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教法选择和基础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交际法本身的缺陷及对其的过分强调抑制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回归交际和回归基础促成了相对理性的新型英语课堂的诞生。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基础;新型课堂作者简介谷馨馨,任教于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一、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优势和缺陷1.语法翻译法发展的历史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沿用历史可追溯至1818年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英华书院,当时“初级班开设的英文课程为写作、翻译和语法等,而高级班的英语课程更是强调翻译和写作,除开设高级英语语法外,学生每天还必须从事大量的中英互译,并完成校长布置的写作。”2.翻译法的优势我国的具体条件是幅员广大但各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国民整体外语水平不高,师资条件差;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班额常常偏大。针对这种情况,语法翻译法在经过合理改造后还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性”教学方法。3.翻译法的不足及负面影响重书面、轻口语是语法翻译法的首要缺点,也是批评者对它攻击的首要方面。很明显,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口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二、新课标对语法翻译法的矫正1.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法的要求新课标实施之后,对教师进行了大规模的教材培训和教学培训,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2.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矫正在教学内容方面,改革重点是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系统语法知识的现状,从围绕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编排转变为从学社熟悉和喜爱的话题和场景导入语言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渗透现代社会和科技最新发展的知识和国情教育。在教法方面,改革的重点则是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而提倡由学生亲身体验,实践,通过交流与合作,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知识过程的探索与发展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3.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广泛实施(1)英语教学理论领域在英语教学理论领域,许多专家学者对新课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理论性文章。各地教研室和一线教师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新课标在实施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交流,促进了新课标在理论领域的广泛普及和传播,在思想上深入到了教学的各个领域,并影响到所有的英语研究群体和英语教师。(2)系统的新课标培训教育行政部门把新课标的学习和推广情况作为对在岗教师的重要考核指标,利用暑期等教师的假期,聘请专家学者对一线教师进行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的培训,达到英语教师人手一本新课标,并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把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普及到了绝大部分教师。(3)优质课的推波助澜优质课是现状基础教学领域非常权威的,代表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优质课评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在课堂上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所以,参加优质课的教师就会认真研读新课标,并在课堂上不断的实践摸索。几乎所有的优质课都是以学生的合作交流、口语交际作为整个课堂的亮点。而优质课的示范效应又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大量模仿和学习,一线课堂对交际的重视和应用空前高涨。4.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的一个发展Littlewood分析了任务型教学与交际教学法的关系。他认为,这一连续体也可以作为代表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类型或者交际法中的活动类型。就这一点来说,任务型教学可以看作广义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发展。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法在关注语言形式的练习时,都是为了交际的目的。因此,他将二者统称为“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或交际型语言教学”。三、交际法在课堂上的广泛回归1.交际法在教学中的推广交际法本身存在着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在不得不教一本绝非交际法的教材,要使用交际法确实有困难。但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少了,今天的许多教材提供了非常切合实际、一目了然的交际法原则和课堂活动。2.交际法在教学中的效果交际法在中国具体国情制约下其普遍使用是有限的,难免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教学思想,只有和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条件、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联系起来,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否则,就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四、交际法的缺陷及负面影响1.交际法的缺陷交际法语言教学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日益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出版了大量相关文献。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大多数人所做的研究是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前提下进行的探讨。众所周知,英语在我国没有取得官方地位,英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场合极少。同时,汉语和英语属于差异较大的不同语系。两种语言都具有强大的历史文化优势,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就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而言,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英语在中国都只能是一门外语(或主要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我国的大多数地方严重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不可能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英语。因此,我们还不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0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