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静脉泵入刺激性药物患者应用PICC导管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于本院实施治疗的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静脉泵入刺激性药物进行治疗,抽取时间即2019.3-2021.3,依据抽签方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两组,25例患者每组,组别是对比组、研究组,对比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方案,研究组给予PICC导管方案,比较组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明显较对比组发生率低,P值<0.05。结论:临床通过静脉泵入方法为患者提供刺激性药物时,实施PICC导管方案的临床效果优于静脉留置针方案,切实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PICC导管 刺激性药物 静脉泵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例肠双腔造口术后刺激性皮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于2020-07-09因"大便次数增多,便血半月余”收入我科,为患者实施双腔造口术治疗,患者出院后产生刺激性皮炎,本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临床治疗护理干预服务实施护理效果探究。结果:患者经由临床治疗加护理干预后,病情好转,顺利出院,伤口已完全愈合,无疼痛、瘙痒等不适,自觉舒适。结论:在肠双腔造口术后应尽早实施刺激性皮炎预防,减轻患者疾病痛苦,使患者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肠双腔造口术 临床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板凳操运动改善帕金森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帕金森健康操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运动功能(UPDRSⅢ)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UPDRSⅡ)等指标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平衡功能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节律性听觉刺激 板凳操运动 帕金森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母婴床边护理促进产后缺乳的恢复效果。方法:随机入选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80例产后缺乳产妇,依据产妇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比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比照组产妇予以母婴床旁护理,联合组产妇在母婴床旁护理的同时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泌乳率,乳房充盈度及泌乳量评分情况。结果:联合组产妇护理后1~3d每日的泌乳率相比比照组产妇均显著更高(P0.05);联合组产妇护理后乳房充盈度、泌乳量评分相比比照组均显著更高(P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母婴床边护理 产后缺乳 促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改善等方面差异。 结果: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认知功能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示,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盆底功能衰退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符合盆底失迟缓型的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WS和ODS的评分上,观察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QOL评分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衰退的患者中,生物反馈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疗效,从而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传统疗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便秘的问题,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依然存在。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失迟缓型便秘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智力刺激在骨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首先指出智力刺激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但存在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护理人员认知和技能不足以及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度和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接着从多元化智力刺激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和参与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对策。最后总结了优化智力刺激在骨折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旨在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智力刺激 骨折康复护理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病人在清醒情况下鼻上一根空肠内营养管并不难,但病人若处于气管插管全麻状态,就并非易事。我科采用了将营养管贴附于胃管送到空肠的方法,效果非常理想,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空肠内营养管 经鼻 全麻状态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其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采集我院行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结合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来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明确,并观察护理结果。结果:在 6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有 6例, 2例出现了动脉瘤破裂出血、 2例出现了脑血管痉挛、 2例出现了大面积脑梗死,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无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密切观察术后体征与病情、加强并发症预防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改善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76例内肿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对76例内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颅内肿瘤 应激反应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 以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 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50 例)与护理组( 5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 Barthel 指数 情况。 结果: 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 Barthel 指数 评分情况均低于护理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 )。 结论: 针对 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 采用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 围手术期 Barthel 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肿瘤开颅术后内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脑肿瘤开颅术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25例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

  • 标签: 老年脑肿瘤开颅术 后颅内血肿 早期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肿瘤开颅术后内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脑肿瘤开颅术患者 4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 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25例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结果:

  • 标签: 老年脑肿瘤开颅术 后颅内血肿 早期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颈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脑血流减少,由此可引起血栓形成直至脑梗死等一系列病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是用来解除外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预防脑中风的首选治疗方法。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容易导致一过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脑梗死等^[1]。

  • 标签: 颅外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硬化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护理干预对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2例内肿瘤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评价动脉压指标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护理
  • 简介:床旁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目前神经内科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新技术,我科2002—2005年12月共救治66例患者,不断摸索护理经验,总结出优化床旁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护理流程,将专科护理知识运用于病情观察,准确地掌握病情变化,及时为医生的正确治疗提供依据,使患者均度过危险期,提高了护理质量,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神经内科治疗 急性脑出血 护理经验 优化 护理并发症
  • 简介:分析5例脑肿瘤术后并发内低压的原因与肪理。5例该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头痛最为突出,与内高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相似。护理要点有:(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有关知识宣教,消除其恐惧心理;(2)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尤其是引流液的量及颜色;(3)脑肿瘤术后使用脱水剂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脱水剂过量而引起该并发症;(4)做好脑室引流管的护理,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诱发该并发症;(5)在治疗该并发症时,注意药物治疗的护理,避免盲目追求补液的量及速度而引起心脏负荷过量及脑水肿。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低压综合征 原因分析 护理 手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内动脉瘤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04例内动脉瘤便秘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必要时用开塞露和麻仁丸等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制定饮食计划,腰背部叩击和震动、腹部按摩,心理疏导等,该方法无效时通便药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排便情况、便秘发生率及应用开塞露等药物的比率。结果试验组排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塞露及通便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P<0.01);且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骶尾部疼痛的发生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内动脉瘤患者的便秘情况,减轻患者排便痛苦,同时创新护理方法,将临床上使用的震动排痰仪应用在内动脉瘤便秘患者进行腰背部震动,还能有效减轻患者长期卧床引发的腰背部疼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恶性内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及其差异。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9例恶性内肿瘤术前的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恶性内肿瘤患者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P<0.01);9组症状群除F3,F8外,余7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P<0.01)。结论恶性内肿瘤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且不同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和不同部位的恶性内肿瘤患者,其心理障碍程度有差异。临床上应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地心理治疗及护理。

  • 标签: 恶生颅内肿瘤 SCL-90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