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大熊猫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通过形态观察、选择培养、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对三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9株菌分别属于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杆菌(Shigella)、变形杆菌(Proteus)、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耶尔森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等7个属,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志贺杆菌、克雷伯氏杆菌、葡萄球菌和耶尔森氏菌对小白鼠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最敏感,高敏菌株占94.74%;其次是氧氟沙星和阿米沙星,高敏菌株分别占89.47%和42.11%;而对克林霉素、磺胺六甲氧嘧啶、罗红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性较差.该研究结果将为圈养大熊猫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