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步行训练对偏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减步行训练,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儿FAC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FAC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步行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偏瘫患儿步行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减重步行训练 偏瘫患儿 步行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15例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使用反重力跑台进行步行训练。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10分钟步行能力测试(10mWT)、步态评估量表(TGA)对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步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将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64 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 步行训练。 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 6 周之后的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 下肢 FMMS 评分、 Berg 评分 和 Holden 分级 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 步行训练可以 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 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 步行能力。

  • 标签: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下肢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重力步行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 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反重力跑台进行步行训练。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FAC和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 结论:反重力步行训练可有效提升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且更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反重力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生物反馈、脑循环、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步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儿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的D区(站立能区)和E区(走、跑和跳能区)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步行训练可促进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

  • 标签: 减重步行训练 脑性瘫痪 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天轨步行训练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于我院康复科近三年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74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针对3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天轨步行训练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从治疗6周后FMA-L评分与FAC评分指标予以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MA-L评分(17.46±3.25)分,FAC评分(2.93±0.4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L评分(25.33±3.97)分,FAC评分(3.93±0.6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天轨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

  • 标签: 天轨减重步行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此次的实验主要了解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 方法:选取章丘区人民医院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60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病程 1个月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名,两组均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步行训练,观察组则进行平板步行训练。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治疗效果,平衡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下肢 Fug1-Meyer (FMA)评分、 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的治疗总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康复效果好,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在多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说明平板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每组43侧。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平板组仅予以平板训练,联合组在平板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侧平均步长、肢体负重时问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Fugl-Meyor运动功能量表(YMA)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平均步长、双侧肢体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等步态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联合组步态效果较平板组改善更明显(P〈0.05);FMA、CSS、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较单纯平板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提高其步行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步态。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脑卒中 步行 步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部分步行训练与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入院时间为2019年3月至11月间,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康复训练以及早期部分步行训练+康复治疗,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干预前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一,干预后的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部分减重 步行训练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平板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01-2021.12于本院行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设组别,探索II组(常规物理治疗,n=100例),探索I组(平板训练,n=100例)。比较两组脊柱功能、步行能力及疼痛水平。结果:探索I组治疗前脊柱功能评分、步行距离及疼痛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与探索II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平板训练方式的应用,可提升患者脊柱功能与步行能力,并减轻疼痛水平。

  • 标签: 减重平板训练 脊柱胸腰段骨折 10m步行距离 疼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8例分为FES组19例、BWST组19例和联合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早期常规康复治疗,FES组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BWSTT组则增加BWSTT治疗,联合组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FES治疗。3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均为3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能力、步行速度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BBS和FMA-LE评分、10MWT和FAC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BBS和FMA-LE评分分别为(36.8±4.2)分和(28.6±3.5)分,10MWT为(8.3±3.6)s,FAC评级为(3.4±0.7)级,均显著优于FES组和BWSTT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人体脂肪包括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游离在血液中的脂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脂肪在哪儿”远比“脂肪多少”更加重要。发胖的身体:体重98公斤+体脂总量32%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包裹着肝脏、肾脏和胰腺,它所释放出来的化合物能促发炎症。

  • 标签: 皮下脂肪 减重 体脂肪 内脏 化合物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卒中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病后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患者的不行能力影响较大,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降低。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取得了很不错的发展前景,训练开始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以便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尽早恢复步行能力。

  • 标签: 减重步训练 脑卒中 康复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训练方法效果。方法对临床2012年~2014年收治的30例中风偏瘫患者步行训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训练MWS、TUGT、FIM、FMA-L评分均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卒中患者伴有肌肉活动的障碍,导致了身体支撑困难、推动力缺乏及平衡障碍。增强肌力训练是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肌力强化是建立在任务相关性的基础上的。由知道生物力学和行走中肌肉活动规律的治疗师指导下的行走训练练习。

  • 标签: 中风偏瘫 步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持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级以上下肢肌力,并且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5例患者。均为两组偏瘫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进行支持训练,整个过程为3个月。对比两组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支持训练,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要比对照组优异,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运动耐力。结论支持训练能够有效恢复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预后,还能够减少偏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减重支持训练 偏瘫患者 下肢肌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及步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保定泰和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步行训练,试验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时长与频次的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用E-Prime软件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包括Flanker任务、1-back任务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三个子测试,记录各个测试的反应时;记录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的分值变化;计算10 m步行测试(10 m Walk Test,10MWT)时的单任务步行时间、连续3运算时的双任务步行时间以及双任务步行时间成本。最后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试验组(26.39±1.90)分与(24.42±2.69)分,t=10.824,P<0.001;对照组(25.45±1.77)分与(24.61±2.16)分,t=7.325,P<0.001],并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049,P=0.04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执行功能三项测试用时较干预前显著缩短[Flanker任务:试验组(752.38±178.28) ms和(939.42±260.11) ms,t=10.467,P<0.001;对照组(863.40±227.86) ms和(951.67±265.93) ms,t=8.140,P<0.001。1-back任务:试验组(983.31±314.16) ms和(1242.10±444.77) ms,t=10.386,P<0.001;对照组(1186.89±293.80) ms和(1238.27±305.95) ms,t=9.569,P<0.001。More odd shifting任务:试验组(1121.29±260.17) ms和(1362.32±352.80) ms,t=13.084,P<0.001;对照组(1255.81±269.41) ms和(1351.37±287.46) ms,t=8.550,P<0.001],并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Flanker任务:t=-2.198,P=0.032;1-back任务:t=-2.691,P=0.009;More odd shifting任务:t=-2.044,P=0.04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成绩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单任务步行用时:试验组(20.71±9.61) s和(26.10±13.88) s,t=6.312,P<0.001;对照组(22.42±9.60) s和(25.62±10.97) s,t=13.009,P<0.001。双任务步行用时:试验组(22.73±10.28) s和(31.64±16.07) s,t=7.931,P<0.001;对照组(28.30±11.72) s和(31.89±13.65) s,t=9.348,P<0.001。双任务步行成本:试验组(10.32±6.87)%和(23.26±11.40)%,t=10.602,P<0.001;对照组(27.39±7.38)%和(24.94±7.48)%,t=2.719,P=0.011]。试验组双任务下的10 m步行测试用时较对照组短(t=2.027,P=0.047);试验组双任务步行时间成本低于对照组(t=9.583,P<0.001)。结论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相较于常规步行训练更有助于患者执行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双任务 执行功能 步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机器人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每组20例。研究过程中,机器人组因陪护原因没有完成初始干预而脱落2例,其余患者均完成了初始2周治疗;2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完成全部4周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师徒手步行训练,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步行机器人(Exowalk®)训练,每日训练60 min,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BBS)、6 min步行测试(6MWT)、10 m步行测试(10MWT)、Rivermead移动指数(RMI)、运动指数(MI)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FAC、BBS、6MWT、10MWT等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机器人组的BBS由(33.92±20.83)分增长到(37.92±18.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组间对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组的FAC由(3.69±1.43)分增长到(4.15±1.34)分,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照组FAC的在治疗2周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步行机器人能持续改善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持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级以上下肢肌力,并且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5例患者。均为两组偏瘫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进行支持训练,整个过程为3个月。对比两组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支持训练,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要比对照组优异,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运动耐力。结论支持训练能够有效恢复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预后,还能够减少偏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减重支持训练 偏瘫患者 下肢肌力 影响
  • 简介:瑜伽真的能对减轻体重起到。明显效果吗?所有形式的瑜伽都有助于(或能促进)体重减轻吗?由于瑜伽的流派众多,到底哪一种能实现快速的目标呢?在搞清楚瑜伽是否能有效地实现目标之前,应当对以下问题有清晰的认知。

  • 标签: 瑜伽 减重 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