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混合应用谷氨酰胺、益生菌、益生元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大面积烧伤患者4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混合内营养剂(含谷氨酰胺、益生菌、益生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IgG、IgM)变化。结果:烧伤后第3d较烧伤后第1d明显升高达峰值(P<0.05),随后第7d、第14d时逐渐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烧伤后3d、7d、14d时CD4+、CD4/CD8+比值、IgG、IgM水平较烧伤后1d时逐渐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烧伤后3d、7d时CD8水平较烧伤后1d时逐渐下降,烧伤后14d时升高(P<0.05)。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早期混合应用谷氨酰胺、益生菌、益生元的内营养剂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黏膜损伤,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纠正肠道的微生态失衡,防止细菌移位,更全面的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 标签: 混合肠内营养剂 谷氨酰胺 益生菌 益生元 肠黏膜屏障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在《中国炎症性病诊疗质控评估体系》发表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病(IBD)学组组织专家组制定了中国炎症性病内镜、病理和影像的专家指导意见,旨在规范我国IBD的诊治流程,提高各IBD中心的诊治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内镜 病理 影像 质量控制 指导意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病(KD)患儿骨桥蛋白(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的特点,以及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3例KD患儿(KD组),及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203例受试者的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KD组根据有无CAL分为KD合并CAL组(n=43)和KD无CAL组(n=60)。结果KD组OPN基因708C/T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9,8.74%)、CT(30,29.13%)和TT(64,62.14%),等位基因频率为C(48,23.30%)和T(158,76.70%);正常对照组OPN基因708C/T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8,8.00%)、CT(35,35.00%)和TT(57,57.00%),等位基因频率C(51,25.50%)、T(149,74.50%);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0.28;均P>0.05);KD合并CAL组中OPN基因708C/T位点基因型[CC(3,6.98%)、CT(15,34.88%)、TT(25,58.14%)]及等位基因频率[C(21,24.42%)、T(65,75.58%)]与KD未合并CAL组[CC(6,10.00%)、CT(14,23.33%)、TT(40,66.67%),C(26,21.67%)、T(94,78.33%)]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0.22;均P>0.05)。结论未发现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与KD的发生及其并发CAL存在关联性。

  • 标签: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骨桥蛋白质 多态性,单核苷酸 冠状血管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丙种球蛋白 ( 大剂量 ) 联合阿司匹林方式在小儿川病治疗中欧冠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我院接收的 52 例川病患儿,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设两组,各 26 例患儿。 对照组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为 丙种球蛋白 ( 大剂量 ) 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丙种球蛋白 ( 大剂量 ) 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川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所致疾病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中所占比例较大,且较其他类型的NTM病更为难治。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病治疗前应评估治疗的必需性,确定治疗时机,进行菌种及亚种的鉴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外科治疗对于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病具有重要地位。应加大NTM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推进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所致疾病的相关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某公司送检的腐乳产品进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时检出的可疑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和总结,避免发生由于产品被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方法:按 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进行取样及鉴定分析 [1]。结果:从送检的腐乳产品中检测出蜡样芽胞杆菌,结果数据为 1.8×103CFU/g。结论:蜡样芽胞杆菌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 ,超过一定限量便会产生毒素继而引起食物中毒,因此防止产品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是腐乳生产企业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腐乳 蜡样芽胞杆菌 食品安全 鉴定分析
  • 简介:摘要在宿主环境长期演化的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逃避和修改宿主对感染的反应,能完全或部分适应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促进该病原体成功入侵宿主细胞的因素很多,过去几十年的大量研究使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复杂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独特的Ⅶ型分泌系统及其细胞膜的多种复合脂质已成为这方面关注最多的热点。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的研究结果,期望从这些毒力因子中寻找新的药物靶标。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毒力相关因子 毒力
  • 简介:摘要嗜沫凝聚杆菌是口咽部的正常菌群,该菌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且营养需求较高,细菌培养及鉴定比较困难,很容易漏检。本例患者胸闷、发热1周,左侧脓胸,血培养、胸腔积液标本培养均为嗜沫凝聚杆菌。在抗感染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症状较前改善,但仍反复发热,行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松解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嗜沫凝聚杆菌 积脓,胸腔 血培养 胸腔镜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糖类脂类代谢的关系。方法:通过选取2019年4月1号至30号飞机维修体检人员4394人,通过血清学方法将其分为幽门阳性组和幽门阴性组,比较两组血糖血脂检出阳性率,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选取216人同时做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①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31.1%,血糖阳性率为9.4%,血脂阳性率为54.7%;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组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组(均P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解决病理抗酸染色优质阳性对照来源匮乏问题,缩短阳性对照阅片时间,采用灭活的结核杆菌培养物和蛋清制成0.5 cm×0.5 cm大小的新型阳性对照,并选取抗酸染色阳性菌含量适中的归档蜡块作为传统阳性对照。将两组切片一起染色,比较阳性菌查对时间和染色质量评分。结果:传统阳性对照占位大,均可见少量紫红色阳性菌,菌查对平均时间(1 492.0±163.2)s,染色质量平均得分28.8±2.0。新型阳性对照占位小,均可见较多紫红色阳性菌,阳性菌查对平均时间(5.8±1.0)s,染色质量平均得分37.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阳性对照占位小,不易与检测组织混淆,保证了染色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等疾病密切相关。根除Hp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作用。我国人口众多、人群Hp感染率高、卫生资源相对缺乏,采取全面Hp筛查和治疗策略的时机尚不成熟。目前临床常用的Hp根除方案包括标准三联疗法、非铋剂四联疗法和铋剂四联疗法,各方案的根除率有所差异,其中铋剂四联疗法的根除率最高,被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然而Hp感染在成功根除后仍存在复发情况,且复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此文对Hp的根除方案、根除后复发率及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Hp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根治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产生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当人们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人们产生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胃部疾病,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胃癌的病症,且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较多,不同的药物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同,现临床上会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进行治疗,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临床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抗生素 铋剂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检查为阳性的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然后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阳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病, 是一种由于感染巴氏杆菌而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常发生于牛群中。对于家畜来说,感染上牛巴氏杆菌病,其死亡率往往较高,同时,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速度快、发病较急,也容易造成群体性感染和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家畜饲养户,尤其是牛群饲养户而言,充分认识到牛巴氏杆菌病的危害,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牛巴氏杆菌病十分有必要。本文将对牛巴氏杆菌病特点、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同时,重点论述如何做好对牛巴氏杆菌病的治疗和防控。

  • 标签: 牛巴氏杆菌 治疗 防控
  • 简介:摘要布鲁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常能引起乙类传染病——布鲁杆菌病(布病)。布病不仅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人类感染后会造成多器官损伤,严重者可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无论从流行地域的广泛性,还是危害程度的严重性,布病都堪称世界性的传染病。防治布病迫在眉睫,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控制该疾病的流行。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对提高布鲁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快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鉴定布鲁杆菌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进行阐述,为布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布鲁杆菌 布鲁杆菌病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消化科护士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总结防护措施。方法:本次研究起始时间为 2018年 10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0月,共选择消化科护士 60人,各选择 60名消化科医师和非消化科护士作为参照组,对所有护士及医师进行末梢血抗幽门螺杆菌( HpIgG)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消化科护士抗 HpIgG水平与消化科医师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P>0.05;消化科护士抗 HpIgG与非消化科护士相比显著更高, P<0.05;消化科无胃病史护士的抗 HpIgG水平与非消化科无胃病史护士相比显著更高, P<0.05;在消化科护士中,年龄越高,抗 HpIgG水平越高,三组抗 HpIgG水平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消化科护士极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加强相关防护措施,做好隔离、消毒处理,及时处理污染物,从而保证消化科护士工作安全。

  • 标签: 消化科护士 幽门螺杆菌感染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结核病 是严重 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尽早 对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现 对痰结核杆菌检验在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检验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某 院接受结核病治疗的 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33例,分别给予痰涂片镜检与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应用 PCR法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 78.79%( 26/33),对照组应用痰涂片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为 24.24%( 8/34),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选取 PCR法进行检验,具有高敏感度、较强特异性、检查速度快等优势,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优势,可作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准确依据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结核患者 痰结核杆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