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通气-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LMA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Ⅳ级,择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通气-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全身麻醉组(LM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每组30例。观察LMA组麻醉诱导时、置时、术中维持、拔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呼吸变化,记录术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LMA组的一次成功率为90%(27例),二次成功率的10%(3例);诱导时的MAP、HR较诱导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置时、手术中、拔时的血流动力血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在35~50mmHg之间,SPO2〉98%,麻醉苏醒时间为(5.2±3.1)min。术后不良反应:EA组18例出现尿潴留,LMA组2例出现尿潴留。下床活动时间:EA组为6~8h,LMA组为2~3h。患者满意率:EA组为75.5%,LMA组为85.5%。结论通气-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易行、创伤小的新型麻醉方法。

  • 标签: 喉罩 七氟烷 老年患者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通气应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进行详细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50例来自2020年6月-2021年5月需要做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分组进行麻药干预,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通气干预(50例),参照组常规麻醉(50例)。结果 计算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综合评分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同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利用统计学检验,验证各组效果。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通气应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中,可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使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提升了治疗安全性,故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喉罩肺保护通气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麻醉应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分组研究,实验组22例,应用高氧流量七氟醚吸入诱导,植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18例,应用常规麻醉药物诱导,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恢复清醒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拔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麻醉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喉罩通气 七氟麻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与切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气湿化管理相关的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循证问题;按照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文献类型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实践、系统评价;根据文献类型选择合适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使用JBI系统相关工具确定证据等级及推荐级别。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最佳实践1篇、系统评价9篇,总结出13条证据,归纳为湿化的评估、方式、液体和操作等4方面。结论本研究所得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一方面需进行临床情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使用证据;另一方面,现有证据存在欠缺和质量不高,故需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创造高质量证据并持续更新。

  • 标签: 喉切除术 气管切开 住院患者 气道湿化 证据总结
  • 简介:目的探索Cookgas和Fastrach插管型联合光索在预测重度困难气管理中的应用,为临床处理重度困难气管理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本院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预测重度困难气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Cookgas插管型联合光索组(CILA组)和Fastrach插管型联合光索组(FT-LMA组),每组5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之前的困难气评估及声门的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及身高)相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562,P=0.092;χ^2=1.448,P=0.104;t=1.520,P=0.081;t=1.604,P=0.095)。CILA组的张口度明显小于FT-LMA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5,P=0.002);CILA组的Mallampti分级Ⅲ级之上的例数明显多于FT-LMA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04);CILA组的预测困难面罩通气例数明显多于FT-LMA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6,P=0.001)。CILA组4级声门的暴露例数显著低于FT-LM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03)。结论应用CILA和FT-LMA在预测重度困难气管理中具有高效安全的功效,CILA插管的成功率更高,操作更为便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ILA FT-LMA重度困难气道管理 功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置管与气管插管应用效果,体现护士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护士操作的组设为实验组,医生操作的气管插管组设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插管后5分钟指端SPO2、30分钟动脉血氧分压,两种方法插管开放气后牙、舌、口腔粘膜、口唇损伤,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至操作人打开病人口腔的时间,开始插入管道()至插管成功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5分钟SPO2、从开始置管至插管成功所用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例数、发现病人病情至打开病人口腔所用时间以及牙、舌、口唇损伤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熟练掌握操作的护士在ICU危重病人抢救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喉罩置管 气管插管 护士操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展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单纯支气管封堵器)和联合组(支气管封堵器联合),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情况(拔管、自主呼吸及睁眼时间)、呼吸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对比血氧饱和度(SpO2)、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血流动力学[分别于支气管封堵器或置入前(T1)、支气管封堵器或置入即刻(T2)、拔除支气管封堵器或时(T3)记录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MAP)]、不良事件(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呛咳等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拔管时间[(5.62±1.23)min]、自主呼吸时间[(6.85±1.34)min]及睁眼时间[(7.34±1.52)min]均短于单一组[(8.62±1.55)min、(10.25±1.78)min、(11.38±1.85)min](t=9.94、10.00、11.06,均P < 0.001);术后3 d,联合组患者SpO2[(98.23±1.05)%]、VC[(2.18±0.60)L]、MVV[(54.23±5.36)L]均高于单一组[(96.23±1.01)%、(1.82±0.50)L、(48.12±4.23)L](t=7.51、2.52、4.90,均P < 0.05);MAP在T3时联合组(98.25±2.32)mmHg低于单一组的(93.35±2.48)mmHg(t=7.90,P < 0.05);联合组患者声音嘶哑[6.66%(2/30)]、咽喉疼痛[10.00%(3/30)]及呛咳[6.66%(2/30)]发生率均低于单一组[33.33%(10/30)、43.33%(13/30)、43.33%(13/30)](χ2=6.66、8.52、10.75,均P < 0.05),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采取联合支气管镜封堵器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理想。

  • 标签: 外科手术 胸腔镜 支气管 喉面罩 呼吸功能试验 手术后并发症 康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制衔接管加通气技术施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需使用纤支镜诊治的患者10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纤支镜检查和治疗,观察组使用自制衔接管加通气技术施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命指征平稳,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通过自制衔接管加通气技术可明显改善纤支镜诊治安全性,增加舒适度,使常规纤支镜不能进行的危重患者得到诊治,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自制衔接管 喉罩通气技术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通气麻醉,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气峰值、潮气量较对照组低,呼吸末二氧化碳较对照组高,气管拔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镇痛药物用量、七氟烷麻醉用量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呼吸频率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通气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比较明显。

  • 标签: 老年腹腔镜手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喉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观察气管插管全麻与置入全麻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手术患儿 70 例入组,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儿给予置入全麻,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结果: 观察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 HR 、 MAR 比较无差异( P>0.05) ;两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 PCO 2 与 SPO 2 比较无差异( P>0.05) ;对照组插管前后、气管拔管前后的 HR 、 MAR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 HR 与 MAR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小儿手术中选用置入全麻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作为麻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气管插管全麻 喉罩置入全麻 小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气管插管全麻与置入全麻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手术患儿70例入组,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儿给予置入全麻,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HR、MAR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PCO2与SPO2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插管前后、气管拔管前后的HR、MAR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HR与MAR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小儿手术中选用置入全麻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作为麻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气管插管全麻 喉罩置入全麻 小儿手术
  • 简介:摘要可安全和有效地应用于全麻术中,但需要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并掌握的正确使用方法;对气保护来讲,是介于面罩和气管导管之间的一种通气,对胃肠手术、开胸手术和长时间手术应选择气管内插管;特别是在既不能通气又不能插管的紧急情况下,应首先想到使用;文章结合实际状况就呼吸内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2018年2月手术患儿中抽取78例,随机分成两组38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40例实验组给予麻醉,评定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的81.6%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实施麻醉效果确切,可缩短拔管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喉罩麻醉 小儿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成果,更好地为患儿服务。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90例患儿为对象,在手术前需要实施麻醉,而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则为麻醉,分析不同方案下的麻醉效果。结果:从麻醉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总有效为 95.6%( 43/45),对照组为 97.8%( 44/45),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拔管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为( 14.3±1.6) min,对照组则为( 31.2±2.9) min,以观察的患儿苏醒时组更低。除此之外,在停药后间上,观察组为( 7.3±1.5) min,对照组则为( 14.6±3.0) min,其差异显著。最后,在并发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患儿的发生率为 6.7%( 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7/4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麻醉方案更佳。结论:采用麻醉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小儿手术,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患儿苏醒块,拔管时间短,能够说明麻醉更为有效,在并发症的控制上也较低,具有安全性保障。

  • 标签: 喉罩麻醉 小儿患者 手术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结果,我国医学界在发展这门新学科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急诊医学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医院医学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 标签: 急救 喉罩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成果,更好地为患儿服务。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90例患儿为对象,在手术前需要实施麻醉,而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则为麻醉,分析不同方案下的麻醉效果。结果:从麻醉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总有效为 95.6%( 43/45),对照组为 97.8%( 44/45),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拔管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为( 14.3±1.6) min,对照组则为( 31.2±2.9) min,以观察的患儿苏醒时组更低。除此之外,在停药后间上,观察组为( 7.3±1.5) min,对照组则为( 14.6±3.0) min,其差异显著。最后,在并发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患儿的发生率为 6.7%( 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7/4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麻醉方案更佳。结论:采用麻醉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小儿手术,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患儿苏醒块,拔管时间短,能够说明麻醉更为有效,在并发症的控制上也较低,具有安全性保障。

  • 标签: 喉罩麻醉 小儿患者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出生的48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24例,组给予置入通气,气管插管组给予气管插管通气。详细统计两组新生儿置入时间、正压通气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死亡率等。结果组无死亡病例,气管插管组有1例死亡,置入时间组为20.1s,气管插管组为40.2s;而一次放置成功率组为21例,气管插管组为18例;正压通气时间组为35.15s,气管插管组为65.25s。结论能够迅速、简单、有效地使新生儿窒息复苏。

  • 标签: 喉罩 新生儿窒息 复苏 气管插管 置入时间 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干预减轻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程度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0年08月--2021年08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辅以普通护理,研究组辅以心理干预。观察对比分析两组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拔管时间、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心理干预 喉罩全麻 苏醒期 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