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段学生读写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低中段学生读写初探

王碧玉

四川省自贡市汇兴小学校643000

小学低中段学生知识有限,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因此,读书,就成了低、中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活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是说话和写作的基础。

那么,怎样培养低中段学生读写能力呢?

一、通过读书帮助学生拓宽识字量

低中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拼音、老师、家长或其它途径认识了一些字,但仅仅是沧海一粟,而且他们此时正处于从机械化识记到分析理解识记的过渡阶段,这段时间,他们对于一些字音字义掌握不够牢固,所以经常出现错别字。为此,教师要舍得投入时间,让学生在读准字音上下功夫,多朗读,不会读的字可查字典或问别人并及时给字注上拼音。读不熟的词句可以反复读,多读几遍就能了然于心了。同时还要让学生读得字正腔圆、朗朗上口。这样经过多次的朗读,学生就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读流利,同时巩固识字,在今后学习中更轻松、快乐。

二、通过读书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一篇篇课文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生命并静止的文字。不管教师讲得多么生动,多么形象,他们也不容易吸收,更不能进行有效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教师如果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读代讲,以读助学,学生就能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读《吹泡泡》一文时,可让学生在初步读通读准句子的基础上,再带着问题读课文,明白作者冰心奶奶是怎样写她小时候吹泡泡的情景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三自然段的动词以及四自然段的“美丽”、“五色的浮光”、“玲珑”、“四散纷飞”、“颤巍巍”、“光影零乱”、“散裂”等词语领会泡泡的美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最后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通过这层层递进的朗读,学生就能感悟到冰心奶奶能把一个普通的吹泡泡游戏写得这么美,这么生动,很了不起。这时老师再要求他们有感情朗读,难度就不大了。在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学到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再让他们仿写一篇自己玩游戏的短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通过读书增强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经过长期、正规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学生大量的读,能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语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在朗读时,教师可以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例如在教学《春雨》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一边想象春天下雨时的景象,春雨的声音以及春雨所到之处动植物的变化,先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进入意境,再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最终感受春雨的温柔和大地万物复苏时生机勃勃的景象,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四、通过读书增加知识面、开阔视野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际,学生仅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在教学中,我一直注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他们看各种适合的课外书并记读书笔记,然后写话或写作文时,把自己采集的东西恰当地用进去。为鼓励学生,在二三年级习作时,学生如果把自己积累的词句或知识典故用到文章中,老师另外加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总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拓展视野,在读中学会写作。