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II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恢复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总结护理对策。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II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损伤程度相关评分进行分组,低于34分为参照组(50例)、超过或等于34分在研究组(50例),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创面恢复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总结护理对策。结果:经统计,单因素中BIM指数、生活习惯、糖尿病、心理状态、炎性因子水平两组数据对比(P0.05)。多因素分析中BIM、吸烟、糖尿病、心理状态、IL-6、TNF-α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影响II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恢复的与BIM、吸烟、糖尿病、心理状态、IL-6、TNF-α等存在直接关系,建议临床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创面更好的恢复。

  • 标签: 创面恢复 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8例颅脑损伤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类型等资料,根据病原菌是否为MDRO将患者分为MDRO感染组(n=69)与非MDRO感染组(n=409)。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血管病、合并营养不良、有休克史、有侵入性操作、联合使用抗生素是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78例患者感染样本共检出病原菌516株,目标菌株386株,其中MDRO 73株(18.91%),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30.14%)、铜绿假单胞菌14株(19.18%)、肺炎克雷伯菌13株(17.81%)、大肠埃希菌11株(15.07%)、鲍曼不动杆菌10株(13.70%)、粪肠球菌3株(4.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伤口和上呼吸道。结论合并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联合应用抗生素均会增加颅脑损伤患者术后MDRO感染风险;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为常见的MDRO。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监测,做好隔离防护等,预防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伤口感染。

  • 标签: 颅脑损伤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病原学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ASD)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术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07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其中MASD的发生率为39.25%(42/10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造口部位、造口高度、排泄物性状、排便规律情况、底盘渗漏次数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发生MA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MASD发生率较高,年龄、造口部位、造口高度、排便情况等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MASD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MASD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肠造口术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急性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科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将入选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及是否发生心搏骤停后休克及心功能不全。使用单因素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分析ALI对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观察ALI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AL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ALI组54人,非ALI组158人,ALI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较长[19(10~27)min,P=0.015],ALI组患者总体病情(SOFA评分、酸中毒和乳酸)较重。ALI组和非ALI组心搏骤停后休克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74% vs. 55%和89% vs.70%。非ALI组患者的1年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ALI组,Log Rank (Mantel-Cox) χ2=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LI持续时间越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越高。心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及心肺复苏后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和ALI的发生相关,OR值分别为3.762(2.347~5.098)和4.272(2.943~5.932),P<0.05。结论心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及心肺复苏后的心力衰竭是ALI的危险因素,ALI的发生增加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急性肝损伤 累计生存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古玺印中,用以烙物的印章是很特别的一类。它们品大、量少,章法处理上也别具一格。当时这类印章有烙马、烙木、烙漆等用途。

  • 标签: 古玺印 印章 文化传统 书法艺术
  • 简介:摘要:热是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的一种能量,它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需要热能,地球上的生命体也离不开太阳所传递的热量,本文将阐述如何运用创设情境和类比法讲解热量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    摘要:薪酬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建立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具有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的薪酬管理体系,着力构建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岗位绩效相挂钩,能升能降的动态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够灵活有效地反映员工绩效和能力的变动,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励人才、吸引人才,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人力资源, 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创造"双赢"局面。

  • 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 薪酬体系 绩效考核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3例未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颅内是否发生PHI分为进展组(并发PHI)46例与非进展组(未并发PHI)9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HI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两次CT血肿量差、合并颅骨骨折、意识障碍、瞳孔扩大、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入院时GCS评分<12分、两次CT血肿量差>20ml、意识障碍、瞳孔扩大、D-D>1.24mg/L、PLT>300×109/L是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尽早发现,早期处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PH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到2020年创伤性脑损伤将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1,2]。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遭受创伤性脑损伤,其中主要集中在15-24岁的年轻人和75岁以上的老年人。TBI后神经细胞受损、缺失或死亡,常使神经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偏瘫、失语、智力障碍或昏迷,甚至死亡。

  • 标签: NSCS 组织工程 TBI 再生与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影响,并分析CABG术后AK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年龄大于18周岁、在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CABG术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常规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322)、阿托伐他汀组(n=125)和非他汀组(n=103)。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CABG前后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以及术后AK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他汀对CABG术患者发生AKI的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550例患者术后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升高,Cc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舒伐他汀组术后BU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Ccr无显著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N、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他汀组术后BUN、Scr升高,Cc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术后BUN、Scr均低于非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cr高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舒伐他汀组BUN、Scr和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BUN、Scr、C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925、22.677、34.426,均P<0.01)。550例患者中AKI发生率为15.1%(83/550),其中瑞舒伐他汀组9.6%(31/322),阿托伐他汀组16.0%(20/125),非他汀组31.1%(32/103)。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KI发生率均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412、7.282,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OR=3.555,95%CI:1.959~6.451,P<0.01)、NHYA心功能Ⅲ/Ⅳ(OR=2.438,95%CI:1.187~5.008,P=0.015)、血清肌酐水平升高(OR=1.018,95%CI:1.003~1.032,P=0.016)、术中采用体外循环(OR=2.936,95%CI:1.454~5.927,P=0.003)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常规他汀治疗(OR=0.490,95%CI:0.247~0.974,P=0.042)和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20,95%CI:0.856~0.990,P=0.026)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结论CABG术后发生AKI常见,术前常规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以及术前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均可以保护肾功能,降低术后AKI发生率,是CABG术后AKI的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史、NHYA心功能Ⅲ/Ⅳ、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术中采用体外循环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肝损伤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2019年4月的27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给予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处方剂量48~55Gy/5~8次,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Child-Pugh评分以及肝脏影像学改变情况,评估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放射性肝损伤影响因素。结果278例患者中,排除3例肿瘤进展者,共有275例患者纳入分析。治疗后8个月患者总生存率为100%,其中22例患者诊断为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率为8%,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患者的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率低,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从而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肝细胞癌 白细胞 射波刀 放射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1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ICU和血管外科ICU收治的4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收集表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CVC置入部位发生MARSI的影响因素。结果ICU患者CVC置入部位的MARSI发生率为6.89%(33/479)。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住ICU时长、NRS 2002评分、皮肤水肿是ICU患者CVC置入部位发生MARSI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3、1.005、4.221、13.107;P<0.05),血清白蛋白、皮肤黏膜颜色正常是ICU患者CVC置入部位发生MARSI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876、0.052;P<0.01)。结论护士应加强对具有发生MARSI危险因素的ICU患者的评估与干预,有效预防CVC置入部位MARSI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生儿经鼻持续无创正压通气(NCPAP)致鼻损伤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NCPAP治疗的11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鼻损伤情况,收集与分析新生儿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NCPAP治疗的新生儿发生鼻损伤影响因素。结果114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中鼻损伤发生率为27.19%(31/114);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时体重、NCPAP时间、NCPAP使用方式、是否发生胎膜早破、是否为早产儿是新生儿NCPAP致鼻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CPAP易导致新生儿发生鼻损伤,胎龄、出生时体重、NCPAP时间、NCPAP使用方式、是否发生胎膜早破、是否为早产儿是影响因素

  • 标签: 婴儿,新生 经鼻持续无创正压通气 鼻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创伤性脊髓损伤慢病管理期患者的功能独立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四川省9所医院骨科、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6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第三版)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6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慢病管理期患者的中文版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第三版)总分为(60.93±18.87)分,其中自我照顾、呼吸和括约肌管理及移动维度得分分别为(14.65±4.81)、(29.71±7.70)、(16.57±9.2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程度、病后职业状态、家庭结构是脊髓损伤慢病管理期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髓损伤慢病管理期患者功能独立性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可根据其影响因素,积极鼓励患者进行职业康复,使其尽快回归到工作状态,以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功能独立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泛耐药革兰阴性菌(XDR-GNB)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以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AKI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比较AKI组与非AKI组基线、治疗期间及预后相关指标,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重要的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有72例患者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最终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2例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率为44.4%。AKI组与非AKI组基线资料均衡,且预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4比6,好转出院(例):18比11,χ2=0.329,P=0.566〕。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于用药后1~14 d,平均(6.8±3.8) d。32例AKI患者中,2例好转出院后肾功能失访,18例肾功能恢复,12例未恢复;肾功能未恢复者预后明显差于肾功能恢复者〔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2比2,好转出院(例):0比16,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多黏菌素B日剂量高于非AKI组(mg:151.6±23.7比132.4±30.3);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5 g/L)的例数均显著多于非AKI组(例:29比10,18比4,9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7.466,95%可信区间(95%CI)为2.676~524.586,P=0.007;OR=22.960,95%CI为1.710~308.235,P=0.018〕。结论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者较未发生者更多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多黏菌素B日治疗剂量更高;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为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黏菌素B 急性肾损伤 感染 泛耐药革兰阴性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阻塞患者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后的肝损伤、炎症和胆汁淤积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护理策略。方法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回顾性调查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PTCD手术治疗胆道梗阻的患者167例。共采用186次经皮引流术,患者平均年龄为63.6岁。手术前后取患者血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因子,放射免疫法检测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以GGT/ ALP比值作为判断胆汁淤积指标。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胆管阻塞患者的肝损伤分级、出血量、炎症因子及患者病例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策略。结果167例接受PTCD手术治疗胆道梗阻的患者共发生5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3%,其中包括4例死亡病例,发生率为2.40%;并发症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肝损伤分级、出血量、炎症因子及患者病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损伤(3.20%),长期并发症是胆汁淤积(2.7%)。肝损伤分级、出血量、炎症因子及患者病例率是PTCD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胆管阻塞患者PTCD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 标签: 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 肝损伤 炎症因子 胆汁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