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空肠在ICU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实验涉及样本共计70例,均选择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ICU患者,为患者讲解实验目的后引导其自行选择观察组(空肠肠内营养及优质护理n=34)、对照组(管肠内营养及常规护理n=36),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统计分析结果差异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干预10天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ICU住院时间数据均显优,组间分析对比P值均达到﹤0.05数值,可见确切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干预配合优质护理科明显提升ICU患者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参考借鉴。

  • 标签: 空肠管 ICU患者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和 研究 空肠营养支持配合胰岛素泵入对重症胰腺炎 患者血糖控制的护理效果 。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 48 例来院进行重症胰腺炎治疗的患者资料,患者来院治疗的年限在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法分成对照组( n=24 )和观察组( n=24 )。对照组使用 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使用 空肠营养支持配合胰岛素泵入 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别患者营养指标以及血糖不稳定出现概率。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均低于观察组患者, 对照组 患者血糖不稳出现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存在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期间,采取空肠营养支持配合胰岛素泵入的方式可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维持,提高患者免疫力,推动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管的留置时间及延期使用的安全性,并分析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设计调查表格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留置肠管的21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生堵管的留置时间阈值。结果216例患者留置时间7~120 d,堵管发生率为6.02%(13/216),误吸发生率为2.78%(6/216),意外拔管发生率为1.39%(3/216)。对13例堵管患者统计分析发现,堵管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泵注速度快慢有关(χ2=46.056,36.564,P<0.05)。此外,肠管使用时间长短,除影响患者发生堵管外,与患者误吸发生率也有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误吸发生率显著增加(χ2=13.190,P<0.05)。ROC曲线分析肠管留置时间与堵管发生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 CI:0.886~0.981,P<0.001),约登指数为0.829,最佳留置时间的截断值为52.5 d,其判断堵管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3%、90.6%。结论适当延长鼻肠管留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频繁更换肠管带来的不适,同时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但是,当留置时间超过阈值时其发生堵管概率显著增加,我们应该做好导管维护或及时进行更换。

  • 标签: 肠内营养 鼻肠管 留置时间 导管堵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管的留置时间及延期使用的安全性,并分析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设计调查表格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留置肠管的21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生堵管的留置时间阈值。结果216例患者留置时间7~120 d,堵管发生率为6.02%(13/216),误吸发生率为2.78%(6/216),意外拔管发生率为1.39%(3/216)。对13例堵管患者统计分析发现,堵管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泵注速度快慢有关(χ2=46.056,36.564,P<0.05)。此外,肠管使用时间长短,除影响患者发生堵管外,与患者误吸发生率也有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误吸发生率显著增加(χ2=13.190,P<0.05)。ROC曲线分析肠管留置时间与堵管发生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 CI:0.886~0.981,P<0.001),约登指数为0.829,最佳留置时间的截断值为52.5 d,其判断堵管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3%、90.6%。结论适当延长鼻肠管留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频繁更换肠管带来的不适,同时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但是,当留置时间超过阈值时其发生堵管概率显著增加,我们应该做好导管维护或及时进行更换。

  • 标签: 肠内营养 鼻肠管 留置时间 导管堵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新型经口底钉座置入装置(OrVil^TM,Covidien)在腹腔镜切除食管-空肠或残管状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贲门、体癌患者及1例贲门部间质瘤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切除加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及近端次全切除加食管-残吻合术,用新型OrVil^TM装置经口将底钉座置入食管下端,进行食管-空肠或食管-残吻合.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83.3±25.8)min,术中出血(128.3±90.2)ml;术后(4.0±1.1)d恢复胃肠功能当天,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和瘘后开始进食,术后(9.0±2.6)d出院.术后28d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OrVil^TM新型装置在食管内放置底钉座,行食管-空肠(残)管状吻合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佳.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手术 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吻合术 食管残胃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食管癌术后肠管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病区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食管癌术后肠管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回顾法统计分析以往胸外科食管癌术后肠管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针对其原因制定改善措施,设定改善目标。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胸外科食管癌患者肠管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7.81%降低至1.56%,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2.33%提高到98.84%,出院患者满意度由94.56%提高至98.82%。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肠管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品管圈 食管癌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经空肠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择6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早期经空肠行肠内营养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肠内营养启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实施早期经空肠行肠内营养(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增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经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经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患者均需要接受经空肠肠内营养支持,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总结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并发症发生率(腹胀、腹泻、鼻饲管移位)。结果:实验组在生命体征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低,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ICU 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急性胰腺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空肠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急诊ICU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经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经空肠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空肠肠内营养联合风险预警护理对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来我院接收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展开分析,利用《医学统计学(第四版)》估算公式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即单独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和联合使用风险预警护理(研究组)。比较两组营养支持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空肠肠内营养有助于重症脑卒患者营养状况,联合风险预警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倡推广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鼻空肠管 风险预警护理 重症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肠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我科对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空肠行肠内营养,并且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共发生堵管2例,意外脱出2例,无意外发生的26例。

  • 标签: 空肠管 急性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饲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空肠饲营养。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体重、氮平衡、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85%)低于对照组(17.3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饲营养安全有效,可迅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早期 空肠管饲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总结管液囊空肠营养管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40例胃癌患者,术前留置管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8小时即开始经液囊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制定并实施相匹配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包括加强营养液输入速度、温度、防污染的控制,做好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基础护理,不适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结果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无营养液及输送系统所致感染发生。期间,出现腹痛、腹胀的患者5例,腹泻2例,其中1例腹胀患者未能缓解,予暂停输注营养液。其余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症处理后不适症状消除。结论采用管液囊空肠营养管给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8小时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可很好的耐受,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方式,避免了术后早期经口建立肠内营养,导致吻合口瘘等风险,也避免了术中经远端小肠造瘘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发生空肠造瘘口瘘及留置营养管时间长等缺点。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护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是管液囊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和减少相关不适症状的关键。

  • 标签: 胃癌根治术后 鼻胃管液囊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新术式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行此术式的病人施行了个性化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结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胃切除 空肠代胃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危重患者床旁肠管主动留置的过程中,通过分次间断注入45℃~47℃的温热水能够起到刺激胃肠蠕动的效果,且效果优于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在置管成功率上能起到和甲氧氯普胺相同的效果。该方法实时起效,无需等待药物起效时间,该温度范围对消化系统安全,不会导致菌群失调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不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危重症 置入鼻肠管 甲氧氯普胺
  • 简介:【摘要】  肠管是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通道,临床上常用于对重症患者留置肠管以进行营养支持。本文对肠管的置管范围、集束化护理进行讨论,综合分析,制定出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鼻肠管堵塞 并发症 NaHCO溶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