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学界对发展伦理学研究,其问题域集中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哲学基础、伦理原则和价值理念等问题上。发展伦理学我国实践探索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伦理学我国未来旨趣表现在:首先在理论研究上,发展伦理学要强化范式意识,规范学术研究范式;其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构建中国发展伦理学体系;最后,发展实践上要提升人类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强化、细化发展伦理指标体系,把发展伦理规范落到实处。

  • 标签: 发展伦理学 研究现状 实践探索 未来旨趣
  • 简介: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特点、社会变化、民众生活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 创新性
  • 简介:池田大作从哲学高度深刻认识幸福,把幸福区分为“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而只有人类幸福才是真正幸福、绝对幸福.并指出唯有通过教育,完成人自我建设,才能获得真正幸福.于是,他用最大力量发展创价教育事业,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其人本教育思想,经过四十载发展,构建起人本教育思想体系,丰富了教育思想宝库.具体来说,一是他揭示了教育使命是为了民众幸福与和平;二是指出教育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谋求人类幸福的人格;三是探索了一系列促进人类幸福的人本教育方法.

  • 标签: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 人类幸福 人本教育 终极指向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似相融是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因,它增进了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心理相容、情感共鸣,而关注这种相似相融宗旨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深刻改造和现代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转换确立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也价值观层面上直接改造和提升中国传统价值观,赋予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内涵、先进性和无产阶级属性,促进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传统走向现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传统价值观 现代转换
  • 简介:“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愿景式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中华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吹拂着人们沉睡心灵,也将其从单向度GDP崇拜迷思中惊醒,于是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价值傲然矗立,生态文明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理性选择。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发展 中国 GDP崇拜 理性选择 工业文明
  • 简介:大学精神是以至善为特征伦理精神,是伦理实体和道德主体统一,是大学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综合体,不仅反映着大学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而且规定着大学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发挥大学精神能动作用推进社会道德治理,一方面能够推动大学参与塑造社会伦理实体,形成更加民主、自由社会伦理关系和稳定和谐社会伦理秩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学道德教育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公民道德品质素养和道德行为,培育社会道德主体。

  • 标签: 大学精神 伦理 道德 价值 至善
  • 简介:考试政策应该具有极其重要价值导向,要明确规定是否考试、如何考试、考试目的、考试结果及成绩构成等。研究生公共政治课43份政策文本中所规定考试政策,其中价值导向与偏离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试术语,虽将"考试"与"考查"进行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厘清其他术语之间关系;对待考试,既普遍认同又在具体规定中出现诸多疑点;考试目的,条例规定很明确但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实现;成绩构成,强调"结合论"但结合方式方法没有交代;文本生命时长相差20多倍,"63方案"与"87方案"中考试政策至"10方案"时戛然而止。

  • 标签: 价值导向 偏离 考试政策 研究生 公共政治课
  • 简介:西方伦理学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随其历史演进而滚动式地拓展。希腊罗马伦理学中。只有哲学视野(含存在论、认识论、人性论、生存论等视角)。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中,神学视野(含神性论、神人关系论、灵魂论等视角)统辖哲学视野。近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是脊梁,心理学视野(以情感论视角为主)和神学视野翼,而其他诸视野——如政治学、历史学、生物学视野——充当侧肢。现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原有视角之外新增价值论等视角)、语言学视野(含语义学、语用学等视角)、心理学视野(原有视角之外新增潜意识论、发生认识论、需要一动机论、环境一行论等视角)和神学视野四强争雄格局呈现出来,其他诸视野——生物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视野——则扮演配角。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不断拓展西方伦理学发展提供了广泛可能性。

  • 标签: 西方伦理学 研究视野 考察视角 哲学视野 神学视野 心理学视野
  • 简介:继《宋代理学伦理学思想研究》《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产生很好反响后,陈谷嘉教授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201510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书稿完成陈教授八十华诞之际,是承续前部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可谓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第三部曲",实为难得。

  • 标签: 理学伦理思想 陈谷嘉 宋代理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思想 明代理学
  • 简介:与西方哲学家由于要限制社会中贫富差距、改善处境较差社会成员生存状况而讨论正义问题初衷不同,俄罗斯思想家却是鉴于平均主义民族心理俄罗斯根深蒂固和平均主义社会思想在俄罗斯广泛传播而讨论正义问题,因此,俄罗斯思想家正义观总是透露着对人个性和独特性凸显与强调。作为20世纪俄罗斯著名政治哲学家,伊万·伊里因(1883-1954)对正义思想表达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正义思想这一独特性。伊里因正义观以其精神哲学基础,着重于强调人独特性,提出作为差别化艺术正义思想,由此表达出一种批判平均主义、强调要尊重人个性和独特性社会建设方向。相较西方正义理论,伊里因正义观不失讨论正义问题另一个面相,同时,对于我们远离平均主义误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针对性和启发性。

  • 标签: 正义 精神 人的独特性 差别化的艺术
  • 简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版,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已出版,全书以详实学术史料分析基础,博综深究,实属理学思想研究中难得一见力作。笔者拜读之余,不揣浅陋,兹介绍此书特色如下。

  • 标签: 理学思想 伦理思想 元代 教授 力作 湖南大学出版社
  • 简介:<正>朝鲜民族从古代起,无论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有着较为丰富道德实践和道德传统。但古代朝鲜民族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论著作却很少见。因此,要研究古代朝鲜道德,首先必须找出古代朝鲜民族道德事实,从而由此综合、分析、归纳出道德思想。本文拟从一些与朝鲜古代道德相关习俗和事实着手,初步探讨朝鲜古代道德。一、堂拜先祖先祖崇拜指奉谢祖先恩德,祭尊先祖,承继先祖之愿,至今也是家族道德一个内容。古代

  • 标签: 古代朝鲜 道德研究 朝鲜民族 夫余 先祖 高句丽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持久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它不仅是商界和社会生活中人们讨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理论界就诚信内涵、诚信的当代价值、诚信危机、诚信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并出版了许多有分量研究成果,当前中国诚信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和经验.

  • 标签: 中国 诚信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 市场经济 伦理道德 社会秩序
  • 简介:<正>人类需要爱情。社会更需要对爱情问题进行研究。臧乐源教授觉得必须把爱情问题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系统探讨和研究。建立一门新学科——爱情学,才能填补我国爱情问题研究空白。为此,他正在主持编写一部三十万字左右专著——《爱情学》,该书从历史学、哲学、经济

  • 标签: 爱情 人类需要 探讨和研究 爱情美 历史学 问题研究
  • 简介:<正>近几年,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研究异常热乎起来。在这一热潮推动下,传统伦理思想史整理与研究迅即兴起,并逐渐成为独立学科。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出版社19896出版)便是这一领域新近得力之作。该书延张岱先生为顾问,共八章46万字,从殷周之际以德配天到戴震血气心知,集近三千传统伦理思想

  • 标签: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天道 得力之作 墨子 殷周之际 宗法等级
  • 简介:从1919马克斯·韦伯《以政治业》演讲中第一次提出“责任伦理”概念,到1979德裔美籍著名哲学家约纳斯出版《责任原理》(1987获德国图书业和平大奖),再到2001法国里尔召开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上通过《人类责任宪章》,短短80时间里,西方责任伦理研究从萌芽到成熟,从反应强烈显学,到影响全球《人类责任宪章》通过,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均属罕见。

  • 标签: 责任伦理 理学研究 导论 视域 《责任原理》 2001年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问题脉络与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一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布坎南打通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壁垒依据是政治过程个人主义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人性同一性规定、协商正义博弈论与“不确定性之幕”伦理价值。文章围绕这一问题探讨过程中,对该理论进行简要评论。

  • 标签: 个人主义 伦理 路径
  • 简介:中世纪德性思想研究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梳理与阐述。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积极影响;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存在及上帝与人关系、人行为及目的、上帝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个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研究体系;神学德性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 标签: 西方 中世纪 德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