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Mauddud组(阿尔必阶一赛诺曼阶)广泛分布于阿拉伯盆地,包括伊拉克北部。在卡塔尔北部滨海地区与伊拉克东北地区,该组主要由含圆粒虫灰岩组成(原地盆缘的厚壳蛤类沉积建造),露头与井下资料显示,它们发生了广泛的白云石化作用,但白云石化在结构与程度上有很大不同。侏罗纪一白垩纪的深海相沉积可能是伊位克北部Mauddud组中的烃源岩,而Mauddud组本身、NahrUmr组的页岩晚侏罗世的岩层则可能是阿位伯湾盆地南部地区的烃源岩。从该盆地的不同油田报道,Mauddud组的孔隙度为10%-35%,渗透率为10-110md,其孔隙度取决于白云石化、断裂与溶蚀的综合作用。Mauddud组作为一个主要的油气产层有两个含油区:北部含油区包括伊拉克的AinZalah,BaiHassan与Jambur油田;南部含油区包括伊拉克南部的Ratawi油田、科威特的Raudhatain、SabriyaAahra油田;巴林的巴林油田;阿曼的FahudNatih油田。Mauddud组在伊拉克南部东南部地区、卡塔尔沙特的滨海地区具有很高的油气潜力。

  • 标签: 盆地 油气潜力 地层特征 烃源岩 沉积建造 海相沉积
  • 简介:基于Labview编程语言,实现了感应测井仪的虚拟化设计,详细介绍了感应测井仪核心部件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相敏检波器Labview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六线圈系在单元环的纵向径向实验得到的实验曲线。证明了用Labview实现的感应测井仪有很好的工作性能。

  • 标签: 感应测井 相敏检波 虚拟仪器 LABVIEW
  • 简介:通过把叠后S波偏振分析与P波方位正常时差(ANWO)速度分析相结合,得到了表征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Weyburn油田储层裂缝网络的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能够把测量区分成具有不同裂缝性质的两个主要区域。北部区域的地震特征波形与正交对称介质一致,而南部区域的地震特征波形与低于正交对称介质一致。南部区域与盐已经从该储层下面的Prairie蒸发岩中溶化区域一致。这一相互关系表明,采出盐改变了该储层的应力状态,导致盐溶化边缘南部北部的破裂状态不同。

  • 标签: Weyburn油田 裂缝网络 加拿大 表征 S波 P波
  • 简介:最近几年,非常规油气藏,特别是页岩气、凝析气页岩油的开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能源公司纷纷看好非常规油气资源并将之纳入自己经营业务的范围。非常规油气资源通常指不经过近井筒地带增产处理就无法实现经济开采的那些超低渗透率油气藏。先进的水平井钻井技术与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相结合,使非常规油气藏的经济开发成为现实。,然而,经常遇到的情形是,初始产量很高,但产量递减速度很快,使这些油气井的经济效益边际化,有时甚至使之不再具有经济效益。为了使这类油气藏得到有效开发,对明显影响长期开采动态的流动机理及起着控制作用的岩石流体参数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油藏做了详细的模拟研究,以便调查岩石流体性质的影响以及标准开发井网中水力压裂井的泄油面积。选取一个储集岩石性质多样、流体类型各异(干气、凝析油、石油)页岩油气藏,对开展过14段水力压裂处理的水平井进行模拟。利用径向网格扇形模型设计,做了大量的油藏组分模拟。还利用多口水平井的短期生产数据一口直井的长期开采数据,开展了历史拟合及模型标定。我们模拟了许多情形,涵盖不同裂缝、基质流体性质,涉及凝析油带的形成、裂缝样式、孔隙体积可压缩性以及相对渗透率等,结果显示:·累积产油量对流体性质,尤其是对气油比(GOR)较敏感·基岩致密、裂缝闭合以及凝析油带的形成等因素会导致产能严重下降·尽管有大量的水力压裂裂缝,但是泄油面积以及裂缝与油藏的接触面积仍往往有限·油藏动态还对裂缝的渗透率以及基岩的相对渗透率比较敏感·裂缝的干扰作用有限,可能在油藏开采晚期才会显现。

  • 标签: 水力裂缝 油藏开采 页岩油 凝析气 水平井钻井技术 非常规油气藏
  • 简介:在沉积盆地中,断层可以充当流体流动的阻挡层,也可以充当流体通道。但断层的性质取决于断层带变形及随后成岩过程中的应力条件岩石性质。近期的一些出版物认为,受第四纪冰川加载所产生的应力的影响,挪威中部海域北海哈尔腾浅滩地区的油藏沿断层发生了渗漏。而这些地区的侏罗系油藏被晚侏罗世断层作用形成的断层围限,发生断层作用时这里的沉积地层仍然是松软且大部分未胶结。这些断层带并不代表着脆弱带。受砂岩应变硬化后期成岩作用以及泥岩胶结作用的影响,断层带通常比周围的岩石更坚硬。因此,这些断层带不可能因构造运动而活化。此外,这些油田的上覆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极少有冰川变形的证据。有人提出,非常大的水平应力(据推测与冰川加载期有关)在低于破裂压力的孔隙压力条件下引起剪切破裂,并导致油气随后沿着这些剪切带发生渗漏。我们认为,这种机理在沉积盆地渐进埋藏期间是不可靠的。哈尔腾浅滩约3km深处的水平有效应力高达60MPa,这样高的应力所产生的机械压实颗粒破碎程度,应当高于地下的观测结果。外应力[即洋脊扩展(洋脊推进)所产生的板块构造应力]将主要通过基底而不是可压缩性更强的上覆沉积岩传递。在盆地逐渐沉降期间,石英胶结所引起的化学压实作用会导致岩石收缩,从而使应力差减小。这种情况会导致脆性变形(剪切破裂),因此在低于破裂压力的应力条件下不可能出现开启裂缝。在逐渐压实的沉降沉积盆地中,在正常情况下水平应力不会超过垂向应力,但下伏基底明显缩短的情况除外。

  • 标签: 沉积盆地 脆性变形 断层带 应力和 渗漏 海域
  • 简介:同一个地方从一口斜井或水平井三口直井所取岩心的对比表明,裂缝的间距是不规则的,大大小于地层厚度,不能从直井的资料中推算出来。测定的裂缝间距必须经过适当的筛选才能用于油藏模拟。

  • 标签: 裂缝 间距 斜井 水平井 直井 取心
  • 简介:得克萨斯州南部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是美国重要的新兴页岩油气区带。这里已完钻的油气井已获批钻探的油气井,总数已达1510口以上。这个页岩油气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带,下倾方向是勘探程度比较高的页岩气分布区,中间是湿气分布区,上倾方向是页岩油分布区,后两者的勘探程度比较低。油气区内,很多页岩气井的单井页岩气初始产量都在1700立方英尺/日以上,而很多页岩油井的单井页岩油初始产量也都在1000桶/日以上,在此经营的油气公司都在寻求优化钻井方案的最佳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沉积体系 福特 3D 框架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卡罗来纳州下第三系(厚度从0m到450m)的岩屑薄片研究,并利用地震资料综合分析,为这一碳酸盐-硅质碎屑混合沉积的陆棚单元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老第三纪的沉积作用源于白垩纪晚期陆棚的深陷作用,并形成了显著的浅水内陆棚、内陆棚破裂、深水陆棚、陆棚-陆坡的波折剖面。总体上下第三系沉积层序包括深水陆棚相泥灰岩,向上渐变为苔藓虫碳酸盐岩以及硅质屑岩。

  • 标签: AAPG年会 碳酸盐岩 油气勘探 技术进步
  • 简介:1根据三维地震检测的气烟囱体积评价远景构造的风险全球大多数产油气的第三系盆地都以垂向油气运移为主。在地震记录上,这种垂向油气运移带通常直接表现为垂向不规则的低能量反射带,也就是所谓的“气烟囱”。观察发现,这些气烟囱经常与生产油气田或干井有一定联系。但除了个别例子,还没有为确定这些气烟囱与油气充注封盖层风险的关系而开展系统研究。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生产 论文摘要 创新技术
  • 简介:12000-2005年发现的31个大油气田的大地构造背景:对今后发现的启示全世界的油气储量大约有55%是由921个大油气田提供的。在这921个大油气田中,有31个(7个大油田24个大气田)是在2000~2005年期间发现的,而其余890个大油气田则发现于1868~2000年。从大油气田数量、规模油气田比例看,2000~2005年的发现都符合1965年以来的长期下降趋势。这31个大油气田的大地构造背景类型也符合我们早先对1868~2000年期间所发现大油气田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 大地构造背景 大油气田
  • 简介:尼克(Nyk)隆起位于挪威海域沃灵盆地的西部,是一个近北东向的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的构造隆起。该隆起由厚层的上白垩统至下第三系沉积层序构成,这些层序倾向南东,被垂直断距达1500m的正断层切割。根据断层两侧沉积厚度的变化以及地层超覆关系判断,在大约55Ma的挪威与格陵兰分离之前,也就是在坎佩尼期至早古新世的拉张作用期间,这些断层处于活跃状态。两组褶皱使这些保存在与断陷有关的正断层上盘的沉积地层产生了变形。一组褶皱位于断层走向的顺时针方向,另一组与断层走向平行。根据地层关系判断,这两组褶皱都形成于古新世末至始新世初的断陷作用之后。我们认为,这些褶皱是在小规模左旋扭压过程中发育的。这一左旋扭压已分解为正断层的北东一南西向左旋走滑复活这些断层上盘的北西一南东向共轴缩短作用(褶皱作用)。尼克隆起处于推断的大陆分离线的逆时针方向。我们推测这次扭压作用是由北北西向作用力推动的,力源是初始板块边界的差异地形这一抬升的轴部区域的热浮力物质。这种变形作用不一定会对烃源岩的成熟度或储集砂体的分布产生明显影响,但有可能形成独特的构造圈闭形态。它还可能增强圈闭边界断层的连通性。

  • 标签: 左旋走滑 边缘盆地 变形作用 早第三纪 正断层 分离线
  • 简介:要想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实现优化油田开发快速预测油气前景的目标是很关键的。一种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工作流程就是储层建模流体模拟的地震解释。在运用常规的方法时,这种工作流程的每一步骤都可能是乏味的,耗费机时,所需要的数据格式转换容易出错不协调。这些问题说明了没有充分用静态或动态的储层模型去管理众多的油田。

  • 标签: 油田开发 油气资源 原子构建网 地震解释 流体模拟 地震勘探
  • 简介:在石油工业经济评价中,采收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采收率是估计最终开采量(EUR)与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比值。然而,原始石油地质储量评估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有关油藏泄油面积的信息不精确。对于非常规油气藏,由于裂缝网络系统、油藏压力、孔隙体积以及地下油气性质等未知因素的存在,泄油面积地质储量的评估更加复杂。本文以巴肯组油藏为例开展了研究。巴肯油藏的采收率仍然不清楚,并且有关的报道很少。在前人的研究中,曾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过巴肯组油藏的采收率,计算结果的范围很大,介于0.7%~50%之间(Price,1984;Bohrer等,2008)。本文利用物质平衡方程法,计算了巴肯组油藏(Antelope、SanishParshall三个油田)采收率的确定性数值(单个值)概率性数值(分布)。另外,本文还进行了物质平衡法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在废弃产量已知的情况下,从实际的井产量数据出发,采用递减曲线分析法就可以计算出EUIL。基于历史数据的递减曲线分析可用作预测模型,来EUR剩余可采量。在计算出采收率EUP,.之后,就可以计算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在所研究的油田中,ParshaU油田的采收率最高,其原因是其采出气油比低于其他两个油田。从EUIL计算结果来看,Antelope油田的高值区位于油田中部,而SanishParshall油田的高值区则分别位于各自油田的东部西部。另外,EUR似乎与单位面积含油气孔隙体积有直接关系。对每个油田,利用单井EUR与采收率的比值计算出单井控制的地质储量,这些数据可以与采用容积法计算出的地质储量进行对比,以便确定未来开发项目的合适井距。

  • 标签: 储量评估 采收率 油田 石油系统 石油地质储量 计算结果
  • 简介:运用等厚图、井眼或横剖面资料推导出的深度时代数据,可重建沉积盆地的时空沉积历史。根据井眼横剖面可以确定局部的沉积史,而根据等厚图则可确定沉积物的空间分布。设定一些简单的假设条件,如地层的相似性以及局部分析结果的区域适用性等,便可重建固相(或颗粒)体积的平衡图,进而确定古近纪以来若干时间段沉积的沉积物质量。将这种方法用于塔里木准噶尔盆地(中国西北),我们估算出了整个新生代两者的固相体积蓄积的沉积物质量分别为1358±520×10^3km^3(36.7±14×10^17kg)172±56×10^3km^3(4.6±1.5×10^17kg)。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沉积作用的两大脉冲期。第一个出现在17Ma左右,只影响天山脚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亦称库车坳陷),从而证实了该山脉现今仍活跃的缩短作用当时已开始的现点。第二个发生于5~6Ma期间,影响了该地区大多数沉积区域,而且其地理分布可能更广泛。假定当地处于地壳均衡状态,我们估计由于塔里木地块相对于西伯利亚旋转而产生,且在该山脉近邻盆地中积蓄的缩短量介于1.15×10^64.23×10^6km^3之间。这相当于顺时针旋转了2.5°~8.7°。在与东天山情况大致符合的二个简单的金字塔状地形自相似的生长模型中,我们运用了这些结果。

  • 标签: 东天山 盆地 区域构造 地形 塔里木 沉积物
  • 简介:文中综述了委内瑞拉西部巨型马拉开波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环境。马拉开波盆地是西半球最高产的含油气盆地,估计最终石油储量在440亿桶以上,自1914年第一口采油井完钻以来,马拉开波盆地已累积生产石油300多亿桶。与分布面积更为广阔的墨西哥湾巨型油气区不同,马拉开渡盆地面积较小(50000km^2),构造地层比较简单,而且地表地下资料丰富。这些特点使之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全盆地综合分析的目标。本文的目的是综合利用盆地规模的二维三雏地震、钻井露头资料来揭示盆地的三维构造地层。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区域构造重建的结果、区域地质图盆地的沉降历史,以便更好地认识对该盆地有影响的四个主要构造事件。这些构造事件对于认识主要不整合面碎屑岩楔体的形成时间与分布、储集岩的分布、老断层复活以及下伏烃源岩的成熟时间至关重要。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大地构造背景 区域地质图 委内瑞拉 巨型 西部
  • 简介:2008年以来,石油工业界在致密/页岩气藏生产井产量预测研究中引入了多种新的经验计算方法,其中业界专家最常提及的方法包括Valko提出的“产量扩展指数递减法”(SEPD法)Duong提出的“裂缝性气藏产量递减法”。据称,这两种方法都可准确计算致密气井页岩气井的产量与最终可采量(EUR)。然而,这两类储层岩石渗透率变化都很大,致密气储层岩石渗透率介于0.1—0.0001mD之间,而页岩气储层岩石渗透率范围从0.1mD到0.0001mD以下。这样大的渗透率范围,上述两种经验方法都能适用吗?利用上述经验方法对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的致密气藏与页岩气藏生产井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中采用的渗透率数据源于生产井的实际生产数据开采模拟合成数据。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研究的结果、获得的主要发现与方法完善建议,包括:(1)SEPD法Duong“产量递减法”都不适用于渗透率介于0.1~0.001mD的致密气藏。Duong“产量递减法”会明显高估最终可采量,而SEPD法使用开采潜力曲线确定递减参数,估算结果很可能与开采历史不相符,预测的最终可采量数值偏低。(2)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EPD算法(YM—SEPD法),改进后的YM—SEPD法更易于使用而且更具通用性,最重要的是,它能更加可靠地进行产量预测与最终可采量估算。(3)针对岩石渗透率低于0.001mD(原文中为0.01,可能是印刷错误,译者注)的储层,提出了一种更严格的、循序渐进的Doung“产量递减法”工作流程。此外,对于致密气藏而言,Doung“产量递减法”只可用于开发早期、进入拟稳态(PSS)流动状态之前的产量预测。(4)使用上述3种不同方法分析了西加拿大盆地不同储层(Cadomin,Montnev,Notikewin,Cardium等)、不同水力压裂条件下的数百口水平井,包括油井与气

  • 标签: 裂缝性气藏 产量预测 可采量 页岩气 估算 经验法
  • 简介:目前,对海上地震资料采集中的虚反射的效应已了解很多。浅拖缆有利于高频,却以低频衰减为代价;深拖缆有利于低频,却以高频衰减为代价。虚反射效应的补偿多年来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家研究的主题。由斯伦贝谢公司剑桥中心提出的一种宽频带海上采集处理新方法不但拓宽了频带,提高了分辨率,而且有利于波阻抗反演、成像速度模型。

  • 标签: 宽带 海上采集 数据处理 分辨率
  • 简介:在斯诺雷(Snore)油田,已对低矿化度(低盐度)注水提高石油采收率(IOR)进行了评价。为了测量注海水之后注低盐度水之后的剩余油饱和度,进行了岩心驱替实验单并化学示踪剂测试(SWCTT)的现场试验。在油藏低压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室岩心驱替实验,使用了从斯塔夫乔(Stafiord)组上段下段以及伦德(Lunde)组采集的岩心材料。通过注入经过稀释的海水,斯塔夫乔组的岩心大约多采出了2%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在随后的NaCl基低盐度注水中,也采出了类似数量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同样的趋势在高压低压实验中也可以观测到。对伦德组岩心的低盐度注水,没有发现明显的响应。无响应通常出现在碱性注水中。SWCTT现场试验是在斯塔夫乔组上段进行的。先后测定了注海水后、注低盐度海水后以及注新的海水后的平均含油饱和度;同时没有发现剩余油饱和度有明显变化。注海水后现场测得的剩余油饱和度数值与早先的特殊岩心分析(SCAL)实验数据一致。岩心实验三次低盐度注水的测量结果与SWCTT的一致。这两项测试均表明低盐度注水仅有很小的效果或没有效果。这些业已表明,低盐度注水对于所有含油的泥质砂岩地层都有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潜力。从本项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初始润湿状态是影响低盐度注水效果的关键特性。

  • 标签: 注水效果 岩心分析 驱替实验 现场试验 低矿化度 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