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83年Brain[1]发明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大样本研究报告:用于机械通气安全有效[2-3],特别是Supreme引导柄的弯曲度符合口咽部的生理解剖曲度,容易操作,且对位更加准确。乳腺手术属于体表手术,对肌松要求相对较低,

  • 标签: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喉罩通气 乳腺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在小儿手术中建立通气(LMA)与气管内插管(Endotachealintadion)两种通气方式,总结喉通气(LMA)用于小儿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将80例拟行手术的小儿随机分成组(L组)与气管内插管组(E组),两组各40例,经快速诱导后分别插入和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放置与通气情况。结果顺利放入率为100%,气管内插管顺利率为90%,L组2例(5%)出现口腔漏气,E组无漏气,2种方法对通气均无明显影响。组插入后与诱导前循环各参数相比元明显差异。E组插管后,与诱导前循环各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增高(P〈0.01),5分钟后趋于平衡,呼吸复苏后拔前与拔管前循环各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气相对气管导管插入简单、方便,患儿对插入的耐受性较好,反应性小,适合于部分气困难的麻醉,其麻醉过程平稳,不影响通气,是小儿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喉面罩 肺换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使用进行气管理的效果。方法分析我们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罩在院前急救中进行气管理的45例患者,统计其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综合分析其使用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操作成功40例,成功率88.89%;操作用时11.1+2.1s;成功插管的40例患者中,37例有效,有效率92.50%;1例发生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22%,2例发生呕吐,发生率为4.44%,无一例发生气梗阻、心跳呼吸骤停等危重并发症。结论在院前急救中使用进行气管理,成功率高、耗时短暂、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因而使用效果确切。

  • 标签: 院前急救 喉罩 气道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结石切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接受腹腔镜胆结石切除的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是50例患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和通气全身麻醉,麻醉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4%和6%,干预组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析,干预组的时间少。结论对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术患者给予通气全身麻醉,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术后拔管和睁眼速度,有助于改善预后,价值明显,值得实施和推广。

  • 标签: 喉罩通气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结石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中麻醉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5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的儿童。采用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麻醉诱导后,面罩扣紧口鼻自然呼吸潮气量低于5ml/kg时的患儿,植入,听诊法和观察胸廓运动确定罩在正确位置后行手术;潮气量大于5ml/kg的患儿,不植入行手术。两类麻醉方法患儿均以100mg/kg/分钟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连续监测ECG、MAP、HR、SPO2。结果两类麻醉方法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呼吸堵塞、咳嗽、痉挛、及胃内容物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均通气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植入的患儿无术后咽痛发生。结论通气技术,使用相对简单,无创伤,对短小手术,术中肌肉松弛要求不高,若掌握方法恰当,在临床麻醉中可部分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通气,可在小儿的短小手术麻醉中推广。

  • 标签: 喉罩 短小手术 小儿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气管插管、麻管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通气三种情况下拨除气管导管/对血流动力学及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75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Ⅱ组:静脉诱导麻管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Ⅲ组:静脉诱导后置入通气。结果拨除气管导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呛咳的发生率,Ⅰ组明显增高于/快于Ⅱ组、Ⅲ组(P〈0.05);Ⅱ明显增高于/快于Ⅲ组(P〈0.05)。结论麻管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通气均能有效预防拨除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且通气预防拨管反应效果更好。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管表面麻醉 喉罩 血流动力学 拨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组24例)和B组(气管插管组24例),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均一样的情况下,观测两组插管时间、插管、充气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术后24小时随访口咽喉疼痛不适的发生率。结果A组插管时间明显少于B组,A组插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少于B组,术后24小时随访口咽喉疼痛不适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通气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通气 全身麻醉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通气应用于妇产科临床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实验主要通过选取我院在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10月之间受治的 54例妇产科临床麻醉患者进行研究,并对患者进行分组,以及采用两组不同的方法进行麻醉,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置入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全麻通气可以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的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喉罩麻醉通气 妇产科 临床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LMA)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随机分成LMA联合HFJV组(A组)和常规全麻气管插管组(B组),各17例。分别于术前(T0)、诱导置入LMA(气管插管)后1min(T1)、5min(T2)、20min(T3)、苏醒拔除LMA(气管导管)时(T4)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RTCO2),并记录苏醒时间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期:A组T1HR较t0升高不明显,MAP变化轻微;B组T1HR和MAP较Tn有明显升高(P〈0.05).麻醉维持期:A组MAP下降小于B组。术中用药:A组丙泊酚(3.16±1.34)mg/min、瑞芬太尼(9.35±2.17)μg/min,明显少于B组丙泊酚(4.29±2.41)mg/min,瑞芬太尼(17.38±5.46)μg/min(P〈0.01)。此外,A组B时PRTCO2(32.50±2.55)mmHg(1inHg=0.133kPa)以及PaCO2(45.95±5.12)mmHg与T2时PRTCO2(40.43±2.12)mmHg,PaCO2(57.01±1.29)mmHg相比有所下降,而PaO2在T3时(147.75±22.89)mmHg较T2时(70.45±14.59)mmHg明显升高(P〈0.05)。术后苏醒期:A组苏醒时间(4.12±2.56)min明显短于B组(11.27±5.48)min(P〈0.01)。结论LMA与HFJV联合应用可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插管反应,降低动脉瘤破裂危险性,且通气功能维持良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喉罩 高频喷射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疝气手术麻醉中使用通气吸入七氟烷的临床效果。方法以70例行小儿疝气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经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经通气吸入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通气吸入七氟烷,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喉罩通气 七氟烷 小儿疝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i-gel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I-II级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i-gel组(I组,n=30)和表面麻醉组(C组,n=30)。前者通过i-gel联合T型密封接头实施控制通气,后者常规表面麻醉后行纤支镜检查。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纤支镜进入前(T1)、进镜至咽部(T2)、声门部(T3)、气管内(T4)及纤支镜取出后即刻(T5)的6个时点血压(BP)、心率(HR)和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镜检期间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的镜检条件及镜检时间,调查麻醉满意度(由内镜医师评价)及患者满意度(由患者评价)。结果I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C组HR、MAP在各时点均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应时点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检查中出现呛咳、憋气、痉挛及体动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P〈0.05)。I组患者的镜检条件明显优于C组[(8.27±1.53)分vs.(5.16±1.12)分,P〈0.05],镜检时间短于C组[(9.83±2.53)minvs.(16.52±4.38)min,P〈0.05]。I组患者均能在术毕3~8min苏醒,麻醉满意度[(91.3±7.8)分vs.(6.04±5.7)分]及患者满意度[(93.8±8.3)分vs.(48.7±6.6)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i-gel通气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能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控制患者的通气,克服了呼吸抑制问题,改善镜检条件,苏醒快速。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喉面罩 麻醉 局部 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通气应用于妇产科临床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实验主要通过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之间受治的54例妇产科临床麻醉患者进行研究,并对患者进行分组,以及采用两组不同的方法进行麻醉,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置入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全麻通气可以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的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喉罩麻醉通气 妇产科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者接受通气全身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平均心率与动脉压,麻醉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置入后的平均心率与动脉压均优于插管后的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喉罩通气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全麻通气应用于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气管内插管通气方法,观察组接受全麻通气方法。将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气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通气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麻醉 喉罩全麻通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输尿管结石临床麻醉中使用全麻通气的安全性。方法:挑选本年度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行输尿管结石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并采取循环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及研究组,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参照组,且术后-24小时的疼痛指数均低于参照组。结论:对行输尿管结石术患者给予全麻通气进行麻醉,可增强其麻醉效果,减少了手术中的麻醉刺激,相对常规麻醉模式更加安全,同时减少了患者术后疼痛,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喉罩全麻通气 应用 输尿管结石 临床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全麻通气应用于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气管内插管通气方法,观察组接受全麻通气方法。将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气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通气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麻醉 喉罩全麻通气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气管插管型通气(ILMA)为气管插管提供了一种新型途径,而且有望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但是,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目的在于:(1)进一步观察气管插管型通气(ILMA)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证实经口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型通气(ILMA)是否能够比直接喉镜(DLS)产生较轻微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ILMA组和DLS组,经常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血压(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ILMA组的平均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较DLS组明显延长。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但血压的最大值未超过麻醉诱导前水平,而心率的最大值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两组在各对应时问点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血压和心率的最大值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深度下,ILMA和DLS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相似。与DES相比较,ILMA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并不具有减轻心血管反应的优点。

  • 标签: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