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诊治及婴幼儿期营养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4日,因"生长发育迟缓"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之后确诊为PWS的1例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婴幼儿期营养管理要点等。同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PWS患儿婴儿期营养管理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患儿为女性,G1P1,出生胎龄为38+4周,经剖宫产术娩出,出生体重为2.6 kg(同胎龄新生儿第7百分位数)。②临床诊断及基因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包括生后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有特征性面容,被疑诊为PWS患儿。根据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S-MLPA)基因检测结果为父源性15q11-13区域基因杂合缺失,被进一步确诊为PWS患儿。③采取精细化营养管理策略干预后,患儿体重、身长保持在同年龄段儿童第25~75百分位数,但是头围偏小(同年龄段儿童第3百分位数),运动、智力发育落后,2个月龄后对其开始康复治疗。④文献检索结果:共计检索到9篇涉及191例PWS婴儿的营养管理研究文献报道,提示早诊断,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策略,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预防生长发育迟缓及改善幼儿期肥胖结局。结论肌张力低下及喂养困难是PWS患儿在婴儿期主要表现。早诊断,制定针对性营养管理策略及康复治疗方案,可改善该病患儿在婴幼儿期的生存质量。

  • 标签: Prader-Willi综合征 基因测定 营养疗法 营养支持 治疗结果 生长和发育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临床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的认知和阻碍因素,为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个体化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借助Nvivo10软件,并采用现象学的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访谈数据。结果本研究整理归纳阻碍营养管理的4个主题:主观臆断偏差;教育培训滞后且辐射片面;政策与配置缺乏;工作量、角色和观念的冲突。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实施有诸多的阻碍因素,应建立客观、可行、标准化的营养管理方案,政策、配置和信息系统给予支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多团队合作,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 质性研究 海南省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临床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的认知和阻碍因素,为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个体化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借助Nvivo10软件,并采用现象学的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访谈数据。结果本研究整理归纳阻碍营养管理的4个主题:主观臆断偏差;教育培训滞后且辐射片面;政策与配置缺乏;工作量、角色和观念的冲突。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实施有诸多的阻碍因素,应建立客观、可行、标准化的营养管理方案,政策、配置和信息系统给予支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多团队合作,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 质性研究 海南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医院临床营养科膳食进行管理,以期提高患者对饮食认知度和医院膳食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各种膳食的掌握和了解,为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服务水平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月1至15日、2019年12月16至31日在本次品管圈活动前后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阳江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关于饮食认知度、医院膳食满意度进行调查,对医护人员关于医院各种膳食掌握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对活动无形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参与调查的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饮食认知度、对膳食满意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职称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前后医护人员对医院膳食认知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评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患者对饮食认知度和医院膳食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膳食的掌握和了解,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改善医院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临床营养 医院膳食种类 饮食认知度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感染常继发于腹腔中各类器官的损伤或病变,或者发生于腹部手术后。随着营养支持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营养支持逐渐成为腹腔感染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腹腔感染的综合治疗包括感染源控制、合理抗感染治疗、器官功能支持、营养治疗、免疫调理等。笔者回溯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团队临床经验,对腹腔感染的营养支持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 标签: 腹腔感染 机体代谢 营养筛查 营养支持 免疫营养
  • 简介:摘要精准医学强调针对病人不同的基因型、代谢特点、生活方式及环境,制订合理的诊断与治疗及预防策略,是现代医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精准营养作为精准医学的重要分支,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基于基因水平的代谢组学、营养组学研究已经成为本领域的热点,但应用于临床实践尚待时日;另一方面,基于“精准”理念,以表现型特点为中心的个体化营养诊断与治疗实践逐渐在各临床医学领域开展,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随着研究进展,精准营养必将更好地与临床营养相结合,使病人获益。

  • 标签: 肥胖症 营养不良 精准营养 临床营养 指南
  • 简介:摘要: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大不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幼儿园作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园不仅要帮助幼儿学习文化知识,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健康的身体,所以幼儿园作为幼儿膳食的提供者,就需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及身心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幼儿营养膳食搭配方案,设计科学的膳食菜谱,及时调整食物搭配,合理搭配膳食的营养成分,确保幼儿在营养物质摄取过程中的合理性,并有效提升幼儿园营养膳食搭配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幼儿营养膳食搭配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幼儿 营养 膳食搭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胃肠外营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营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同时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胃肠外营养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造瘘术后患者中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采取胃造瘘术治疗患者展开分析,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造瘘术 患者 营养支持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三升袋营养液配制的室内要求、配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并总结在三升袋营养液配制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方法 分析三升袋营养液的配置室要求、配制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总结配置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配液方法。结论 通过对三升袋营养液进行研究与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高效配制方法,提高静配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静配中心的人力资源,使输液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提高,值得在医院配置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均会面对的过程,那么如何来延缓衰老就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之一,本文从衰老在外貌、器官、系统的各种表现入手,分析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需要情况,简要介绍老年人延缓衰老的方法。

  • 标签: 老年人 补充营养 延缓衰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建设的推进,原有中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完善,食堂不再是中小学校的主要目标,现在很多中小学校都建立了一个提供中小学生的便利食堂。但是随着食堂在中小学校中广泛使用,食堂运转时存在的营养管理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怎么才能结合中小学生身体情况俩进行发展还有中小学校的食堂情况等,不断完善中小营养管理刻不容缓,所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健康食物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中小学阶段 食品安全 营养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学干预。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前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后者则是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营养学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营养学干预后,其营养状态改善明显,Hb、ALB、PA指标水平分别为(113.16±4.37)g/L、(40.15±1.52)g/L、(265.33±8.02)mg/L,反观单纯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情况则相对较差,Hb、ALB、PA指标水平分别为(105.22±3.28)g/L、(36.41±1.25)g/L、(235.10±6.12)mg/L,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经营养学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较低,腹泻1例,占比为5.0%(1/20),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而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情况则相对较差,腹泻、电解质紊乱及感染分别有2例、3例、1例,占比依次为10.0%(2/20)、15.0%(3/20)、5.0%(1/20),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吞咽障碍患者而言,营养学干预的落实,有利于纠正营养不良,进一步促进其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就需强化营养学干预,相关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认识到营养学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丰富营养学相关知识,重视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分析,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的展开营养支持,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到达预防相关并发症,缩短患者病程等目的,为康复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 标签: 吞咽障碍 营养学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2017年中国人口营养健康关注大数据》指出,目前我国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持续存在,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作者在对幼儿饮食的调查中发现,儿童的家庭饮食习惯并不完全科学,幼儿普遍存在挑食、偏食和食物要求过细、营养不均衡和营养不良等问题,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应善于营养管理,开展整体营养教育,帮助家长和幼儿了解营养知识,向幼儿灌输良好的营养习惯,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和态度。

  • 标签: 幼儿园 膳食营养 教育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危重症新生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又直接关系到危重症患儿治疗的最终效果,并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危重症患儿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不能通过经口方式摄入营养,而临床上主要经鼻胃管进行幽门前喂养及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1]空肠营养管,是继胃管喂养之外的另一肠内营养主要途径,针对幽门狭窄,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是较为有效的喂养途径。空肠营养管可以使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误吸及肺部感染发生几率显著降低,使患者ICU入住时间减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空肠营养较经胃营养易耐受,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反流和误吸风险较高的重症患者,采用鼻肠管行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措施。[2]

  • 标签: 空肠营养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