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依诺肝素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200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5.4±3.6)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40),+依诺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n=60),常规治疗;治疗组随机分2个亚组,治疗组1(n=70),+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NR,1.5~2.0);治疗组2(n=70),+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NR,2.0~3.0)。起始剂量为2.5mg/d+依诺肝素120mg/d,当INR值分别为1.5~2.0和2.0~3.0时,停用依诺肝素,仅用抗凝使INR值维持在上述范围内,疗程为半年。主要观察治疗后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以及不同INR值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结果治疗组DVT和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治疗组1DVT和PE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与治疗组2无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事件,INR2.0~3.0组静脉血栓事件进一步降低,并不增加出血事件,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给予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事件。

  • 标签: 华法林 依诺肝素 心力衰竭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抗凝强度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每组各为42例,按照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108例,采用1.5~3mg中低强度抗凝进行治疗;观察组为105例,采用3~4mg高强度抗凝进行治疗;治疗组为113例,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每组随机抽取42例,用药剂量调整一次0.5mg,比较分析三组出血、栓塞及上腹部不适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栓塞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不同强度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出血等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非瓣膜病 房颤 血栓栓塞 华法林抗凝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FMEA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HFMEA模式风险预警干预;记录HFMEA模式干预前后,预防患者抗凝治疗质量降低的各失效模式RPN 值变化;利用《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通过《抗凝知识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研究期间患者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INR值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实施HFMEA模式预防患者抗凝治疗质量降低后,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均<100分;干预前,两组患者抗凝知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药理作用、INR监测、不良反应、食物及生活习惯对华的影响、其他药物对华的影响、抗凝知识总分分别为(2.88±0.73)分、(1.36±0.54)分、(2.57±1.28)分、(2.13±0.84)分、(1.66±0.92)分、(11.12±2.20)分,均高于对照组(2.24±0.52)分、(1.02±0.39)分、(1.81±0.94)分、(1.58±0.76)分、(1.00±0.78)分、(7.63±1.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监测、按量按时服药、长期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总分分别为(3.78±0.54)分、(3.86±0.43)分、(3.90±0.71)分、(3.84±0.62)分、(3.89±0.67)分、(31.52±2.93)分,均高于对照组(3.14±0.39)分、(2.97±0.38)分、(3.42±0.48)分、(3.41±0.44)分、(3.22±0.53)分、(25.93±2.7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INR 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FMEA模式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抗凝依从性和抗凝知识认知,预防控制抗凝不良事件,从而达到手术预期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HFMEA模式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管理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初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预测治疗患者抗凝强度的效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纳入治疗(2.5 mg/d,连续口服7 d)住院患者137例,分别于用药3 d和7 d时监测INR。Pearson相关分析3 d时INR(INR初始)与7 d时INR(INR7 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NR初始预测服7 d时患者不同抗凝强度的能力。结果(1)INR初始和INR7 d分别为(1.66±0.42)和(2.28±0.6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01)。(2)服用7 d时未达抗凝强度(INR<1.5)者12例,低抗凝强度(1.5≤INR<2.0)者33例,标准抗凝强度(2.0≤INR≤3.0)者80例,高抗凝强度(INR>3.0)者12例。(3)INR初始预测7 d时患者≥低抗凝强度、≥标准抗凝强度和高抗凝强度的AUC分别为0.789、0.801和0.899,与随机面积0.5比较,P<0.01。(4)当INR初始1.388作为最佳截断值时(Youden指数最大),预测患者≥低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744、0.750和74.45%;当INR初始1.595作为截断值时,预测患者≥标准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652、0.822和70.80%;当INR初始1.905作为截断值时,预测患者达高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857、0.829和83.21%。结论INR初始预测服用患者不同抗凝强度的能力较好,可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指标,当INR初始<1.388或INR初始>1.905者,应进行剂量调整。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个体化给药
  • 简介: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对北京市房山区65岁以上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70例持久性NVAF患者抗凝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阿司匹林组(471例)和调整剂量(维持INR在2.0~3.0)组(36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伴随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结果:入选病例共937例,有效病例870例,失访67例(7.1%)。随访时间(19.2±2.1)个月。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和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降低62%(1.06%:6.52%,P=0.04)。组的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下降68%(0.42%:4.76%,P=0.04);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0.42%:3.00%,P=0.02)。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组低于阿司匹林组(2.97%:13.03%,P=0.04)。组出血率较阿司匹林组显著减少(1.69%:12.02%,P=0.04)。结论:对于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维持INR在2.0~3.0的剂量,可以较阿司匹林更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而且是安全的。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应用治疗的安全性和转归。方法选择2011至2020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1支冠状动脉血管内发生多个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内发生血栓的患儿共2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治疗,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范围控制在2.0~3.0。在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2、3、4周及2、3、6、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瘤直径、数量、部位和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变化,并监测INR、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实施规范的出血风险培训与管理,并根据家长实际落实情况,分为落实组和未落实组,比较2组患儿出血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结果21例患儿男15例、女6例,发病年龄为2月龄至6岁。入组时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为Ⅱ级有4例、Ⅲ级有7例、Ⅳ级有7例、Ⅴ级有3例。10例发生血栓的患儿临床发现血栓的时间为病程第4天至4个月。应用治疗后,其剂量分布在0.06~0.10 mg/(kg·d),INR为1.80~2.59,10例有血栓的患儿有8例消失,2例未消失的Ⅴ级患儿的血栓有不同程度机化。治疗后,4例Ⅱ级病变患儿的冠状动脉均恢复正常;7例Ⅲ级病变患儿中有3例冠状动脉瘤消失,4例无改变;7例Ⅳ级病变患儿中5例冠状动脉瘤缩小为Ⅲ级,2例无改变;3例Ⅴ级病变患儿瘤体无改变。治疗后均没有新发血栓及新冠状动脉瘤出现。21例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无特殊改变,治疗前后肌钙蛋白I和CK-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7(0~3.01)比0.04(0~0.29) μg/L,20.6(11.2~58.2)比29.0(16.7~47.0)U/L,Z=0.932、1.906,均P>0.05]。出血风险管理落实组患儿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落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比4/6,Fisher值=5.689,P=0.031)。结论应用INR 2.0~3.0为目标范围,结合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瘤的严重程度来调整剂量,并予以规范而严格的管理与培训,可增加川崎病患儿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治疗血栓及预防新血栓,降低出血风险。

  • 标签: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华法林 冠状动脉瘤 血栓形成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黄芪进行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P<0.01)、血胆固醇(P<0.05)、血浆白蛋白(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实施便捷,值得临床应用与探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华法林 黄芪 肾病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对阵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PAF)患者的预防血栓作用及出血等副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设计,选取中高危PAF患者,随机分入4组,使用不同剂量的进行抗凝治疗,将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控制在1.3~1.6(第1组)、1.7~2.0(第2组)、2.0~2.5(第3组)和2.6~3.0(第4组),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其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主要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次要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次要出血事件)以及总事件(主要事件+次要事件)发生率,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与IN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68例中高危PAF患者,最终826例进入分析,其中第1组167例、第2组220例、第3组215例、第4组224例。随访结果显示,随着INR的增大,终点事件减少(其中第1组与第2、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出血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在主要事件、次要事件、总事件发生率方面,第1组除主要事件发生率与第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高于第2、3、4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对国人PAF患者,抗凝强度INR在1.7~2.5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该抗凝强度对国人安全有效,而INR在2.6~3.0时,总获益并不增加。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抗凝 国际标准化凝原酶原时间比值 华法林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与利伐沙班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肺栓塞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实施治疗,研究组实施利伐沙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实施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实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进行观察(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30例患者实施标准抗凝治疗,针对治疗组30例患者实施低强度抗凝治疗,分析两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治疗后的抗凝后出血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低强度抗凝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出现出血现象及显著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 目的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微波治疗口服钠致皮下血肿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51例口服钠致皮下血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6 例) 和对照组( 25 例) ,观察组立即停止口服钠后采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涂抹,INR值达到标准值在2.0—3.0后联合使用微波治疗,对照组立即停止口服钠单纯采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2小时后的治疗效果、有无局部感染并发症及疗效与肿胀程度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血肿消退时间、疼痛减轻程度、无并发症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轻度肿胀的患者疗效优于肿胀严重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 论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微波治疗在促进局部血肿消退、减轻疼痛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微波 治疗 皮下血肿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房颤患者口服抗凝治疗中,干预一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取60例房颤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一体化护理。对比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INR达标率均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的干预,能够提高INR达标率以及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一体化护理 房颤 口服华法林 抗凝治疗 治疗依从性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的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服用的依从性现状,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服用依从性得分为(6.52±1.48)分,服药信念得分为(7.54±1.8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6.49±1.39)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付费方式、居住地、社会支持、病程、抗凝知识掌握水平、是否术前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康复程度均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均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依从性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依从性受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抽取50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使用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力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低分子肝素对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率较好,安全性较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华法林 低分子肝素 晚期肺癌 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或抗凝治疗,比较两药的不良反应。方法入选非瓣膜性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74例、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36例和组38例,术后利伐沙班组每天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组每天给予片(2.5mg/d),术后的第1、3个月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统计脑卒中发生率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用药前后及两组间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尿常规、大便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房颤复发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个别指标异常与观察药物无关。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利伐沙班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1例;组缺血性脑卒中1例,无外周动脉栓塞。两组患者牙龈出血各1例;组患者皮肤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现血尿1例,患者停药后出血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患者。结果显示无论在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上,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具有强效抗凝作用,无需监测出凝血指标,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和栓塞出血风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利伐沙班 华法林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