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及意义回族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族教育观深深扎根于伊斯兰社会的深厚积淀之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回族教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教育观,其中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本文试从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及意义、回族的教育观及其特点、回族教育观中的终身教育思想三个方面着力,阐述伊斯兰宗教教育思想理念。当今,终身教育思想不仅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回族教育发展的原始动力。

  • 标签: 终身教育思想 回族教育 教育观 思想述评 伊斯兰社会 民族教育
  • 简介:教育是传递和延续文化的主要形态,它“使文化得以继承而连贯为历史.并成为每个人作新的文化创造的基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51年以前,西藏的主要教育是寺院教育,寺院既是僧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和培养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机关。寺院教育在旧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标签: 寺院教育 西藏教育 重要地位 现代教育 教育质量 文化创造
  • 简介:孝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孝悌是人的根本。孝是爱心产生的源头活水,“爱自亲始”,因此孝道教育是科学教育,是不同教育内容的阶段性教育。孝道教育是千秋事业,不是现世功业。

  • 标签: 孝道教育 宗法制度 阶段性教育 孔子
  • 简介:中国化马克主义包含着多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具有进一步系统化和整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化是中国化马克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大主线。以其为主题进行整体建构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从现代化的主题来看,中国化马克主义包含了四个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纲领性内容,它们分别为:探索现代化的思想方法论、建立现代国家的革命论、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初步探索论以及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论。

  • 标签: 现代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整体建构
  • 简介:五四时期马克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涤荡着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预示着一种新型文化的崛起。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到后来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心路历程。换言之,当中国第一批马克主义者致力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时,他们首先要面对中国的实际,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用马克主义的真理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问题,从而引发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嚆矢。回顾和总结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学习和领悟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首先 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理论
  • 简介:从《武功录》看瞿九的史学思想是比较丰富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并希图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进行社会变革,特征是经世史学。他的史学方法从原则、程序和方法都比较符合史学撰述规范。但因成书时间仓促、以“献媚”为外衣、材料搜集不易等方面的原因,《武功录》仍有许许多多的缺点和讹误。尽管如此,从保存相关史料的功绩上看,《武功录》是一部史料价值极为宝贵的史著。

  • 标签: 《万历武功录》 史学方法 史学思想 史料价值 社会问题 社会变革
  • 简介:自2003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时提出“要有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

  • 标签: 教育家 教育主张 路径 应然 成长 契合
  • 简介:创业教育是民办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选择,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分析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办高职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 标签: 民办高职 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实行的双语教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策略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教育优先发展为双语教育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境遇下,如何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宜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把掌握两种语言与文化适应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才打下一个良好的语言发展基础,还需深入探究。文章在比较分析西藏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西藏双语教育应采取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实施双语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优先发展 西藏 双语教育 文化 模式 策略
  • 简介:沙·马合木·札剌《编年史》有关卫拉特蒙古的史料(摘编)陈国光,加·奥其尔巴特沙·马合木·本·米尔咱·法兹尔·札剌的《编年史》,是这位新疆东察合台系叶尔羌汗国末期历史学家于伊斯兰教历1087/公元1676—1677年左右撰写的历史专著,是继米尔咱·...

  • 标签: 喀什噶尔 《编年史》 伯克 叶尔羌 卫拉特蒙古 吐鲁番
  • 简介:翻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输入国和输出国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或者文化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马克主义术语在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同样也受到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影响,即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和日本文化模式。马克主义术语是经过日本传统文化的过滤后来到中国的,即'被来源地的马克主义者解释过了的马克主义,这必然会打上来源地的语境烙印,从而使传入中国的马克主义与原生态的马克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意义扩大、意义减小甚至误读等)'1。当前马克主义术语中很多核心术语,由于字典的编纂而失去了历史文化语境,只有将术语的形成置于其生成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充分考察其时代性,才能深层次的理解马克主义术语的内涵。

  • 标签: 翻译 留日学生 问题
  • 简介:7月中旬,承李维民同志将他的《康生、饶漱石在山东土改中大搞极左铁证如山》的长文草稿送给我看,十分感谢。文中说:“曾彦修同志的文章说:‘近20年某些报刊大讲特讲,康生在山东搞土改,是如何极左等,大约都是想当然信笔胡写的’。”李文举出大量事实,证明康生、饶漱石二人,特别是康生于1947年11月5日抵达渤海区党委后,在山东的渤海和胶东两个区,联同饶漱石在上述二区的土改、整党会议上,残酷迫害了渤海区党委书记景晓村、渤海区行政公署主任李人凤,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洁、行署主任曹漫之等各级大量干部,确是铁证如山的。

  • 标签: 《康生在土改中把马克思主义烧了》 土地改革运动 曾彦修 李维民
  • 简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恩格斯、列宁的纪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延续至八九十年代。纪念过程中,通过呈现生平事业、诠释精神品格、界定历史地位,建构和塑造了经典作家的形象;通过总体阐释马克主义,介绍马克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促进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通过揭示马克主义的中国意义,诠释对待马克主义的科学态度,表达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主张,推动了马克主义中国化。

  • 标签: 经典作家 纪念活动 功能
  • 简介:無暑清涼,是承德避暑山莊湖泊區如意洲島上一幢面開五楹,以隔扇門和坎牆隔扇窗封閉的硬山門殿建築。中門內檐有清聖祖御題“無暑清涼”匾額,成為康熙御題三十六景第三景。其前崇峙小山,竹樹匝地,蓊然環合,四周皆水,湖風徐度,清爽潤涼,因之得名。《欽定熱河誌》中稱譽這裹為“人天勝境”。康熙、乾隆、嘉慶三朝,皇帝在此多有題詩,咏贊它“夏木陰陰蓋溽暑,獨有清涼免脫衫”、“松菊開三徑,雲山貯一房”、“金蓮紛映砌,心境總清涼”,……(《承德府誌》天

  • 标签: 清聖 承德府 徐度 祖仁 夏木 三十六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肩负的新的历史任务的大局和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措施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意识形态领域 加强和改进 江泽民同志 现实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一、前言丘东(1931-)是马来西亚霹雳州金宝镇(Kampar)的知名企业家。祖籍梅州的他,3岁时便随其父来马来亚,在霹雳州金宝镇落脚,并在此落地生根,闯出一番精彩的人生及事业。他的事业基本上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85年以前开采锡矿,第二期为1989年以后发展屋业、酒店业及国际教育业。

  • 标签: 知名企业家 马来西亚 海外创业 梅州 案例 经验
  • 简介: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马克主义史学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大师级的史学家一定会在21世纪出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实证研究 学术批评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1615年,金尼阁(1577-1628)以拉丁文出版了利玛窦的一种意大利文著作,名为《基督教借助耶稣会远征中国记》。此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很快就被翻译成除英语之外的主要欧洲语言。之所以没有英译本,可能是因为当时英国是一个坚决反耶稣会的新教国家。但是,在1625年,萨缪尔·浦察(1575-1626)最终还是出版了《基督教远征记》(下称《远征记》)的英文改写本,收入他的多卷本旅行记《哈克鲁特遗稿,浦察朝圣记:包括英国或他国航海及陆地旅行的世界史》中。浦察在他的著作中收录耶稣会士的作品,或许可以反映当时英国对于有关中国的信息有多么需求。在本文中,我考察了浦察为英国读者对利氏《远征记》中的描述所做的改写,并分析他是以何种方式利用《远征记》作为主要来源、介绍中国及其文化的。理解一个17世纪的英国读者对于利氏描述的反应,并非易事,但是透过对浦察译本的研究,我们至少能洞悉一个坚定的英国新教徒是如何阅读原来的拉丁文版本的。浦察几乎保留了原文献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旁注,但他的方法是翻译一部分段落,而概述其他部分。我将特别关注浦察如何选择、翻译和编辑《远征记》中有关中国地理和幅员、中国人的学问和学术系统以及修行的宗教等材料。这些材料被收录在浦察《朝圣记》的第一、二、五篇中。

  • 标签: 利玛窦 《基督教远征中国记》 萨缪尔·浦察思 17世纪 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