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王海凯高晶赵斌何璐娜王丽娜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生物反馈、脑循环、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儿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的D区(站立能区)和E区(走、跑和跳能区)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促进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脑性瘫痪;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康复

通讯作者:高晶,副主任医师,博士,Email:gaojing392@163.com;电话:15152358185。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并可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1]。而下肢运动障碍是脑瘫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因此提高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能力也就成了脑瘫患儿康复的重要目标。减重步行训练是指采用悬吊装置,减少体重对下肢的负荷,以保证正确的直立位,使患儿在支撑力和平衡能力受限的情况下,能进行直立位步行的训练[2]。许多国内的研究表明减重步行训练在提高脑瘫患儿肌力、改善步行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3~6],本文着重探讨了减重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脑瘫患儿49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7]。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9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8~72月;②GMFCS分级系统为Ⅰ~Ⅳ级;③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并执行治疗师的要求;④在开始减重步行训练前6个月内未进行矫形手术;⑤无癫痫、神经系统损伤等病史。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接受运动疗法(以NDT技术为主,进行牵伸、核心肌群训练、体位转换、重心转移、平衡及协调、步行及上下楼梯等训练)、作业治疗、生物反馈、脑循环、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训练3个月。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采用减重平板运动训练仪(KLW-SJ3,台湾),扶持患儿肩部或者髋部站立于活动平板上,将固定带系在患儿腰臀部及双下肢,松紧合适,无过重摩擦即可。患儿双手可扶持减重扶手,减重10%~40%,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减重比例,以患儿可迈步为宜;平板速0.03~0.25m/s,由慢至快;平板坡度0°。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2个月。

1.3评定方法

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的D区(站立能区)和E区(走、跑和跳能区)对两组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组内以及组间治疗前后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各组GMFM的D区和E区评分都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及表3。

注: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的E区评分比较Pa>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Pb<0.01,对照组Pc<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Pd<0.05,治疗组提高更明显。

讨论: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活动之一,但脑瘫患儿由于其具有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障碍的特点,不能行走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大的困扰,因此恢复步行成了患儿家长最强烈的愿望,也是康复医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内容。

减重步行训练是专门为恢复步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训练,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成人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外伤患者、脊髓损伤患者等等的康复训练中[8],但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步行功能的效果研究却并不多见。不同的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指标不同,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采用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un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FAC)来评价患儿的步行能力,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以及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评估肌肉系统活动等[9],而绝大多数集中在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的D区和E区的评估上。本研究表明两组患儿GMFM评定D区和E区评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与苏珍辉和陈维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10],这说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减重步行训练作为一种康复手段,近年来逐步应用于儿童康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得到了患者和家长的认可。体重的减轻不仅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还能够提高其步行能力,所以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对脑瘫患儿来说改善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有效训练方法。随着儿童康复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减重步行训练与其他治疗项目结合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刘建宇,纪树荣,范晓华,等.简易减重步行装置在康复治疗中的实用性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987-989.

[3]李润洁,黄春享,杨颖.减重支持训练对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2):1113-1114.

[4]刘红英,齐冰,汪伟.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30-4731.

[5]张琦,沈莉,庞红,等.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行走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152-155.

[6]苏珍辉,刘丽君,肖曙光,等.减重步行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27-828.

[7]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8]王斌,王静.减重步行训练在国内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815-818.

[9]漆带丽,张惠佳.减重步行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37-140.

[10]陈维华,宋雄,邹林霞,等.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步行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