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人二倍体细胞生长影响的情况,确定更适合人二倍体细胞生长的血清类型、浓度以及生长天数。方法进行预试验,选取同一厂家的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分别制备含1%、2%、5%、10%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观察细胞上清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情况,并用胰酶消化细胞,通过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测定T75方瓶中的活细胞浓度、细胞存活率。根据预试验结论调整浓度范围,制备合适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以及确定合适细胞生长天数,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并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胎牛和新生牛血清无显著差异,血清浓度在10%时效果最好,培养至第4-5天时细胞活率达到峰值;胎牛血清浓度为5%时,培养效果可以达到新生牛血清5%更高浓度的培养效果,经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良好。结论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新生牛血清与胎牛血清在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时,培养效果无显著差异,而低浓度(5%)的胎牛血清与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异,从细胞生长情况、培养效果和经济角度选择低浓度胎牛血清替换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更为适合。

  • 标签: 人二倍体细胞 新生牛血清 胎牛血清 细胞浓度 细胞活率
  • 简介:目的探讨透析液钙浓度(DC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6—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稳定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DCC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1.25mmol/L组、1.35mmol/L组、1.50mmol/L组),观察时间为12周。比较3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透析前后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为273例,男性159例,女性114例;年龄25-83岁,平均(52±9)岁;1.25mmol/L、1.35mmol/L和1.50mmol/L组各91例,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液透析后,3组患者Kt/V和U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2±9)mmHg、(103±11)mmHg]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1.50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透析前[(120±12)mmHg比(103±9)mmHg,P〈0.01]且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均P〈0.01);1.25mmol/L组患者血钙水平低于透析前[(1.94±0.31)mmol/L比(2.24±0.18)mmol/L,P〈0.01],1.50mmol/L组血钙水平高于透析前[(2.54±0.18)mmol/L比(2.24±0.17)mmol/L,P〈0.01];1.25mmol/L组iPTH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356±68)ng/L比(291±49)ng/L,(443±45)U/L比(343±58)U/L,均P〈0.01]。1.35mmol/L组患者透析12周后血钙、血磷、iPTH、AL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透析过程中,1.25mmol/L组肌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1.35mmol/L组和1.50mmol/L组[14.28%(13/91)比5.49%(5/91)、4.39%(4/91),均P〈0.05];1.50mmol/L组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14.28%

  • 标签: 血液透析液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患者80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阿司匹林、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实验组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0.0%(P0.05)。治疗后实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TNF-a显著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人血清帕拉德福韦浓度检测方法并运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清样品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以0.2mmol·L^-1乙酸铵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ThermoBDSHYPERSILC18column(150mm×2.1mm,5μm)分离,梯度洗脱。帕拉德福韦及内标(恩替卡韦)监测离子对为m/z424.1→151.0;m/z278.3→152.1。运用建立的方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清中药物浓度。结果:帕拉德福韦血清药物浓度在0.5-500ng·mL^-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帕拉德福韦人体药动学研究。

  • 标签: 帕拉德福韦 LC-MS/MS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impson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融合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PBR拮抗剂PK11195组(P组)、PBR激动剂Ro5-4864组(R组)、PK11195+Ro5-4864组(PR组)。P、R组在缺氧前30min于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10^-4mol/LPK11195和Ro5-4864,PR组在缺氧前30min加入以上浓度的两种药物共同孵育,然后再进行缺氧复氧。结果:R组细胞凋亡率(9.4±0.6)%与HR组(26.6±2.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细胞凋亡(27.4±3.1)%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172±29)与HR组(207±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组(222±26)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21±4)%与HR组(12±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R组(11±4)%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R激活明显抑制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和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 标签: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 缺氧复氧损伤 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
  • 简介:本文建立固相萃取结合柱前衍生化测定人血浆中的卡托普利浓度的RP-HPLC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两种国产卡托普利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物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对溴苯乙酰基溴(p-BPB)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产物经固相萃取后由VP-ODS柱分离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100:150:1.25)(v/v),紫外检测波长为257nm,线性范围为5~1000ng@mL-1,(r=0.9987),平均回收率为98.65±2.04%,日内和日间RSD分别小于3.4%和8.4%.以自身对照随机交叉方式,单计量分别给予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两种国产卡托普利片50mg,卡托普利在人体内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两种卡托普利片的AUC0-T,Cmax和Tmax分别为424.5±25.7μg@h@L-1和439.4±13.3μg@h@L-1,505.9±244.6μg@L-1和504.8±72.2μg@L-1,0.662±0.18lh和0.528±0.176h.两种制剂间的各参数无明显差异,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为生物等效制剂,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1±14.6%.

  • 标签: 相对生物利用度 卡托普利片 柱前衍生化 人血浆 RP-HPLC法 药动学
  • 简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可靠的HPLC-UV方法用于美氟尼酮的测定。生物分析步骤包括从500μL肝微粒体系统中通过甲醇沉淀蛋白质提取美氟尼酮。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T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mM甲酸铵(用10%的甲酸调PH至2.9)–乙腈(70:30,v/v),流速为1.0mL/min,UV检测波长设定在245nm。美氟尼酮和吡非尼酮(内标物)分别在6.0和9.7分钟洗脱,总运行时间为12分钟。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生物分析指南,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符合验收标准。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中的标准曲线在0.5–1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美氟尼酮内和外间精确度低于9.0%,偏差在±10.0%以内。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中孵育后,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美氟尼酮 HPLC分析 药代动力学 肝微粒体 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