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县级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因素,并分析讨论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选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的5家县级医院的圈长与圈员共计162名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调查护理品管圈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素,意见建议等,总结困难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品管圈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因素包括资料收集不足、与其他圈缺乏有效沟通交流,护理工作量繁重,未将品管圈活动列入考核范围内。结论管理人员与圈长应加强对护理品管圈活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处理措施,保证品管圈活动可顺利开展。

  • 标签: 县级医院 护理品管圈活动 困难因素调查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EICU床旁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5,3,1”的评分方法,确立“降低EICU床旁交接班不符合率”为品管圈活动的主题,进行现状分析,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对策检验及努力方向。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床旁交班不合格率降低,护理质量提高。结论QCC活动在床旁交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对提高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以“提高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我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低有关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环节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我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得到提高,门诊预约人次达到提升,患者候诊时间得到降低。结论科室通过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不仅提高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而且节约患者就诊时间,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升综合素质,提升自我成就感。

  • 标签: 品管圈 预约就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将品管圈活动引入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8例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在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施行研究,并在此期间引入品管圈活动于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讨论并评价引入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状况。结果 :相较于引入品管圈活动前,引入后糖尿病患者按医嘱用药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更高;胰岛素使用不规范率、并发症发生率又明显更低,组间差异 P<0.01,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引入糖尿病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升患者疗护依从性、增强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进而有效防控不合理使用胰岛素等护理风险发生,促进康复。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糖尿病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不断向高度专业化方向发展,手术种类越来越多,分科越来越细,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仪器设备也随逐年增加。对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配合水平、物品准备、仪器设备的准备和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手术室护理工作包括术前的护理评估和准备工作、手术时的护理措施以及手术后的评价1。手术物品的准备对手术的成败占很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器械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服自备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西安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有自备药患者 65名(改善前),对患者服自备药情况将进行调查并记录,对依从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然后由心内科护士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之后再随机选取 2018年 11月住院有自备药的患者 58名(改善后)对其服自备药情况将进行调查并记录。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患者在服自备药中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 进行干预后住院患者服自备药的依从性由改善前 63.13%提高到改善后 96.12%。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服自备药的依从性,提升了护理质量,优化了自备药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 标签: 品管圈 服自备药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给予早期康复活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住院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RICU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康复活动指导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加快患者各临床症状的好转。

  • 标签: 呼吸衰竭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康复活动 肺功能 住院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合理饮食、母乳喂养、规律作息等自护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可有效缓解产后疼痛感,改善自护行为。

  • 标签: 剖宫产 品管圈活动管理 产后疼痛 自护行为
  • 简介:摘要:雾化吸入疗法作为吸入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因其具有用药剂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等优点,逐渐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临床工作中,不规范的雾化吸入操作不仅达不到治疗病患目的,还会延误治疗时机,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出现呼吸道事件而造成严重后果。此外,部分患者未能遵医嘱完成雾化治疗也会导致病情反复,住院时间延长,护患矛盾加剧,患者满意度降低。我科也时常出现患者拒绝配合雾化吸入的情况。我科室根据所查文献的结果,结合科室自身的特点对给予雾化吸入患者进行品管圈护理干预活动,以求达到提高住院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的目的。现将品管圈活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空气压缩 雾化泵吸入依从性 品管圈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ICU获得性肌无力肿瘤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ICU获得性肌无力肿瘤重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相比(P

  • 标签: 早期活动护理干预 ICU 获得性肌无力 肿瘤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 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风险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理风险管理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做好相应数据记录工作。结果:在糖尿病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融入品管圈活动,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大幅度提升,胰岛素不规范使用率降低,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胰岛素使用不规范现象,患者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各项注意事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糖尿病 护理风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TCD管折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科室内部9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确立“降低PTCD管折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PTCD管折管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PTCD管折管发生率 (1例)较活动前 (19例)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每一位圈员在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品管圈手法5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 圈活动不仅降低了PTCD管折管的发生率 ,同时还提高了圈员 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PTCD  折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脑卒中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社区康复治疗,对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提升其满意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72例社区脑卒中患者为样本,均收录于2021.12——2022.12期间,入组后规范性分组,给予不同社区干预方案,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联合社区康复治疗)。统计组间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ADL分级在Ⅰ级和Ⅱ级中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在Ⅲ级、Ⅳ级和Ⅴ级中的占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具优势,P<0.05。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P<0.05。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以观察组评分值更高,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社区康复治疗,对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提升其满意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价值显著。

  • 标签: 社区脑卒中 社区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满意度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样本选取例数控制在60例,按照单双号分发法的分组原则将这60例患者均分为两个组别,将其中纳入30例双号患者的组别命名为活动组,组内患者采用活动义齿治疗,将另外纳入30例单号患者的组别设置为研究组,组内患者固定义齿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两组牙列缺损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的变化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水平明显优于活动组(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患者来说,应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用固定义齿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固定义齿 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 活动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研究。方法选择本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缩短其下地负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同时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下床活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地负重时间 髋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记录并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经治疗后的溃疡直径更小;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成人活动期胃溃疡 埃索美拉唑 临床有效率 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食、行走2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BI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转移、上下楼梯其他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在进食和行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疗法 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