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耳鼻咽喉科首诊收治的以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到2017年期间就诊于我院的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结果9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其中7例(77.8%)为男性,2例(22.2%)为女性,中位年龄为38岁(19~63岁)。在诊断之前,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8月(0.5~48月),最长症状时间为4年。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鼻腔、鼻中隔8例(88.9%),其次是鼻咽部1例(11.1%)。结论中青年男性患者,早期出现鼻部局部病变重,全身状态可,病情进展快,需高度考虑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可能。须同时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提高对该类疾病早期临床表现的警惕和强调早期确诊。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炎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肠腺癌中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IICs)的相对占比,探讨TIICs与直肠腺癌的预后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直肠腺癌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及样本对应的临床信息。通过CIBERSORT软件计算每个样本中22种TIICs的相对占比。利用R软件分析直肠腺癌和正常结肠组织之间TIICs的占比差异;分别对每种TIICs做单因素生存分析,并分析每种TIICs与直肠腺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从TCGA数据库中一共得到514例样本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其中直肠腺癌473例,正常癌旁组织41例。发现幼稚B细胞等12种TIICs在直肠腺癌和正常直肠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样本临床信息的对应配对后,纳入到生存分析共222例。对每种TIICs相对比例值降序排列,按中位值将所有样本分为高、低浸润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发现,记忆B细胞直肠腺癌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CD4记忆T细胞等4种TIICs在直肠腺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IICs与直肠腺癌的预后及临床分期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免疫,细胞 预后
  • 简介: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起有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对肿瘤发生、发展起有决定性作用。而肿瘤细胞通过自身适应性变化可改变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在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结直肠肿瘤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FESS手术中上颌口的大小对手术疗效有什么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5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5例,手术中上颌口大小为0.5~1.0cm,对照组的患者25例,手术中上颌口大小为大于等于1.0cm,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做定期检查,对比治愈率。结果手术中上颌口大于等于1.0c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比口大小为0.5~1.0cm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并且术后3个月患者都能恢复,治愈效果差异不大。结论在FESS中上颌口大小约为1.0cm时手术的疗效最好,并且能够减少炎症不愈等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上颌窦窦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破坏骨壁的上颌良性肿瘤类型和恰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科收治上颌良性肿瘤中有骨壁破坏的病患的不同治疗措施和最后诊断。结果在所有引起上颌骨壁破坏的良性肿瘤中以上颌囊肿和真菌性上颌窦炎为最常见原因。结论上颌骨壁破坏可以是良性肿瘤引起,治疗上以上颌根治术辅以鼻内窥镜为最常见手段。

  • 标签: 上颌窦 良性肿块 囊肿 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比值及相关细胞因子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Dukes分期A期25例,B期30例,C期43例;选取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7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术前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Th2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比较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分期患者Th1/Th2比值、IFN-γ、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比值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OS)影响因素。结果直肠癌患者Th1/Th2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5.13±2.04比11.82±2.76,t=18.177,P<0.01);Th1/Th2比值降低的患者淋巴管侵犯、Dukes分期C期比例均高于Th1/Th2比值升高患者(χ2值分别为16.403、16.248,均P<0.01);直肠癌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水平分别为(95±15)ng/L、(78±10)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57±17)ng/L、(123±12)ng/L],(t值分别为25.160、26.622,均P<0.01);直肠癌组IL-4、IL-10水平分别为(87±16)ng/L、(178±18)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6±9)ng/L、(124±12)ng/L](t值分别为19.577、22.095,均P<0.01)。随访时间31.0~5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2个月。中位OS时间21.0个月,Th1/Th2比值升高患者OS优于Th1/Th2比值降低患者(χ2=7.2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Th1/Th2比值是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8.541、3.442、1.275,均P<0.05)。结论Th1、Th2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失衡及Th1/Th2比值降低与直肠癌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细胞因子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RNA TADA2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58对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rcTADA2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构建circTADA2A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并分别转染直肠癌细胞株(人直肠癌细胞LoVo、HCT116)。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circTADA2A对LoVo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凋亡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将12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皮下注射转染circTADA2A(过表达组)及空载质粒(对照组)的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比较两组皮下瘤体积和质量。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circTADA2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12±0.4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48±0.22,t=9.620,P<0.01),且其表达量与与肿瘤T分期(χ2=6.855,P<0.05)、淋巴结转移(χ2=10.952,P<0.05)、TNM分期(χ2=6.023,P<0.05)、肿瘤分化程度(χ2=5.376,P<0.05)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组LoVo和HCT116细胞48、72 h时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 h过表达组[LoVo为,(0.34±0.02);HCT116为,(0.31±0.03)比对照组LoVo为,(0.64±0.03);HCT116为,(0.53±0.04),tLoVo=11.190,tHCT116=7.510,P值均<0.01];72 h过表达组[LoVo为,(0.71±0.02);HCT116为,(0.60±0.15)比对照组LoVo为,(0.92±0.03);HCT116为,(0.79±0.02),tLoVo=10.060,tHCT116=12.050,P值均<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LoVo为,(23.93±1.51)%;HCT116为,(20.97±2.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Vo为,(7.60±0.57)%;HCT116为,(6.83±2.36)%,tLoVo=-17.420,tHCT116=-10.210,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皮下肿瘤[体积(500.1±71.0) mm3、质量(488.1±77.6) mg]均显著小于对照组[(940.8±51.6) mm3、(871.0±73.3) mg,t体积=12.280,t质量=8.780,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rcTADA2A在直肠癌中发挥抑癌作用,通过促进细胞的凋亡水平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环状RNA 结直肠癌 增殖 脱噬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肝内皮细胞(LSECs)增殖、迁移及促肝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小鼠18只,行部分肝切除,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术后0、2、4 d残肝内细胞增殖及HO-1表达。以携带HO-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LSECs细胞系(HO-1组),同时以空载体腺病毒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另外建立不同转染组LSECs与肝细胞系非接触共培养模型,评价HO-1表达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HO-1、分化抑制因子1(Id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Wn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变化,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相比小鼠肝切除术后0 d,术后4 d再生肝内LSECs开始大量增殖并伴随LSECs内HO-1表达明显升高。HO-1组LSECs的EdU阳性率(27.20±4.80)%高于空载体组(12.47±3.30)%和未转染对照组(15.97±2.50)%,HO-1组LSECs迁移数量(258.70±36.56)个高于空载体组(122.00±38.16)个和对照组(107.70±30.01)个(均为5个200×视野),HO-1组HO-1、Id1、HGF、Wnt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1组LSECs共培养的肝细胞EdU阳性率(18.33±2.52)%高于空载体组(11.33±1.53)%与对照组(11.70±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调HO-1表达能够促进小鼠LSECs增殖、迁移以及增强LSECs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 标签: 肝再生 内皮细胞 肝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451通过靶向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微阵列分析筛选SW480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和信使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451和MIF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转染miR-451、MIF后miRNA-451和MIF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451和MIF的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iR-451和MIF的表达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451和MIF的表达对SW48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argetScan数据库分析miR-451与MIF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51与MIF的相互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MIF过表达对SW480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直肠黏膜细胞FHC(1.00)比较,SW480细胞中miR-451的表达(0.36±0.18)下调(P<0.001)。miR-451过表达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R-451低表达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与人正常直肠黏膜细胞FHC(1.00)比较,SW480细胞中MIF的表达(2.28±0.45)上调(P<0.001);MIF低表达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miR-451与MIF 3′UTR特异性结合,调控MIF的表达活性。miR-451过表达降低SW480细胞的活力,MIF过表达使SW480细胞的活力增加。MIF过表达能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1),MIF过表达逆转miR-451过表达对SW48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结论miR-451通过靶向MIF可能调控人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miR-45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增殖 侵袭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多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MCRCC无特殊临床表现,无典型的肾癌“三联症”,诊断主要以B超和CT为主,治疗以肾癌根治术为主,也可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局部复发,失访1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3例,pT1bN08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级。结论M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术前确诊较困难,与多性肾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MCRCC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考虑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肿瘤原发于脾脏并累及肝脏,于确诊4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少,部分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散在阳性、Vimentin和LCA阳性;CD21、CD35、CD1a等均阴性。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可确诊。

  • 标签: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脾脏 肝脏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导致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直肠癌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加。已证明炎症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中性粒细胞作为重要的炎症细胞,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已发现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可以被极化为促肿瘤和抗肿瘤两种表型,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远处迁移的能力。文章综述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直肠癌发生、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以及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癌症治疗潜在靶点的可能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肿瘤微环境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而结肠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则更为少见。该患者以腹泻、腹痛为主要表现,病程长达6个月,结肠存在多部位溃疡并狭窄,病因诊断不明。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核医学科、影像科、血液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作讨论并行手术治疗,最终确诊为结肠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该病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肠癌等疾病。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淋巴瘤,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 结肠溃疡 多学科协作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薯蓣皂苷(Dioscin,Dio)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人直肠癌细胞SW480、SW620、RKO和Caco-2,MTT和集落克隆实验分析Dio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io干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Dio干预后细胞凋亡执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io呈剂量依赖抑制人直肠癌细胞SW480、SW620、RKO和Caco-2的生长,IC50剂量干预细胞显著减少克隆数;IC50剂量的Dio干预24h,SW620和RKO细胞凋亡率分别由8.3%±4.2%、10.7%±6.4%上升至62.6%±6.3%和53.2%±7.5%,凋亡执行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表达显著上调。结论Dio具有抑制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效应,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薯蓣皂苷 结直肠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皮肤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结果皮肤活检(右上臂及右面部)表皮角化过度,有痂壳及水疱形成,真皮血管周围淋巴样浸润,有核异型及核分裂。CD3ε(+)、CD4(-)、粒酶B(+)、CD56(-)、CD20(-)、CD30个别大细胞(+)、Ki-67阳性率约为20%。EBER(+)。诊断为皮肤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 标签: 淋巴瘤 NK/T细胞 皮肤损害
  • 简介:摘要肿瘤干细胞直肠癌中的一小部分与其增殖与耐药等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细胞亚群,其中干细胞标记物Lgr5在直肠癌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前研究明确显示Lgr5的高表达对于直肠病人病情的恶化和不良预后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故加深对癌症干细胞标记物lgr5的研究对于减少大肠癌的转移、复发以及新的靶向治疗方案有着积极的意义。以下将从Lgr5干细胞标记物的细胞生物学、临床统计学调查、靶向治疗新方案及当前面临的研究难点做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干细胞标记物 Lgr5
  • 简介:摘要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对于直肠癌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结肠镜检以及CT、PET-CT影像学检查。根治性切除术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几乎半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存在肿瘤复发以及转移的问题。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是从原发肿瘤灶或者转移肿瘤灶中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脱落的肿瘤细胞在形态、分子、基因等特征上与其他正常细胞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运用特定检测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CTC数目,能够有助于直肠癌的诊断,有效预测肿瘤进展以及肿瘤转移情况,评估肿瘤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推断肿瘤患者预后。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新的CTC检测技术以及其在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miR-106b在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过表达和干扰miR-106b直肠癌细胞系,通过免疫荧光和平板克隆实验探讨miR-106b对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γ-H2AX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06b下游调控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在稳定过表达miR-106b的直肠癌细胞系中转染pCDNA3.0-PTEN,探讨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明确miR-106b是否通过靶向调控PTEN增加直肠癌细胞放射抵抗。结果在直肠癌细胞系过表达miR-106b,经过同等条件的照射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06b组细胞存活分数升高,放射抵抗增强(P<0.05),Caspase-3及γ-H2AX表达降低。在稳定过表达miR-106b的细胞中上调PTEN后能逆转miR-106b引起的放射抵抗。结论miR-106b通过靶向抑制PTEN从而诱导直肠癌细胞放射抵抗,预示着miR-106b-PTEN位点可能为临床提高直肠癌放疗效果寻找相关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miR-106b PTEN基因 结直肠癌细胞系 放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