的难题,其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见解,目前较多学者比较认可的机制是由内皮血管生长因子(内皮血管生长因子)经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机制诱导产生的。内皮血管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过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侵袭生长有关,异质肌成纡维细胞异常表达VEGF和VEGF/KDR复合物能通过旁分泌方式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裂来体现瘢痕疙瘩肿瘤侵袭生长特性,阻断其生物学作用可能对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瘢痕疙瘩 内皮血管生长因子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